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9日 · 所以當女性的時候便是男士進入的right timing」(好時機)。 男方可留意女方性興奮的狀態知道女方什麼時候預備好進入女性在興奮時或會發出呻吟聲男方亦會摸到陰部濕了乳頭也會硬起來

  2. 2023年9月19日 · 19/09/2023. 喪親, 情緒問題, 情緒困擾, 離世.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本港每年有超過5萬人去世,當中涉及急病、意外和自殺的個案約佔25%,即每4名死者就有1人在毫無預兆下突然離世。 面對突然而來的死亡,至親好友即時反應是震驚和難以置信;而其他哀傷情緒如 焦慮 、憤怒、遺憾、自責等亦會陸續浮現,維持多久則因人而異。 有些人在一年半載後有明顯改善,但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甚至永遠悲傷。 (編者按:筆者偶然讀到一名外國作家對哀傷的理解後,發現原來並非每份哀傷都可以放下,當哀傷無法縮小時,不如考慮將生命擴闊,令哀傷的影響力及佔據生命的比例降低……怎樣做到呢? 目錄. 至親突然離世 喪親者哀傷難放下 安慰陪伴勝說話.

  3. 2019年11月11日 ·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副院長、瑪麗醫院精神科部門主管陳國齡表示,在精神病學上,麻木情緒(numbness)會出現在不同情况,其中一情况與抑鬱有關。 她指出,部分抑鬱症患者情緒低落,對周遭事物失去感覺,出現麻木狀態,「抑鬱病人形容麻木的感覺是:沒有感覺、想哭但哭不出來,比低落的情緒更辛苦」。 或出現「解離狀態」 忘記創傷經過. 除了抑鬱,陳國齡指出部分人經歷重大創傷後,會出現解離狀態(dissociative state),從感官感受及周遭環境抽離,沒有任何感覺,甚至不能憶起創傷事件的經過,「解離徵狀是一個自我保護機制,當我們的壓力或經歷的創傷很大,會出現這種情况」。

  4. 2024年5月18日 · 基督教靈實協會靈實司務道寧養院紓緩醫學科專科醫生陳煒嬋解釋,紓緩治療是對病人的全人照顧,由醫生、護士、醫務社工、臨牀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等組成跨專業團隊,為病人及家屬提供身心靈、社交等方面的支援和治療,包括施藥減輕病人的病痛、情緒輔導等。 隨着病情惡化、一些根治性或控制疾病的治療無效,維生治療只是延續生命,無助病情。 陳醫生說寧養院不少晚期病院友盼盡量保持生活質素,不想在醫院出出入入,會選擇接受紓緩治療,甚或簽立預設醫療指示,指明不接受某些維持生命治療,包括插胃喉進行人工營養或流體餵養、利用儀器輔助呼吸和進行心肺復蘇等。 插喉或增痛苦 值得否? 陳煒嬋說,即使晚期病人早已簽了預設醫療指示,假若他神志清醒,醫護人員仍會直接問他要不要接受維持生命治療。

  5. 2022年2月22日 · 假定愛的問題是對象的問題,而不是能力的問題。 」「混淆了起初的『墜入』情網經驗和永久性的『在愛中』的狀態。 」全部正中紅心。 父母是子女愛情啟蒙. 如果少年願意,真想一起念這本小書;但即使不願意,還是有法子。 話說青協曾調查發現中小學生的愛情觀竟有16.8%來自父母,只排在電視電影和同儕之後,即是我們並沒自己想像的卑微。 但容我大膽假設:父母的言傳從來不怎麼有效(哪個少年會跟「老媽子」學愛! ),真正有效的是身教。 作為孩子長年近距離見證的那對伴侶,父母的相處絕對是愛情啟蒙。 相濡以沫當然,就算無法廝守,有關如何相分而不傷害,如何從錯愛中成長,如何尊重他人同時愛自己,如何依然勇敢地愛……對孩子也是重要一課,甚至是,日後應對人生各種際遇時,更深刻的一課。 文:蘇美智.

  6. 2021年2月14日 · 讓甸恩回歸(他上季被借至錫菲聯)是共識,他無論什麼時候都踢得很,令我愈來愈難放棄他。 蘇帥又承認曾受曼聯前帥費格遜影響15年,從對方身上獲益良多,卻否認同屬一類人:「我以自己認為正確方法領軍,不用詢問別人。

  7. 2021年6月28日 · 王基恩、王菀之、鄭楚衡、王明皓和梁起霆(左至右)曾經是同班小學同學,小學的友誼延續至今。 【OpenSchool專訊】他們五個人在北角衞理小學相聚起來,就在七嘴八舌地聊天,你一言我一語。不少人都只會在中學時代建立較為深厚的友情,那北衞帶給他們甚麼,以致他們可以維持那麼長久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