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至1970年代後期(近 改革開放 開始),最常接觸 香港文化 的 廣東省 成為 中國內地 流行音樂發展的先驅 [1] [2] 。. 此階段的創作包括國語歌及粵語歌,1978年或1979年發表的《星湖荡舟》(蔡衍棻作曲、吴国材作词、陳浩光及王莉演唱 [註 1] )被視為第一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粵語地區的音樂從粵曲發展為流行音樂的過程由香港音樂界所主導。至1970年代後期(近改革開放開始),最常接觸香港文化的廣東省成為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發展的先驅 [1] [2]。

  3. 香港粵語流行音樂 ,指 香港 創作的 粵語流行音樂 ,亦可用於指代音樂的創作、製作和消費的背景 [1] ,是粵語流行音樂的主要部分。. 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初期由《 鐵塔凌雲 》(許冠傑作曲及主唱、許冠文填詞)及《 啼笑因緣 》一曲 [2] (顧嘉煇作曲、葉 ...

  4. 粵語流行曲原本只係喺香港同華南地區有影響力,要到1980年代先至衝出香港。由張國榮、梅艷芳、Beyond以至到後期張學友、劉德華,喺中國大陸同臺灣都好有市場。一啲地方重因為粵語流行曲,個個爭住學粵語,講嘢有粵語腔先至係潮流嘅象徵。 批評

  5. 粵語流行曲不僅是香港普及文化的一部分,在一九八 年代以後更廣為國內及海外華人所接受,影響至今。 一個闡述香港粵語流行曲發展歷程的展覽:「歌潮‧汐韻—香港粵語流行曲的發展」,由明日(十一月十一日)起至明年八月四日於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 此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電台協辦,文化博物館與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共同籌劃。 約二百項展品包括有歌星的舞台服飾、音樂人的創作手稿、獎項和多位歌星及樂隊的唱片等,配合展板資料,詳細介紹粵語流行曲的發展,其與社會轉變、傳媒推動和音樂工業發展等互動關係。 展覽中部分展品由本館藏品中挑選,部分由各公私營機構及熱心人士借予展出。 展覽的開幕典禮於今日(十一月十日)舉行。

  6. 粵語流行音樂(英語:),又名廣東歌,是指歌詞以粵語為主的流行音樂,其中來自香港的作品為主要部分,並主導了其發展。 引言 粵語流行音樂 香港

  7. 粵語流行音樂(英語:Cantopop),又名香港流行音樂或廣東歌,通常指於香港創作的音樂,亦可用於指代音樂的創作、製作和消費的背景。 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中期由《鐵塔凌雲》(許冠傑作曲及主唱、許冠文填詞)及《啼笑因緣》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