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11日 · 經過一輪資料搜集和人肉搜尋後,方東昇終於找到當年的偉約瑟,呢位被師妹形容為校草嘅風頭躉,36年後風 ...

  2. 2018年11月16日 · 那些年的嚴師. 或許,男生天生就是好動派,故容許體罰的七十年代,老師份外嚴格,同學間還暗地裏替老師起了「十大惡人」的花名。. Carl笑指:「我們經常說笑,遠遠聽到惡老師的聲音,就會馬上掉頭走,皆因他們真的很惡。. 哈哈!. 」「一位出名的嚴師 ...

    • 偉約瑟中學1
    • 偉約瑟中學2
    • 偉約瑟中學3
    • 偉約瑟中學4
    • 偉約瑟中學5
  3. 2018年6月20日 · 今年聖若瑟書院創校一百四十三年,人才輩出,畢業生於各行各業皆有建樹,其名人校友包括:地產金融界李家誠、李國寶;學術界高錕、徐仁壽;醫學界有何鴻超、盧煜明、梁智仁;政界夏佳理、施偉賢、鄧國威、曹廣榮、林健鋒;法律界駱應淦、余若海、梁 ...

  4. 2019年6月3日 · 通識及中史科老師許偉恒,畢業於中文大學歷史系,1989年他跟父母似懂非懂地參加了6月4日的「黑色大靜坐」,直至十年前,他開始對八九民運進行深思。. 許偉恒受到中大學者馬嶽編寫的《民主十問》啟發,決定埋首研究海量的八九民運書籍,以深刻的體會寫 ...

    • 偉約瑟中學1
    • 偉約瑟中學2
    • 偉約瑟中學3
    • 偉約瑟中學4
    • 偉約瑟中學5
    • 時光倒流的校園
    • 宿舍的驚呼與吶喊
    • 不簡單的文物徑
    • 曾成最後防線 慘遭日軍血洗
    • 為保學生 主任壯烈犧牲
    • 校園深度遊
    • 疑似靈異事件
    • 學制面前 歷史何價?
    • 師生齊住hall 感情如手足
    • 有規有矩 培養自理能力

    學校如何令學生念念不忘? 常說讀書時代,是最值得人緬懷的時光, 很多時我們記掛的,是一起奮鬥的同窗,是執着教鞭鞭策我們的導師。但對舊生Arthur而言,難忘的不只是校園中生活,還有那未變的校園。 Arthur在1982年入讀聖士提反書院,這一次陪着我們重遊母校,興致勃勃地帶我們尋幽探秘。這可一點都沒有誇大,因為這個校園區確實廣闊,一條條的林蔭小徑,稍不注意便會迷失了方位。可惜的是,Arthur找到了舊日拍拖勝地小教堂,找到了充滿回憶的早操場地,但他帶我們遍尋的一塊林間巨石,卻是一無所獲。然而Arthur已經十分滿足,他坦言:「學校雖然也有新的建築物,但更多的卻是不變的樓房,不變的情懷,三十年來始終如一。」 Arthur指出,在他們讀書年代,學校有好 幾間宿舍已是今日的外觀,校園格局也未曾改變...

    說起歷史、說起舊建築、說起校園回憶, 自然不得不提這兒有名的鬼故事。Arthur笑指 鬼故事確是他們校園生活的一部分,他自己也曾經歷過疑似的烏龍事件。「當年我們會用收音機,有時會聽聽眾致電分享,夜晚是鬼故環節,聽了一會,發現說的正是自己的學校呀! 既心驚又興奮!最記得中四時發生的一件事, 當時宿舍有一個男生發現遠方有一團火,在半 空中怪異地閃爍……我們明明很害怕,卻又禁不住好奇心,想去驗證一下那團鬼火。之後大 家都抄起自己的hockey棍……明明大家都知 道hockey棍對付不了鬼火,但拿了上手,膽 子感覺仍是大了些。結果一大班人鼓起勇氣去 現場,發現那團恐怖的鬼火,就只是一盞燈, 只是燈前有樹影,所以燈光看起來會搖擺不 定,遠看就像鬼火。」 除了因為鬼火而驚呼,一班學生還會因為 激情而吶喊...

    生活,這是Arthur的用語。因為對他而言, 學校絕不只是求學的地方,而是他生活的居 所。正正因為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對學校的情 感才能不斷累積,也不會被求學的壓力所壓 倒。這種生活與求學並重的傳統,至今仍影響學校的住宿生。今年在聖士提反讀中四的陳亦 笑Hillary,她也認同校園即生活,她既是校園 文物徑的導覽員,也和學校一起經歷了風災塌 樹、野豬闖校,這些其他中學生難以了解的生 活片段,Hillary卻見怪不怪。 「我記得自己還未入學時,便是由文物徑 導賞員帶領我們參觀校園。當時的師姐說話滔滔不絕,我感受到她的自信和淡定,所以入學後便緊隨她的步伐,想不到一點也不簡單。」 的確不簡單,因為要成為導賞員,不但要 背誦一大堆史料,更要對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瞭 如指掌。但Hillary指最大的挑戰其實...

    聖士提反書院著名的是校園內一幢 幢歷史建築、建築羣中典雅的法定 古蹟,還有數之不盡的鬼故事。原 來這些由來,都和一段歷史有莫大 關係,這件事賦予學校歷史價值, 也帶來沉重回憶,這就是「聖士提 反書院大屠殺」。 聖士提反書院大屠殺對這所百年老 校來說,實不是一件可輕輕帶過的 事件。在二戰日軍侵略香港之時, 當時位於赤柱的聖士提反書院的書 院大樓,被港英政府徵用為臨時軍 用醫院,在英軍戰線逐漸後退之時, 書院更成本港最後一道防線。

    1941年12月25日,日軍終攻入聖士 提反書院,當時書院內有逾百名傷 者、多名海外留學生、護士及教職 員。日軍闖書院大樓後,大肆屠殺 傷兵、護士及教職員,包括時任中 文部主任譚長萱,他當時為保護學 生選擇留守書院,最終亦壯烈犧牲。 戰後他被移葬至赤柱軍人墳場,供 後人憑弔。 聖士提反書院建築羣不但是傳統西 式建築羣,處處顯露殖民地建築特 色。而這些樸拙典雅建築物之中, 都承載着血迹斑斑的歷史故事,可 見這所百年名校,不僅為本地教育 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成了見證人類 在戰爭苦難中抗爭的豐碑。

    同樣負責學校文物徑的陳國培老師,則 認為學校的文物保育項目,能為學生提供一個 認識校園的機會。陳sir說‥「我們算是一間 歷史氛圍濃厚的學校,可是由於你每一天都會 在校園裏生活,許多在學的學生其實不太珍 惜。有些學生由小學升上中學,要去到參加公 開考試,見識過外面的學校,才了解自己的校 園是如此的與別不同。」而參與校園保育的學 生,由於他們熟悉學校歷史,早知悉學校是如 何與眾不同,故此他們即使在學,已和學校建 立很深厚的感情。 一直為學校擔任導賞員的Hillary也很認同 這個觀點。「許多時同學喜歡學校,是因為他 們是宿生,喜歡宿舍生活。我當然也喜歡,但 在擔任導賞員時,你帶着他們走入赤柱軍人墳 場,許多人都為這漂亮的墳場目瞪口呆,再為 他們講解日軍侵佔的歷史,他們又會為之惋 惜。漸漸,我特...

    做導賞員,要經過長長的林蔭小路,更 要踏足墳場,講述血腥的一幕。問Hillary不會 害怕嗎?她搖一搖頭,指學校是自己的家,因 此不會害怕,反而有許多同學都對探險躍躍欲 試‥「住宿生都知道,學校的夜晚真是一片漆 黑,只有小量的街燈在路上照明。不過大部分 學生都不會害怕,反而覺得很有神秘感,會充 滿好奇。」雖然不怕黑,踏入墳場也百無禁 忌,但Hillary指自己住宿期間,還是會遠離學 校的傳統活動─ 說鬼故事,以免自己膽顫心驚。 談到校園的疑似靈異事件,鍾太和陳sir 相視而笑,原來不只是新生舊生,連老師也曾 受鬼故事的洗禮。陳sir分享‥「我們的校舍 古雅,又有一段震撼的歷史背景,談下鬼故其 實也是學校文化。不過許多學校流傳的靈異事 件,其實都源自學生的惡作劇,有時是有人敲 門,有時是有學生...

    鬼故也許是都市傳說,但學生對校園的情 感卻是切切實實。許多學生都如Arthur和Hillary, 喜歡這學校的環境,喜歡這學校的建築,喜歡 這學校的歷史。鍾太和陳sir也坦言,這所學校的學生的確會對歷史保育更敏感,對社會發生 的保育事件,會有更多的關注。 鍾太認為學生對於歷史,正處在一個尷尬 的位置,因為他們對歷史對保育的這份情懷, 未能體現在學習裏。鍾太分享‥「有時會有其 他學校的職工問我們,你們學校歷史氛圍這樣 濃厚,學生對歷史充滿興趣,豈不是有許多人 選修中、世史?但現實是,在現今的學制下, 修讀中世史科的人數始終低空飛過。」 難得,有一間學校,管有具歷史價值的法定古蹟。 難得,有一班學生,喜愛歷史、擁抱校園。 然而,在今日主催兩科選修科的學制趨 勢下,學生都去選修「更熱門」和「更易讀...

    香港這彈丸之地並不流行寄宿制學校,即使是大學生,也沒多少人有 「住HALL」經驗。聖士提反書院這 所本港少有的寄宿學校,卻是師生同 居於宿舍,師生猶如家人般一同生活,感情自然也非一般學校可比。 聖士提反書院創校之始便是寄宿制, 搬至赤柱後因交通不便,學生對宿 位需求大增。至今天,交通雖改善, 但宿位仍是有增無減,原因就是學 校有一個「特定寄宿計劃」。

    副校長陳鐘亮(左)表示:「計劃規定學生住宿一定時間。目標因應級別改變,中一學生要培訓獨立自理,及與羣體相處的能力,中三目標是培訓領導才能,中五學生則是發展職業導向。」校長楊清(右) 補充,「與大學宿舍不同的是,中學宿舍的規矩比較多」,如準時6點半吃晚飯、學校Wi-Fi在10時就會關閉等,目的都為了學生在年少時培養健全的生活習慣。 學校亦有很多教職員住宿舍,老師除指導日常課業外,要指正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責任儼如監護人,師生因此較易打成一片,感情也較好。在宿舍,一個老師負責看管幾個同學,他們有時會帶學生看看戲、吃個飯,讓學生不會有「住HALL如坐監」的感覺。有不少校友回憶起校園生活點滴時,住宿生活的印象都是最深刻、最令人難以忘懷。

  5. 2019年4月29日 · 陳慧賢是俞雅欣的中學體育老師. 這一天黃昏,陳慧賢帶着旗下「四粒星」,在火炭體育學院的田徑場進行訓練,運動員是剛放學的大學生,教練就是剛放學的老師,大家爭分奪秒把握時間訓練,為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亞洲田徑錦標賽備戰;星級教練也是田徑運動員出身,當年曾代表香港參加亞洲大學生運動會,從運動員到教練,她更明白應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很熱愛田徑運動,就像我當年一樣,不論打風下雨都要練習,考試、測驗幾辛苦都不想放棄。

  6. 2016年4月16日 · 學生生活輔導委員會副主席吳騰耀老師介紹,中二學生的班主任課引入「正向工程」心理教育計劃教材,重點是培養學生正向思維,強化面對逆境的能力;中三則引入「快樂巨升」課程,協助中學生減低焦慮,提升快樂感。 中二學生都必須參與一個小組活動。 因老師工作繁忙,小組活動大多數購買校外機構的服務。 利民會的「心靈天使」小組,便是其中一種。 學生在小組中學習精神健康知識,再將所學融會貫通,以遊戲方法推廣給全校同學。 遊戲皆由學生自己設計,小組導師在場協助。 花錢補課不如花錢補「心」 這個「心靈天使」小組的出現,最初是學生的家庭有需要,學校認為學生能認識什甚是精神健康,自己和家人都可以及早得到幫助,「至少不用怕,也懂得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