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15日 ·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位於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內起點在通往管理站的行車路旁距離大埔道不用五分鐘的步程。 初段斜度較急,及後路段稍為平緩,景觀亦較為開揚,能欣賞到層次分明,色彩多變的樹冠枝葉。 傳意站相隔若干距離便會出現,這些站點介紹主要環繞森林的生態系統為主,分別由物理現象如森林的光線、濕度、溫度和風速等帶出森林的特徵。 另再加上如森林結構、樹木品種、附生植物及亞熱帶植物特性等都一一詳述,使學習的遊人對香港森林有更深入的了解。 此徑的終點為一大片紅膠木植林區,往右邊梯級小徑向下走,可接回大埔滘三條遠足徑之一的紅路,逆走可回到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的入口處。 大約三十分鐘便可返抵大埔道。 點擊下圖率先看看大埔滘自然教育徑 特色景點、風光! + 3. 導賞點. 1. 四色林徑的起點是位於大埔滘管理站入口處。

  2. 2020年10月26日 ·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設有4條路線是夏天避暑理想行山熱點然而藏在大埔滘之中408米的鹿山卻成滄海遺珠有意登上香港最高150座山峰的行山友不妨一試大埔滘鹿山路線資訊路線松仔園 > 大埔滘林徑黃路 > 鹿山 > 大埔尾巴士站. 全程:約7.5公里. 需時:3.5小時(包括休息及拍照時間) 體力需求:2星(以5星為最高) 技術需求:1.5星(以5星為最高) 起點交通:搭九巴72、72A、73A、74A或小巴28K到松仔園站下車. 終點交通:在大埔尾站搭巴士或小巴前往大埔、沙田、九龍各地. 除汽水機外中途不設補給,到訪當天買齊水及乾糧才由大埔墟出發。 乘28K小巴至松仔園下車,至安全島過馬路到達大埔滘自然管理區入口,開始緩緩上斜。

    • 梧桐寨:近乎全林蔭路線看瀑布。路線:林錦公路 > 萬德徑 > 萬德苑 > 井底瀑 > 中瀑 > 主瀑 > 散髮瀑(原路折返)需時:約4小時。路程:約6.5公里。
    • 龍虎山:鄰近市區又多撤退路口。路線:香港大學 > 碧珊徑 > 龍虎石澗 > 中草藥園 > 克頓道 > 松林炮台 > 克頓道 > 盧吉道 > 山頂廣場。
    • 大埔滘:走進幽林小谷多路線揀。路線:松仔園 >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入口 > 四色林徑入口 > 藍路 >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入口 > 松仔園。需時:約2小時。
    • 荔枝窩:路途遙遠但美食補給點多。路線:烏蛟騰 > 三椏涌 > 三椏村 > 荔枝窩 > 谷埔 > 鳳坑 > 雞谷樹下 > 鹿頸。需時:約7小時。路程:約15公里。
  3. 2022年9月18日 · 在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的指示牌上走數步留意左面會看見教育徑的門牌。 樓梯過後便是一段大平路,遇見分支左轉往「黃、啡路」走。 之後是一段平路和少量樓梯。 之後再遇到兩次分支都是往「啡路」走。 「官方路線」難度不高,輕鬆走之餘可以欣賞林景。 ( 按圖看清路線及沿途風景👇👇👇) + 12. 由此點開始便不是官方路線(路不通行的牌),只是Google Map上有的路線,雖然有明顯的路徑,但滿地樹葉容易絆倒,建議一直走官方路線的「啡路」或選取其他顏色路徑。 落到底沿右方的「大埔公路」指示牌走。 之後繼續往「大埔公路」及「紅、藍路」走。 再次遇分支往大埔滘自然教育徑的「終點」及「四色路牌」方向離開。 沿路唯一的景點,一定要打卡啦! 走之前剛好經過休憩地方。 行咗差唔多5小時終於走啦,好滾動!

  4. 2021年4月20日 · 旅遊. 螢火蟲3大觀賞地點沙螺洞最靚大埔滘方便 教你8個賞螢貼士. 撰文:小學雞. 出版: 2021-04-20 16:50 更新:2021-04-20 16:50. 春天花季快完夏季有甚麼好去處? 《香港01旅遊頻道記者推介去觀賞浪漫的螢火蟲最近螢火蟲開始活躍已經有不少網民成功拍下牠們的美態以下推介大家3個觀賞勝地有的巴士去到交通方便有的泊車位下車數分鐘便到有的路線平整簡單親子夜間去散步都可以。 螢火蟲常在春夏季出現,在河邊、池邊等近水處棲息繁殖,有亁淨水源而又少強光的地方就比較容易見到扡們。 (《香港01》圖片) 螢火蟲觀賞地點推介.

  5. 2022年1月31日 ·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位於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內起點在通往管理站的行車路旁距離大埔道不用五分鐘的步程剛開始時的路段較斜但大約分10分鐘後路段稍為平緩沿途不同顏色樹冠枝葉可以欣賞家長可以藉此教小朋友認識森林結構樹木品種附生植物及亞熱帶植物特性深入了解香港森林。 沿路行約15分鐘後將會見到一個石澗及瀑布,是行程的重頭戲,小朋友可以近距離一睹自然的小橋流水風貌。 同時,可接回大埔滘三條遠足徑之一的紅路,逆走可回到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的入口處,全程20至30分鐘輕鬆完成。 + 9. 交通資料 起點:乘搭九巴72號(於港鐵太和、沙田、大圍或荔枝角站上車)、72A號(於港鐵大圍站上車)、73A號(於愉翠苑上車)、74A號(於港鐵鑽石山站上車)或專線小巴28K號(於港鐵大埔墟站上車),於松仔園站下車。

  6. 2016年11月17日 · 沿大埔滘自然護理區的自然教育徑可以看見一些分散的小規模植林當中黧蒴錐是植林樹木的一種發芽率相當高是當年很重要的一種原生的植林物種黧蒴錐是殼斗科的樹木它的種子很硬難以吸引動物傳播以至種子掉到哪裏就生長在哪裏不能大量散佈。 而另一片植林則是種植了外來物種紅膠木,都是早期常見的植林樹種,因為其可克服各種生長環境,而且生長速度快,但相對原生林而言,其生態價值會較低。 次生林成林的速度,視乎外在環境因素,例如種子來源(Seed Source)、土壤深度和養份、人為干擾、山林的座向等。 (吳鍾坤攝) 生態學者:森林覆蓋率可達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