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4日 · 主管又該如何帶領下屬作者在製作甜點時體悟到蛋糕捲的神奇魔力在」,因為有這個動作讓鬆軟的蛋糕皮包裹住香甜的奶油。 那麼領導團隊,可以怎麼運用這份力量呢? 文|Yuyu Chang. 工作了幾年,在職場中一步一步地走上了管理職,初當主管的我滿腔熱血,滿心想成為讓人喜歡的主管,我與團隊保持友好的關係,對於團隊的想法也盡可能的接受與接納,雖然在外人看來我們團隊和樂融融,身在其中的我卻總是感覺少什麼。 那時候我鼓勵團隊成員自己做產品設計發想,透過調研與探索,把自己的想法具象出來。 然而給予自由卻形成兩種極端,一種是因為缺少明確的條件與規範,產出過於簡陋,另一種則是富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卻缺少客觀的市場評估。

  2. 2019年3月18日 ·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如果把老闆或主管當作重要的溝通對象,就要先知道他喜歡哪種類型的溝通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馬斯頓博士(Dr. William Marston)創建的 DISC 個性分類,依照節奏快慢,以人或事為主劃分出四個象限,將人分類為:支配型 ...

  3. 2015年6月29日 · 做太多實務工作的解決辦法就是盡量將工作分給下屬做。 可是這時主管遇到的障礙,往往是「自己做還比較快」。 這雖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若無法擺脫這種想法,管理者將無法成長。 你會喜歡: 《如果上班族讀了杜拉克,行動就會不一樣》你管理好你的時間了嗎? 一樣的工作下屬做起來比主管花時間且成果沒有主管好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除了有一個好的指導者,還需要花時間做到熟練為止,只有這樣,下屬才會做得更好。 所以,主管該做的是先學會如何指導下屬,分配工作時也得考慮下屬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做到熟練為止(關於如何指導下屬,在四十七、四十八節中還會提到)。 至於「拿出主管事務工作的對策」,則是指管理者如何有效率地應付對公司提出的種種資料與報告。 比方說,每年三月,對大部分的管理者而言,正是主管事務工作的忙碌高峰期。

  4. 2015年10月6日 · 在你身邊,有著名為下屬的監視器. 嘴裡說著「要提高工作效率」,自己卻老花時間在毫無內容的長電話上。 明明說過對工作要負責到最後一刻」,自己卻把客訴丟給下屬處理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樣對下屬要求開會要準時集合! 」,自己卻姍姍來遲。 對於這種嚴以待人寬以律己的主管下屬心中自有一把尺。 這把尺嚴格的程度有時更甚高層。 或許可以這麼說:你有幾個下屬,身邊就有幾台監視器。 某位下屬曾對我說:「我的主管老是在工作時間看高爾夫球網站。 他還以為沒人發現,其實所有下屬都知道。 」要知道,「下屬」這種監視器的性能可是很卓越的。 不過,畢竟主管也是人,即使在工作時也難免會受到與興趣相關的情報誘惑,忍不住想上網看一下。 這種時候,只要想起下屬正在監視你,就能起到嚇阻自己的作用了。

  5. 2015年9月1日 · 從新世代下屬學到的事不怕挑戰權威只怕工作沒意義女人迷 Womany. 哪裡痠痛按哪裡. 低頭一族的頸椎症候群,常常是僵硬的斜方肌所導致的! 8 顆按摩頭,針對斜方肌群精準按摩;仿真人工夾揉技術,直擊肩頸痠痛點。 改善肩頸問題不假他人之手,體態也更好了! 每天 10 分鐘,打擊肩頸痠痛. 女力. 從新世代下屬學到的事:不怕挑戰權威,只怕工作沒意義. by Cheers 2015/09/01. 聽聽奇摩董事總經理王興談與年輕世代的相處之道,無論是主管或員工都更愉快相處、更快樂工作! 走過20年主管之路,我最深的體悟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標準當成唯一標準」。 這句話看似輕巧,做起來並不容易。 當你真正領會,對帶人的種種疑惑就會解決大半了。

  6. 2022年11月4日 · 網友們的答案也都非常的具體多為替下屬考慮支持下屬認真教導陪伴下屬成長等等。 上面的條件光是用想像的就覺得非常誘人,如果說這樣的上司是普遍性的存在於職場當中,身為勞工的我們可能也就不會對職場有這麼多的倦怠感了。 但是本次話題,叔公想談的不是「夢幻的上司」,而是「可靠的上司」。 要談談叔公從鄭明錫身上感受到的這份安全感是從何而來。 延伸閱讀: 「拿到理想職位卻選擇放棄」只打安全牌的冒牌者症候群,六個方法找回安全感.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有原則的主管,專業卻也不失人性. 劇中有一幕非常能顯現鄭明錫作為一名上司的內在形象,這讓我們從一次禹英禑所遭遇到的困難事件說起。 那時禹英禑正經手一項涉及不當解雇的官司。

  7. 2021年4月12日 · 一、就事情的維度思考. 所謂事情,就是你現在負責的工作內容,它們: 是否可以讓你有所學習:前輩總是說,每個工作都是訓練,都可以讓我們有所學習。 但重點是,這些學習是你自己想要累積的方向嗎? 對你未來的幫助性有多大? 若你還沒有確定自己想要往哪個方向累積,那現在的工作,是否可以透過內部輪調或接不同專案,擁有更多元的經驗、嘗試不同專業領域,給自己探索的機會? 有多大可以發揮的空間:現在的工作,是否可以運用你已經累積的專業與才能,以及你獨特的人格特質? 你是否有足夠的自主空間與授權,去對一個專案構想、企劃與對結果負責? 這將讓你累積獨當一面、承擔責任、全面觀的經驗,進而帶到未來的工作裡發揮價值。 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力:你現在負責的工作內容,對公司來說的重要有多少? 不可取代性以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