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月1日 · 1. 澹泊:清心寡慾,儉以養德。 2. 寧靜平靜沉著靜以修身。 意譯: 因此 修養心性,應 清心寡欲、平靜沉著, 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 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專心致志,實現遠大理想。 解析: 修養心性,應清心寡欲、平靜沉著,面對物質引誘,不為所動。 能清心寡欲,做起事來,不慌不忙,不躁不亂,井然有序;能平靜沉著,面對外界的各種變化,不驚不懼,不慍不火,不暴不怒。 諸葛亮 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修道修德,志向高潔,「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諸葛亮 草廬中門聯,此聯,揭示了他的理想追求和德操,即有道德修養的人,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就不能專心致志,實現遠大理想。 其「誡子文」再次提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參考資料:

  2. 漢 · 劉安《淮南子 · 主術訓》: “ 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寧靜心情平靜沉著。 澹泊:不追求名利。 寧靜而致遠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我雖生活簡樸,但卻不將此視為高尚的情趣,因誰人高尚,誰人卑賤呢?

  3.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即是淡若不看輕世俗的浮名不控制利欲物欲及一切佔有欲就會迷失方向無法實現志向不堅定不安心不冷靜就無法達到遠大目的這兩句話其實是諸葛亮對儒家思想的實踐心德

  4. 平常人談到修養的問題很喜歡引用一句話--“寧靜致遠淡泊明志。”這是諸葛亮告誡他兒子如何作學問的一封信裡說的現在先介紹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5. 曇花一現寧靜致遠 由愛生恨很簡單 要我愛一個人卻很難 我的心一直屬於一個人 而你的心是否也屬於我 為了你 我成為了墮落天使 在地獄和天堂中漫無目的的徘徊著 在這些日子來我想著你 我願披著破碎的翅膀 如此在你的懷抱流浪 然後奮力 振翅飛翔 血淋淋的 ...

  6. 寧靜致遠 那是一種感『覺』 應該不是『心』受 吧?! 2010-02-08 19:22:24 如蓮 「不著一相 竟磅礡萬千」 覺得好!!! 說得好!!! 雖然有畫蛇添足之嫌, 我還是忍不住要說, 這幾個字很有下面這段經文的味道!! 「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 ...

  7. 寧靜致遠 張國立說 我回到家便躲進屋子哭,我把人藏進棉被內哭,幾乎把腸子也哭出來,老媽敲了兩次門我都沒理,我拚命的哭,我誰都沒講,我沒告訴任何人我喜歡小貝,我更沒告訴任何人當老王說他要追小貝時我的難過,可是當我誰也沒講,自己卻一天比一天難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