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WhatsApp 被封鎖如何知 相關

    廣告
  2. Opera makes communication convenient with whatsapp integrated in the sidebar. Keep everyone close with WhatsApp, Messenger, Twitter and more built right into Opera.

    • Integrated Twitter

      Twitter in your browser’s sidebar

      Explore and tweet conveniently

    • News reader

      Access Your Personal News

      Straight From the Start Page.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11日 · 如何面對和孩子的分離承認並接受自己終將成為被孩子封鎖的父母」,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首要任務就是我們應該破除一個觀念身為父母必須知道了解孩子的一切

  2. 2020年3月30日 · 網路霸凌是一種隱蔽的精神霸凌方式: 網路霸凌是藉由資訊和通訊科技進行個人或團體的蓄意、重複和惡意行為,目的是傷害他人。 ──比爾‧ 貝斯Bill Belsey,二零零七. 網路霸凌可被形容成任何重複性的騷擾、辱罵或羞辱行為,發生在電子媒介上,如電子郵件、手機、群網站、即時通訊軟體、聊天室、網站和線上遊戲。 網路霸凌通常是在認識的人之間發生,譬如同學校的學生、運動俱樂部的成員、同社交圈的人,或朋友的朋友;無論如何,通常都是你認識的人。 網路霸凌者通常不會離開網路世界去跟你的孩子有接觸。 網路霸凌不包括一則單獨、下流、不當或令人反感的評論。 這樣的評論很明顯會違反學校或組織對於行為舉止的規定,但評論本身並不會被視為網路霸凌。

  3. 2019年9月9日 · shutterstock. 上星期我被一個朋友封鎖了她有輕度憂鬱症我們平時連絡時她都會訴說她的內心煎熬傾吐她的負面情緒對她來說我就像一個垃圾桶讓她可以緩解情緒。 我上了很多心理學,想去同理她,卻常常覺得,她的情緒難以自控,有時候潰堤的速度比高鐵還快。 圖片來源:俏媽咪小淇姐的淇麗世界. 這幾天回想起,在她說難過的時候,我曾說:「你就是太閒,白天累一點,晚上就不會失眠啦。 」、「你一直想著負面,難怪過得不快樂。 」、「別瞎猜,我帶你去吃頓好的就沒事了。 」我以為我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她別想太多,卻沒想到帶給她的是更深不見底的孤獨。 她封鎖我之前,發了一條訊息說:我信任你,所以我試著打開自己,卻感受到你的不耐煩。 很抱歉打擾你了。 然後,我傳訊息就全都未讀了。

    • 設定防護機制,避免孩子看到不合適的內容
    • 關心孩子的網路生活
    • 善用時事機會教育
    • 建立使用網路的危機意識
    • 危機發生的六點建議

    現在的小孩在小學時往往已經有手機、網路,有些甚至幼兒園就開始滑。劉昱均建議,在提供孩子第一個手執裝置時,不論是手機還是平板,都要先安裝防護機制,讓孩子在使用手機時不會瀏覽到不該看的東西。她也舉例很多免費軟體,可以設置黑名單,或是蘋果的IOS系統或是Android系統都有相關的手機設定。 設定IOS系統的兒童防護機制後,孩子只能下載限定年齡的APP。iWIN提供 iWIN提供 設定Android系統的分級篩選模式,守護兒童的網路使用安全。iWIN提供 另外,各大通信業者也都有相關的防護工具,像是中華電信的「色情守門員」、台灣大哥大的「色情警衛」等,以及一些免費的手機防護軟體,像是「APP限時鎖」、「遊戲時間管家」、「ABP廣告阻擋」,協助過濾網站內容、阻擋廣告,或是協助孩子學會使用手機的時間管...

    當孩子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持裝置,不論是平板或是手機,家長都要先教導網路使用的安全。包括像是:網路交友、個人資訊、私密照等相關安全守則。 展翅協會秘書長陳逸玲以網路交友為例表示,就像現實世界裡,大人會告誡孩子「遇到陌生人給東西吃不能吃,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不要開門」,網路上也一樣,要了解如何和網友互動,要遵守什麼樣的界線,如何保護個人隱私等。 她也建議父母,平時除了關心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也可以問問網路世界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在網路看到什麼?做了什麼事?有沒有交新朋友?如何認識的?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如同討論現實生活中的事情一樣,也要討論網路生活。家長要多關心孩子使用網路的情形,養成與孩子討論網路使用的習慣,成為孩子可以信任、訴說的對象。

    劉昱均認為,與孩子談網路管理就像是「治水」,重點不在於蓋水壩,而在於疏導。父母要了解到嚴格管理有時候也徒具形式,孩子總是可以借到別人的手機、別人的網路。因此如果能參與孩子的生活,會是比較好的方式。「父母要與時俱進,了解現在網路上流行什麼?偶爾也可以下載孩子喜歡的遊戲來試玩看看,也是創造親子間的話題。」她說 此外,新聞事件也是父母可以機會教育的機會,劉昱均建議可以利用情境式的問題,適時的給予意見。譬如討論N號房事件就可以談在網路上要注意什麼?可以透露個人隱私到什麼程度?真實姓名?學校名稱?爸媽的名字?假設有網友索取裸照,或是要約出門該怎麼做?

    網路無遠弗屆,卻也危機四伏。劉昱均認為,讓孩子了解可能遇到的危險,也是保護孩子的做法。因此她認為,應該要讓孩子知道可能會遇到的各種誘騙手法,以兒少性剝削為例,要提醒孩子,對方會用什麼方法讓你自拍私密照?一但把私密照傳給對方,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在身體自主權的教育上我們都會教孩子『重要部位不能給人摸』,但我們更該強調,不只是摸,是『看』也不行。」 揭露網路惡狼7大犯罪手法,提升孩子警覺性 另外,她也提醒,科技日新月異,父母也要跟上網路安全的知識,將隱藏在背後的危機告訴孩子。譬如現在有些交友軟體會有一小時內刪除照片的功能,宣稱可以確保網路安全;但是父母要告訴孩子,有心人士仍可以透過手機截圖來存取照片。又或是有些交友軟體雖然不能截圖,但是有心人士仍可以拿另一支手機側錄等。 五、演練可能發生的危險...

    若兒少遇到要求私密照的騷擾,甚至已經提供私密照給對方時,該怎麼辦?兒福聯盟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組長許慶玲有六點建議: 1.保留證據:立刻完整截圖(對話、圖片、日期、時間點、對方的帳號、FB網址…) 2.進行求助:告訴可信任的大人,如家長、老師、親友,或者可諮詢相關的兒少團體。 3.盡快報警:請警方進行調查散佈者,一年內可向各事件發生地之警察機關提出申訴。 4.禁止散布:提供散佈平台與網址,請求iWIN協助移除不雅照。 5.隱私設定:進行個人隱私設定,並將對方設定為黑名單,避免再被騷擾 6.主動提告:須在事發半年內向發生地之地方法院提出民事訴訟,由檢調單位進行調查。 兒少網路性剝削求助資源 ●iWIN專線:02-2577-5118,透過專線舉報,iWIN會聯絡各網路平台,將私密影像下架。 ...

  4. 2016年5月24日 · 1.設定Google或其他搜尋引擎,讓它是不能搜尋到個人的社群軟體帳號。 2.不要「已讀不回」,而是「不讀不回」: 決定進入冷處理SOP之後,對於騷擾者的私訊,不要「已讀不回」,而是已讀之後,回覆一句無關痛癢的話,然後立刻轉換設定成「不讀不回」的模式,讓對方無法延伸對話。 3.30到60天以上的社群軟體冷卻期: 這段時間內,不在社群軟體發文,只回覆好朋友的私訊,也不要幫任何朋友點讚或留言,因為這些Stalker的時間很多,他們會去朋友圈檢查受害者是不是還和別人互動,若看到了,他們會更加的憤怒,接著可能用更奇異的方式來挑釁。 4.「無聊」:

  5. 2022年10月28日 · 知道如何回應網路上的惡意留言。 判斷哪些言論可以在網路上發表,哪些不適合。 首先讓孩子體會為什麼透過網路與人溝通容易發生糾紛。

  6. 2023年5月12日 · 一、消費詐騙. 這種類型是占最多比例的樣態,詐騙手法跟騙成年人差不多,但青少年對於商品價格的警覺心較低,容易粗劣的消費網頁或仿冒品吸引上鉤。 劉昱均舉例,如果成年人看到一雙球鞋原價 8 千元台幣,但這個賣場只賣 2 千元,就會下意識覺得不對勁,但青少年因為可支配金錢較少,對於所謂商品價差較無概念,就會以為自己「撿到便宜」,通常匯款後就不會收到商品,音訊全無。 除了詐騙買家之外,近來也有一種新興「詐騙賣家」的樣態,因為有些青少年會把自己用不到的二手用品上網拍賣,希望能賺一些零用錢,犯罪集團就盯上這些不熟悉販售平台合約的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