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由於涉及到多重空間的位置,不妨說它構成了「身份的地理」(Geographies of Identity):一種歷史性的位置,一個多重知識的交接點,一處辯證的地域,一個活動性的對抗場所。. 霍爾(Stuart Hall)在討論「文化身份」的問題時指出,「身份」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經由文化塑造和 ...

  2. 失治之城掙扎求存的香港》(英語: A City Mismanaged: Hong Kong's Struggle for Survival )是香港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撰寫的著作,於2018年5月經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 [1]。

  3. 摘要. 「失城」一詞原是香港作家黃碧雲的短篇小說名,後為學者引用來描述1990年代香港文學的主流傾向。. 在「失城文學」中,董啟章寫於九七前夕的〈永盛街興衰史〉、《地圖集》等,將現實和虛構融冶一爐,彷彿憂傷著城市的失去、批判權力宰制,卻又 ...

  4. 2020年12月12日 · 【再移民潮】黃碧雲的小說《失城》,以城市中充斥的恐懼作為故事主題,也是關於移民的一代人的故事。 當中的背景猶如刻下的香港,專欄作家方太初認為當中描述的那份絕望,就如「不斷重複的loop」。

  5. 2023年11月14日 · 香港最優秀理論家顧汝德的遺作乃全面分析香港社會矛盾(社會問題)以及中港矛盾的最高傑作! 自從2017年以來,在我所閱讀的所有香港本土文章和書籍中,沒有比顧汝德更高,更透徹,更科學,更富於思想深度,廣度,知性和良心的論者。 我最推舉他。 無庸置疑,他就是位香港最佳的社會評論者。 不管是什麼國籍,地位,語言和種族,我都至今找不到比顧汝德更優秀的本土書籍和文章。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全面性的論點絕對不能夠被簡單歸類為藍黃任何陣營。 他支持基本法,也不否定中央和港府的憲制,也不政治否定反對勢力的意義,一律避免政治批鬥,而對社會矛盾進行了具體分析和建設性批判,他的焦點始終瞄準在具體的社會問題層面,而非不同個別顏色的政客政黨之間的無聊摔跤。

  6. 2017年8月8日 · 消失的空間」(city of disappearance),是阿巴斯對香港的更為著名的描述,為香港研究者廣為引用,中文翻譯表面看似「消失」、「失去」。 阿巴斯又以「(不)呈現」(dis-appearance),“dis” 變成很有意思,就是 “dis-appearance” 中間劃一條線,表面上的東西不是真正的東西,真正的東西可能看不到。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香港? 從這些表面的隱喻來看,有些香港的作家,特別是陳冠中、黃子平,他們提出:「如果香港是一個隱喻,就被隱喻掉了。 」隱喻就是「去蕪雜,略細節,濾噪音,失記憶」,好像這個故事已經說完,所以剩下的只有重複和覆述。 如果香港是一個隱喻,就被隱喻掉,只剩下了重複。 (Peakpx) 香港形象該從何說起.

  7. 這首詩是為迎接母親而作的。 孟郊一生窮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這樣一個卑微的職位。 但不管怎樣,飽嘗世態炎涼的詩人,終於可以奉養慈母,共聚天倫。 在不盡人意的人生旅途中,詩人愈發感到親情的可貴。 於是,他滿懷深情地寫了這首母愛的頌歌。 「吟」是古樂府的一種體裁,以抒寫憂傷、慨歎悲涼的情緒為主。 但唐以來有不少自立新題的作品,在內容上也不再以抒寫悲憂之思,吁嗟慨歎為限。 《遊子吟》是孟郊自製的樂府詩。 三、注釋. 1. 遊子:離家在外地遠遊的人。 吟:古樂府的一種體裁。 2. 意:作動詞用,表示心想。 3. 寸草:小草,詩中比喻兒女。 4. 三春暉:春天的陽光。 詩中比喻母親對子女的深厚恩情。 1. 四、賞析重點. 這是一首歌詠偉大母愛的詩。 詩中的慈母一針一線地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製衣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