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5日 · March 25, 2021. 面談室裏的陳先生一臉愁容,重覆問我為什麼他那最近確診 乳癌 的太太竟然不肯覆診、安排手術,仍嚷著要咨詢第四位腫瘤科醫生。 他顯然非常著急,擔心太太的病情會轉差,但每當他催促太太作決定時,也會掀起一番爭論,家裡終日充斥著緊張不安的氣氛…… 類似上述的狀況其實並不少見,面對癌症患者及其家人霎時要面對很多生活改變和失去,甚至突然跟死亡兩字走近,確實容易出現複雜的思緒和行為反應。 精神科醫生Elisabeth Kübler-Ross提出的「Five Stages of Grief」被經常用來理解癌症患者反應,以下為大家淺談 癌症 患者5個階段的情緒反應。 目錄. 癌症患者第一階段情緒反應:否定期 (Denial) 癌症患者第二階段情緒反應:憤怒期 (Anger)

  2. 2021年4月16日 · 至於私家病房方面,收費差距甚大,最平是香港港安醫院–荃灣,最平的私家單人房收費為$1,600,至於收費最高是仁安醫院,其最貴的私家病房竟高達$45,000。 私家醫院住院病房收費比較. *資料來源:各大醫院官網。 以上價目僅供參考,一切以相關醫院最新資料為準。 (更新日期:2021年4月) 家人陪宿需另外收陪床費! 比較13間私家醫院陪床費. 不幸患病住院,家人的陪伴無比重要。 不過提提大家,不少私家醫院都設有陪床費,如家人留院陪宿,或需額外收費,以下為大家整體13間私家醫院的陪床費。 資料來源:相關私家醫院官網. 最後,提提大家,各大私家醫院均設有「住院按金服務」,按金收費主要按病房級別,而本港居民的按金亦為較非本港居民平,大家需要預先支付按金,直到出院時才可取回。 #高燒生活.

  3. 2024年3月18日 · 高燒編輯. March 18, 2024. 成績不好,被父母責罵、玩具破舊等都是孩子害怕面對的事情;但是你知道嗎? 孩子最大的恐懼莫過家庭缺乏愛和安全感。 父母關係融洽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和諧的家庭能給予孩子安全感並深遠影響孩子。 夫婦間在未來規劃上最常見就是金錢上爭議;金錢使用分配不能達到共識、理財觀念、消費習慣、期望和目標等。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擁有獨立思考;意見分歧非常正常,而尋找方法磨合才是建立和睦家庭之道。 目錄. ⌈ 成人吵架,小孩不懂? ⌋ 其實孩子什麼都知道! 孩子長期受父母吵架影響會有什麼影響? 吵架的傷害如慢性病. 和睦家庭有助提升孩子情商. 和睦家庭秘笈. ⌈ 成人吵架,小孩不懂? ⌋ 其實孩子什麼都知道! ⌈你這樣揮霍,有沒有想過孩子和我的未來?

  4. 2020年8月28日 · 1. 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都是殺人犯或重罪囚犯? 大眾有這個誤解,可能因為社會對「反社會人格」的討論往往伴隨殺人刑事案件。 雖然不少重罪囚犯具有反社會人格,但其實大部分患者並非暴力狂徒或囚犯,在人群中表面看上去並沒有太大異樣,有些更因為善於操控他人和不為道德感愧疚感所約制而在社會上享有一定功績、名望和權威。 2. 患者擁有高智商? 雖然有少部分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的智商比一般人高,但並無研究顯示智商與反社會人格存在直接的關聯。 3. 患者沒有判斷對錯的能力? 大部分患者都有這個能力,只是選擇不跟從這些規範。 4. 患者本身沒有情感? 患者擁有且能夠表達不同的情緒,包括喜樂、憤怒和焦慮等。 反社會人格障礙成因. 反社會人格障礙的成因,學界至今尚未有定論。

  5. 2022年2月17日 · 家中有飼養寵物的朋友或少或多會害怕與毛孩面臨生離死別的那天但多數寵物的壽命都較人類短大家終需面對寵物的離世除了感到悲傷外同時可能伴隨愧疚自責及沮喪等等情緒有寵物主人更可能長時間困於悲傷之中…. Gofever高燒 早前邀請 ...

  6. 2021年8月25日 · August 25, 2021. MIRROR成員姜濤早前推出新歌 《Dear My Friend,》 ,以 悼念今年初猝逝的摯友而作 ,引發不少共鳴。 上回與大家談及了甚麼是哀傷,但有不少人疑惑,哀傷的情緒與抑鬱症症狀相若,究竟兩者有沒有分別? 其實,兩者並不相同,以下為大家解析兩者分別,以及分享處理哀傷情緒的注意事項。 目錄. 哀傷會否加劇抑鬱情緒? 兩者區別何在? 抑鬱症持續悲傷情緒、不會隨時間流逝慢慢減輕. 少部分人哀傷反應持續或患「持續性複雜哀悼障礙症」 話你知如何處理哀傷情緒. 相關內容: 哀傷會否加劇抑鬱情緒? 兩者區別何在? 不少人都會疑惑,哀傷與抑鬱症有甚麼區別? 而當我們出現哀傷時,又會否導致或加劇抑鬱症發作?

  7. 2023年12月15日 · 顧名思義社恐患者在社交場合容易感到害怕或焦慮他們會擔心被人審視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現的焦慮症狀會導致負面的評價。 在這些社交場合中,社恐患者往往不發一言,避免招來注意;面對別人時,也容易出現面紅耳熱和顫抖的情況。 患者會主動迴避這些社交場合,或帶著強烈的焦慮感去忍受。 社恐很多時在青少年期出現,但也有於成年後才出現的情況。 如何分辨是害羞、性格內向還是社恐? 害羞或性格內向是一種性格特質,是先天及成長中不知不覺中形成的性格特質。 面對陌生人或陌生環境,害羞的人會表現內斂、不敢開口說話,可是待熟悉場合後,便能慢慢適應,所以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 內向的人並非恐懼或不能社交,而是傾向「選擇性社交」,例如在多人的場合他們會比較被動。 但若果是少人聚會或單獨交流,他們就會變得自在和比較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