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丝状疣(verruca filiformis)是一种由 人乳头瘤病毒 (HPV)引起的良性赘生物,是 寻常疣 的一种特殊类型。 它主要由HPV-1、HPV-2、HPV-4、HPV-7及26~29基因型引起,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与患者共用个人物品传播。 外伤或皮肤破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丝状疣表现为肌肤突起,呈正常肤色或棕灰色,最常见于面部,特别是眼睑,也经常发生在颈部、下巴,通常是单个呈现。 丝状疣的典型症状包括皮损为隆起于皮肤的疣状赘生物,有些患者可能出现无临床症状的“潜伏感染”。 另外,如果丝状疣出现在 眼睑 ,可能伴发 结膜炎 或 角膜炎 。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疾病可以自然消退,但如果影响外观或短时间内不断增大,需要及时就医。 治疗丝状疣的手段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及物理治疗等。

  2. 常见症状. 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害怕声光刺激. 是否遗传. 相关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 、麦角类制剂、曲普坦类药物. 目录. 1 流行病学. 2 疾病类型. 3 病因. 发病原因.

  3. 黑色棘皮症 简称黑棘皮症,是以皮肤 角化过度 、色素沉着及 乳头瘤样增生 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 皮肤病 。 发病可能与遗传、内分泌、药物、及 肿瘤 等因素有关。 中医病名. 黑棘皮症. 别 名. 黑色棘皮症. 常见病因. 与遗传、内分泌、药物、及 肿瘤 等因素有关. 常见症状. 皮肤角化过度、色素沉着及乳头瘤样增生. 临床表现. 中年以后发病者约50%合并肿瘤. 并发症. 肝豆状核变性、Bloom综合征. 相关视频. 查看全部. 目录. 1 简介. 2 检查. 3 并发症. 4 诊断要点. 5 发病特征. 6 发病原因. 7 发病机制. 8 治疗方案. 治疗. 预后. 饮食治疗. 运动治疗. 简介. 播报. 编辑.

  4. 常见症状. 阵发性剧烈瘙痒,因抓挠使得皮肤变粗糙肥厚,呈苔藓样变. 相关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制剂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软膏,薄荷脑及苯酚外用, 抗组胺药 , 镇静剂 , 雷公藤多苷片 , 激素类药物. 图集.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宗文凯 丨.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5. 扁平疣(verruca plana)是由 人乳头瘤病毒 (HPV)引起的皮肤病,通常发生在面部、手背及前臂等暴露部位。 它主要由HPV-3型、HPV-10、28、41型等引起,病程慢性。 高危人群包括青少年、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或皮肤受到外伤者。 这种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皮损传播。 扁平疣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多个扁平的小丘疹,大小不一,一般6周至2年潜伏期后出现。 临床上皮损通常是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经常突然大量出现。 皮损平滑、质地较硬,颜色变化不定。 患者一般无其他不适症状,只偶尔会有瘙痒感。 扁平疣的治疗原则是破坏疣体,调节局部皮肤生长,刺激局部或全身免疫反应。

  6. 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中含 梅毒螺旋体 ,未患病者在与梅毒患者的 性接触 中,皮肤或黏膜若有细微破损则可得病。 极少数可通过输血或途径传染。 获得性梅毒 (后天)早期梅毒病人是 传染源 ,95%以上是通过危险的或无保护的 性行为 传染,少数通过亲吻、输血、污染的衣物等传染。

  7. 常见症状. 皮肤黏膜赘生物,异物感、疼痛、瘙痒、性交不适,恶臭、出血等. 传染性. 是.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 目录. 1 病因. 发病原因. 诱发因素. 2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