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回鄉偶書 賀知章 系列:唐詩三百首 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註解 1、鬢毛摧:兩鬢的頭髮已經斑白。 譯文 少年時離鄉,到老了才回家來; 口音沒改變,雙鬢卻已經斑白。 兒童們看見了,沒有認識我的;

  2. 賀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寶三載),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 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

  3. 2021年2月14日 · 作者或出處: 賀知章. 古文《回鄉偶書》原文:.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鄉偶書》現代文全文翻譯:. 青年時離鄉老年才歸還,口音未變卻已鬢髮疏落容顏衰老。. 村童看見我卻不能相認,笑著問我 ...

  4. 賀知章 (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今紹興)永興 (今浙江蕭山)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 ...

  5. 賀知章官高祿厚,又得到皇帝的信任,到八十多歲時告老還鄉,體現了中國 人傳統落葉歸根的思想。 在離開家鄉差不多五十年後,他終於重返故里。

  6. 賀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寶三載),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 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

  7. 賀知章回鄉偶書》選自《全唐詩》卷一百一十二,原題共兩首,此處選錄第一首。 本詩是詩人晚年之作,寫久別還鄉的感受。 賀知章年少時就離開了故鄉,直到老年才得返故里,「鄉音難改」蘊藏着對故鄉的深情。

  8. 回鄉偶書. 唐代 : 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賀知章 (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漢族,唐越州(今紹興)永興 (今浙江蕭山)人,賀知章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著名的《詠柳》、《回鄉偶書》兩首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今尚存錄入《全唐詩》共19首。 38篇詩文. 猜您喜歡.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漸起。 桂白髮幽岩,菊黃開灞涘。 運流方可嘆,含毫屬微理。 ——唐代·李世民《度秋》 度秋. 唐代 : 李世民.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漸起。 桂白髮幽岩,菊黃開灞涘。 運流方可嘆,含毫屬微理。 眇嘉樂,授靈爽。 感若來,思如往。

  9. 贺知章 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经很久了,此诗便作于此时。 参考资料: 完善.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52-53页 .. 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 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

  10. 回鄉偶書二首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下載. 回鄉偶書二首. 作者: 賀知章. ↑ 全唐詩·卷112. 版本資訊. 姊妹計劃: 數據項. 其一 [ 編輯]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 無 改 鬢 毛 衰 ,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 問客從何處來。 其二 [ 編輯]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 公有領域 ,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分類 : . 75% 賀知章. 唐朝. 唐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