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8日 · 朋友B不婚不育,交了一个男朋友20年,就打算这样陪伴一辈子,当个同居伴侣,各自没有成家负担,友人说,常常会听到一些长辈唠叨,说等老了看你们日子怎办,没人养老的日子可不好过呀。友人回说,“即使有孩子,也不见得孩子会给你养老呀,现在孩子不啃老你都是祖先保佑了。”长辈听了不 ...

  2. 2017年1月15日 · 友人A孩子小学二年级,在都市就读。因为双薪家庭关系,孩子上完了课就必须去安亲班,安亲班负责载送,冲洗吃饭,再做功课,等父母下班再去载回家,这解决很多双薪家庭父母困扰,一切都配合到天衣无缝。友人B孩子孩子在进入一年级,她拍心口说绝不会送孩子去安亲班,想好好带孩子监督 ...

  3. 2020年7月20日 · 在蔡依霖及其团队在过去22 个月的串联下,打破过去国阵政府著重硬体建设作为新村发展的主轴,改以社区营造的为方向,提出致力于活化新村的《新新村》概念。 其中该部门曾在 2019 年举行的《新村领袖培力大会》,包括邀请新村管理委员会及专家学者进言,为新村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进行讨论。 惟无奈政局的改变,导致《新新村》的项目只能搁浅,惟蔡依霖及其义工团队们有感过去22 个月的努力不该就此停摆,因此他们希望借由《新新村》的基础,以《新新村: 社区联盟》的非政府民间方式,以网站为平台串联各社区的力量与资源,协助社区里的小市民、文化推动者及小商家渡过难关。

  4. 2017年11月4日 · “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马佛青)将于12月举办“2017国际佛教故事节”,8位说书人以生动有趣的说故事方式,将佛法知识和佛门规矩融入故事里,引导孩子培养一颗感恩与爱的心。古代娱乐少,人们多爱听故事,一般由家长讲给孩子听,故事可谓亲子间沟通的桥梁。马佛青署理总会长沈耀胜 ...

  5. 2024年3月30日 · 大马政治. 种族课题. 戴子豪. 律师兼评论员。 通常,我们经常听到上一代的人说,族群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他们的故事经常都发生在1960-70年代的学校时代,那时所有的族群都在一起学习,互相关爱。 他们的经验分享固然有些道理,但不是很准确。 1960-70年代是第二次紧急状态(1968-1989)的时代,国家的安全仍然受到马共分子的威胁。 整体上华裔和友族对彼此信任可以说很低。 能够实现族群和谐的人通常是城市居民,他们在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国民学校接受教育。 然而,这个群体是少数。 大多数马来西亚人仍然在彼此之间分开生活。 马来人住在乡村,华人住在城镇,印度人住在胶园,伊班住在砂拉越,卡达山人住在沙巴等等。 在过去,大多数马来西亚人彼此之间缺乏理解。

  6. 2020年2月23日 · 残疾. (八打灵再也23日讯)残障人士自立生活的概念在国外虽已行之有年,但在马来西亚还是相当新颖,目前全国只有2家自立生活中心(ILC),除了教导障友自力更生、理财,也鼓励他们融入社会。. 大马残障自立协会会长(MILAD)林明娟指出,自立 ...

  7. 2021年5月21日 · 花了5年时间,看著孩子从爬行到跪、坐、站,再到拄著枴杖走路、能靠自己走10步,每一个进展都是莫大的欣慰。 “我相信只要不放弃,努力锻炼,就一定能变好。 虽然不可能完全恢复,但只要有改善就是好的。 张秀华说,有些中心只录取特定状态的孩子,那么其他孩子该何去何从? “孩子不能选择自己是否健康,所以我也不会选择性录取孩子,只要送来,我都会收。 ”不过,各种症状,各个年龄层的孩子都录取,大大地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她会对新录取的特殊孩子观察一段时间,再按照孩子的程度分配去上课识字或是做身体锻炼。 “年纪较小都会被安排学习和身体锻炼;年纪已经很大或是状况较为严重的,则会先锻炼身体,训练手脚的灵活度。 ”她指出,送来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年纪越小,能改善的程度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