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隨着雷伊於下午進一步減弱及遠離,香港天氣迅速好轉(見上圖)。除了於冬至日打風創下歷史紀錄之外,亦有網民感到今日「冬颱」過後天氣迅速轉晴的情況與日本秋季打風有點相似。 雷伊昨日沿着副熱帶高壓脊的西端北上,並與西風槽結合,強度迅速減弱,而其結構於今早開始呈現轉化為 ...

  2. 香港已進入春季。讓我們了解一下季節是如何界定,及回顧2014年香港冬季天氣情況。 不同國家及地區對季節有不同的的定義。天文台以月份作為界線,其中三至五月為春季,六至八月為夏季,九至十一月為秋季,十二月至二月為冬季。

  3. 相對濕度是表示空氣潮濕程度的常用指標。 那麼氣溫10度,相對濕度20%跟氣溫30度,相對濕度20%有甚麼不同? 相對濕度(relative humidity)是一個比值,表示現時空氣中水汽含量與空氣飽和時水汽含量之比。 由於氣溫較高時可容納較多水汽,假如空氣中水汽含量不變,氣溫上升/下降會令相對濕度下降/上升,這亦解釋為何下午的相對濕度較低。 由於相對濕度受氣溫變化影響,氣象學上我們使用露點(dew point)表示濕度。 露點是假設壓力不變,把空氣冷卻至飽和(相對濕度100%)時的溫度。 我們可 計算 上述情況的露點(氣壓可輸入1013millibars): (a)氣溫10度,相對濕度20%,露點為-12.0度. (b)氣溫30度,相對濕度20%,露點為4.6度.

  4. 星期三連場大雨,天文台發出今年首個紅色暴雨警告,新界部分地區錄得超過200毫米雨量。究竟暴雨是如何形成呢? 天文台的氣象詞彙中,日雨量超過25毫米稱為大雨。而根據中央氣象台的雨量分級,日雨量介乎25-50毫米稱為大雨,50-100毫米稱為暴雨,100-250毫米稱為大暴雨,而超過250毫米則稱為特大 ...

  5. 季風低壓增強的條件 – 香港地下天文台最新消息. 上星期本港受海南島附近的低壓區影響,連場大雨,風勢強勁,有如打風。 要具備甚麼條件低壓區才會增強為熱帶氣旋? 顧名思義,低壓區就是氣壓較四周為低的地區,天氣圖上閉合等壓線包圍的區域。 如果低壓區呈長條形分佈,就稱為低壓槽。 低壓區的形成首先由雷暴開始,不穩定大氣加上充足的水汽,產生積雨雲。 再加上水平風向配合,北面吹東或東北風,南面吹西或西南風,使氣流呈逆時針旋轉,出現閉合等壓線,便成為低壓區。 低壓區能否繼續發展要視乎高空條件是否配合。 假如高空出現強風或風向相反,即出現垂直風切變(vertical wind shear),積雨雲頂部被吹走,結構無法維持,低壓區無法進一步發展。

  6. 不過經過今次超級寒潮事件後我們要重新思考一下如何面對數值預報的極端天氣預測現時部分預報機構會提供熱帶氣旋主流預報及可能性較低的替代預報alternate scenario),給公眾作為參考。同樣理念能否在寒潮預報上推行,有待研究。 延伸閱讀

  7. 我們在了解 ECMWF 的氣溫集合預報前,要對統計學上的「盒鬚圖」或「箱形圖」(box-whisker plot,簡稱 boxplot)有些認識。 假設有一個由小至大排列的數列,排在中間的叫中位數(median),代表數列中有50%的數值比它小。 我們將中位數兩邊的數列再一分為二,得出下四分位數(1st quartile, Q1)及上四分位數(3rd quartile, Q3),分別代表數列中有 25% 及 75% 的數值比它小。 舉個例,在數列 1,2,3,4,5,6,7,8,9,10,11中: Median=6. Q1=3. Q3=9. Q1至Q3的距離稱為四分位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代表50%的數值在這範圍內。 IQR越短,代表數據越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