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欺凌可包括甚麼角色被欺凌的學生有什麼潛在影響旁觀者如何影響欺凌學校為欺凌訂下了甚麼規範如果欺凌發生在你身上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看到或經歷欺凌事件,你應該找誰尋求協助? 你該如何支援一個被欺負的人?

    • 教導孩子,了解甚麼是欺凌行為。若家長希望孩子減低在學校受到欺凌的機會,首先要教導他們學懂保護自己。家長可讓孩子明白施虐者為何會欺負人,以及他們期望的反應。
    • 多結交朋友。根據研究顯示,大部份被欺凌的對象通常是一些勢孤力弱的同學。因此,結交多些朋友,最少也有一兩個,會有助滅低被欺凌的機會。除此以外,這些朋友也可以是傾訴的對象。
    • 多與其他家長溝通。筆者鼓勵家長們可與子女同班或同校的家長們多聯絡、溝通及互相支援。當孩子不幸真的在學校被欺凌時,除了可向其他家長了解更多之外,亦可與其他家長一起向學校反映情況,讓學校能從多方面了解事情的嚴重性。
    • 教導子女分辨欺凌與開玩笑。筆者從以往處理校園凌凌事件的經驗之中,發現施虐者很喜歡挑選一些對任何事情都很大反應的同學入手。若有些同學事無大小都會顯得很激動,他們便會成為施虐者的目標。
  3. 2024年4月10日 · 1.家長應多關心小孩在校情況. 當孩子踏入小學階段,不少家長可能會因過於著重學業成績而忽略關心他們的校內狀況。 為幫助家長掌握他們校內的社交狀況,羅姑娘建議家長多主動關心,並鼓勵他們分享在學校遇到的事情,不要等到孩子在學校遇到事情才問他們,而是及早識別孩子在朋友圈中的角色,多聆聽孩子以掌握他們與同學的互動。 2.不願返學 提不起勁....

  4. 處理欺凌及跟進. 學校處理欺凌事件流程圖. 即時安排. 承責改進法. 理論基礎. 特色及關注. 「承責改進法」五部曲. 引導學生反思. 個案及小組輔導.

    • 細心聆聽
    • 學習為自己挺身而出
    • 鼓勵學生成為有助益的旁觀者

    曾被欺凌的人可能不容易信人,當受害者向其他人求助時,相信已鼓起相當的勇氣。作為受害者信賴的人,千萬不要一聽到欺凌就嘗試安慰當事人,說「唔好諗咁多就無事」。反之,我們應先細心聆聽當事人的感受,了解他/她的困擾,例如事件何時開始、如何發生、加害行為造成甚麼傷害等,這樣可讓受害者感受到你的重視,然後才慢慢商討應對方法。

    接著,家長或老師可鼓勵當事人一定要學習為自己挺身而出,千萬不要被嘲諷就轉身離開(當然不包括危及生命安全的情況),反之要學習如何以簡短語言及非語言行為回應,如聳聳肩說「隨便你怎樣說,我不會受你影響」,讓對方未能得到預期反應而離開。

    當然家長或老師亦需要提醒學童以上方只能應對一般嘲笑或嘲弄,對於已發展的大規模網絡欺凌則未能發揮太大作用。面對網絡欺凌,家長或老師可鼓勵學生成為有助益的旁觀者(Helpful Bystander),為當事人挺身而出,阻止加害行為及通報支援,這樣可大大減低對受害人的傷害。 欺凌是一個嚴肅的話題,跟一般開玩笑及打鬧不同,會為當事人帶來痛苦及其他負面感受,希望社會各界可以正視。我們應對任何欺凌都應該採取零容忍態度,若大家遇上任何懷疑欺凌個案,可聯絡專業人士如心理學家、社工、輔導員商討整全的應對方法。 參考文獻 OECD (2019). PISA 2018 results (Volume III): What school life means for students’ lives. OECD Pu...

  5. 共同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 若不幸遇上欺凌行為父母不宜立刻出面處理宜與孩子討論正確的處理方法這亦可從中訓練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對方的挑釁下保持冷靜、向對方說不,並在有需要時果斷向老師或執法部門求助。 家長亦可以在家通過角色扮演與孩子練習如何面對欺凌者挺起胸膛把雙手垂直身體兩邊不回應對方並離開現場直視對方表達出心中的不快等。 欺凌事件是需要正視和被關注的,為著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我們需共同携手建立兒童友善安全環境。 若孩子遇上欺凌行為,要及早介入,多關心及支持。 歡迎到國際培幼會「 守護兒童網 」訂閱守護兒童的消息。 參考資料:

  6. 欺凌的類別和形式. 欺 凌 行 為 大 致 可 以 包 括 以 下 四 類 : 身 體 / 行 為 暴 力 的 欺 凌 - 例 如 拳 打 腳 踢 、 掌 摑 拍 打 、 推 撞 絆 倒 、 拉 扯 頭 髮 , 以 及 強 索 金 錢 或 物 品 等 。 言 語 攻 擊 的 欺 凌 - 例 如 恐 嚇 、 粗 言 穢 語 、 喝 罵 、 中 傷 、 譏 諷 、 呼 叫 「 花 名 」 及 針 對 身 體 特 徵 、 能 力 、 種 族 等 個 人 特 質 , 加 以 惡 意 嘲 笑 和 侮 辱 等 。 間 接 的 欺 凌 - 例 如 造 謠 、 蓄 意 不 友 善 、 無 視 別 人 的 存 在 、 孤 立 、 杯 葛 或 排 擠 受 害 者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