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6座問題公屋醜聞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多座香港公共屋邨被揭發存在結構問題的事件,一共發現577座由工務司署及152座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及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興建的樓宇存在結構問題,總共729座。

  2. 2022年,國際公共政策顧問機構Demographia調查顯示,香港連續第12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負擔能力進一步惡化。. 樓價對入息比率由上一份報告的20.7,升至23.2,換言之港人須要不吃不喝23.2年才能置業,遠遠拋離第二位的澳洲 悉尼 的15.3,以及 ...

  3. 2022年,国际公共政策顾问机构Demographia调查显示,香港连续第12年成为全球楼价最难负担的城市,负担能力进一步恶化。. 楼价对入息比率由上一份报告的20.7,升至23.2,换言之港人须要不吃不喝23.2年才能置业,远远抛离第二位的澳洲 悉尼 的15.3,以及第三位的 ...

  4. 房委會在1987年起實施「公屋住戶資助政策」(俗稱「富戶政策」),向不再需要資助的住戶減少房屋資助,以鼓勵富戶遷出出租公屋單位,確保出租公屋資源合理分配。

  5. 2015年香港食水管道含重金屬超標事件 ,官方稱 食水含鉛事件 [1] ,是指從2015年7月起, 香港 部分 公共邨 [2] 、 居 、 私人苑 、 醫院 及 教育 機構 被揭發 食水 含 重金屬 量嚴重超標的事件。 建築商 中國建築 於事件後與政府及相關機構分別調查建築過程以及物料,發現成因是焊工使用了含 鉛 焊料所致。 [3] 調查報告也顯示,雖然 銅合金 裝置亦會釋出鉛,但不會導致食水含鉛量超標。 [3] 而事後沒有人需要就事件負責和懲處。 背景 [ 編輯]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 (民協)於2015年1月收到啟晴邨居民投訴指食水中含有雜質,並抽取廚房水龍頭、廁所水龍頭及花灑三個樣本進行化驗,結果顯示水龍頭物料可能不符規定 [4] 。

  6. 前天文台台長,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林超英認為,香港房屋問題不單是土地供應問題,而是應該限制非香港居民買屋買地和徵收額外印花稅等,遏止外資炒高樓價。

  7. 房屋署曾於1983到84年間,為所有樓齡超過5年的公屋進行全面勘查,發覺有不少大廈的石屎強度均未達標準,當中有26座大廈更低至不能接受的地步,並有即時倒塌危險,這些「問題公屋」需儘快清拆,葵青區屋邨是「問題公屋」的重災區之一,該邨的第18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