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4月30日 · 現在,讓我們看看以下幾個常見訛誤。 名言出處 以訛傳訛. 近來獲報章、名人青睞,炙手可熱的一段名言:「地獄裡最熾熱的地方,是留給那些在出現重大道德危機時,仍要保持中立的人。 」一般人以為出自西方大文豪但丁的《神曲》,但《神曲》並沒有這段文字。 引文其實出自1963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在西德波昂德國和平隊成立典禮上講辭的附註,甘迺迪只是以為但丁曾經說過而已。 另一常見的訛誤是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一般人以為出自法國思想家伏爾泰。 其實真正的出處是1906年出版的一本人物傳記《伏爾泰和他的朋友》,作者是伊芙琳.霍爾(Evelyn Hall)。 從書中上下文理可知這只是作者的見解,並不是真的出於伏爾泰之口。 另一活生生的例子更發生在近年。

  2. 2017年3月7日 · 2017-03-07.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訓導老師:你身為風紀隊長,有何理由帶頭把那個同學打得那麼傷呀? 外面的同學就這件事引起了一片激憤! 風紀隊長:在地下執勤時,他在一樓走廊向我們「吐口水」! 風紀1:那我們便上去把他找出來! 風紀2:錯了承認就是,還大言不慚的這樣說:「你們哪隻眼看到,有膽就動我! 風紀3:常言道,「先挑釁的給打死也怨不得」! 風紀4:主任,我們都是一時沉不住氣才動手罷了! 訓導主任:當上風紀,就得克制,他和你們全都要受罰! 插圖中的背景涉及一樁「校園風紀毆打同學」事件。 事源有某同學在風紀執勤時向他們「吐口水」(一般視之含侮辱性),在肇事者罔顧紀律且出言挑釁下,有風紀拿出以下俗語: 先撩者賤,打死無怨。 作為動手理據。

  3. 2020年12月2日 · 書籍簡介︰本書選錄了六十則古箴言,文簡意賅,音節鏗鏘,易於記誦,依內容性質分十五章。 資料提供︰商務印書館. 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相關新聞. 【學語習文】中文着重傳意 文學重視文化 【普通話教與學】找出語言區別 聽過才知發音 【文山字水樂春風】蝴蝶效應 吳楚大戰 【現代文學】《人間詞話》(節錄) 王國維 【箴言精選】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減公營醫療壓力 免醫療事故重演 【仁大開講】普及文化變多元 平衡創意與市場 【古道今談】以禮為準 修德不偏 【燦爛的中國文明】有法必依 公正嚴明 【古經今品】讀古經論語 做現代君子 【中華經典名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 2003年10月14日 · 另驗屍報告證實53歲的釋大穩大師是被利刀刺中右胸,因傷及大動脈失血過多致死;至於82歲的釋果宗大師,則是頭頸遭硬物襲擊身亡。 釋大穩脾性剛烈. 據在寺中帶髮修行的劉書記表示,釋大穩大師是台灣桃園人,出家10多年,只有小學程度,來港約3年,尚有一名80歲母親在台灣,每年他都會返台探母。 劉書記稱,釋大穩大師實不適合出家,因為他本性剛烈暴躁,如三國中的「張飛」,經常粗聲粗氣喝罵其他同門師兄弟。 另外,根據寺院規定,僧侶是不應自己在外接法事收取金錢,但大穩就經常私自接辦法事,平均每月收入達3萬元,惟收入分毫不見用於院務之上,因而令其他僧侶頗為不滿,他曾與其他僧侶向住持釋聖懷大師及同是台灣人的釋界中大師建議,要大穩離開佛堂,惟對方一直採取容忍態度。 釋大穩喜歡生事.

  5. 2017年6月14日 · 2017-06-14. 在孔門弟子中,有所謂四聖與十哲,能兼此二譽的,僅顏回一人而已。 顏回,是四聖中的「復聖」,意為「復見聖人」,用現代語言說之,則是「複製的聖人」,可見其譽之高。 顏回又是十哲之首,儒門第一,以德行睿智、沉默如愚、安貧樂道見稱。 三月不違仁 不重複犯錯. 孔子對他的印象是:「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去之後,他懂自我反省,對所學的又能進一步加以發展)。 回也,不愚。 」孔子對魯哀公稱讚顏回:「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子說他從未見過如此學生,三月不違仁,又從不遷怒於人,不犯重複錯誤。 有時,父母在辦公室、子女在學校遇上不快的事,回家後或會找身邊的人出氣,做成家人牽連受害。

  6. 2013年11月5日 · 她知道,想要真正領導一間公司,單憑身份和地位並不足夠,她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找錶針 找標準. 錶針製造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行業。 當時,香港的其他鐘錶配件已經達到國際水準,但唯獨在錶針這一塊還有很大差距。 由於對港產錶針缺乏信心,大部分高檔手錶製造商都只能依靠從日本或瑞士採購錶針,卻又不得不承受外國公司訂貨時間長、起模做辦困難、價錢昂貴的代價。 而本港的手錶製造商,雖有靈活及新穎的設計,卻因外國錶針供應緩慢,產能無法提升。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莫慕潔的父親、標準錶針董事長莫耀強提出開創一條新生產線,做一些高檔次的錶針。 但提升產品水準檔次並非想到就可做到,這不單需要生產技術的配合,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也需要在客戶中建立口碑,而這些都需要時間的積累與宣傳。

  7. 2017年4月26日 · 葉公家鄉有一個人,這人偷了別人一隻羊,他的兒子知道了,在沒有規勸父親之前,就往失羊的人家去告發父親。 葉公以此沾沾自喜,並暗責孔子「因情徇法」。 告發之前 可先規勸. 兒子這種行為是否合宜? 按常理,人不會贊同他的做法,因為,他的舉報是主動的,並無考慮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