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日 · 明報專訊除了日本的小林製藥風波近期台灣亦有累計兩死的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兩名死者體內驗出的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亦常見於長時間發酵的澱粉類食物中。 米酵菌酸是來自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Burkholderia cocovenenans)的毒素,小量足以致命。 註冊營養師陸肇麟指,此菌主要存在於土壤和植物中,當環境溫度介於22℃至30℃、pH值中性至微鹼性等條件下,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就可迅速繁殖,並產生大量米酵菌酸,尤其常見在椰子、粟米、穀類等澱粉類食物與發酵製品。 內地、印尼都曾有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個案,與發酵椰子、粿條、米粉等濕米麵製品或粟米產品等有關。 黑龍江曾有家庭進食由粟米發酵而成的自製「酸湯子」,導致9人死亡。

  2. 2021年6月15日 · 【明報專訊】茶果嶺,這個偏離鬧市的寂靜村落,由一間間鐵皮屋組成,位於觀塘與油塘之間。 殘舊的寮屋毫不起眼裏面卻藏了一間接近60年歷史的懷舊冰室——榮華冰室。 舖面保持着1960年代的復古裝潢,彷彿與世隔絕。 冰室老闆見證這個盛產石材的山頭,從上世紀人丁興旺的盛景,到如今只剩千多人居住的寥落。 縱使村落面對清拆命運,老闆仍堅持「做到政府拆為止」! 從藍田港鐵站沿着斜路走15分鐘,穿過麗港城,再沿着馬路一直走,就能看見一連串鐵皮屋,那裏就是茶果嶺大街。 這條所謂的「大街」,不過是條勉強容納兩人並排走的小道。 這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上午,兩隻幼小的街貓趴在街邊,搖着尾巴慵懶地曬太陽。 沿着小路一直往前走,隱約聽見一把磁性的歌聲從收音機緩緩流淌,記者順着音樂來到榮華冰室。

  3. 2020年5月26日 · 本港有毒植物最少逾百種,但沒有「咬人貓」和「咬人狗」,中毒人士主要因認錯植物,把植物煲湯、當食材或新鮮果實進食,或誤服受有毒成分污染的植物而出事。 臨牀毒理科專科醫生陳志強表示,夾竹桃中毒個案在港並不常見,但誤服杜鵑花中毒個案則不止一宗。 曾有家長誤認紅杜鵑為大紅花,冲奶給不足兩個月大男嬰飲用,導致男嬰肌肉抽搐及一度失去知覺,亦有市民遠足期間採摘杜鵑花進食,及後出現暈眩、呼吸困難、心律下跌及血壓下降。 攀附受污染 植物無毒變有毒. 即使採摘的植物無毒,也有可能因受附近植物毒素污染而變成有毒。 上月便有市民在山上採摘無毒的攀附植物「無根藤」烹調湯水,飲用後出現頭暈、面部麻痹及視力模糊徵狀,其尿液樣本中發現含有毒的鈎吻總生物鹼。

  4. 2020年5月24日 · 【明報專訊】「我愛古洞,要求原村安置」、「政府收四百多公頃,幾公頃復村都無?」、「前人辛苦開墾,毁我百年家園」寧靜的古洞村裏,海報上村民在吶喊。村裏仍有民居,屋前有果樹,如樹根不被拔起、照料不被中斷,往後定會繼續忠誠地予人回報。大貨車駛進來,原來前方就是馳名的悅和 ...

  5. 2021年5月16日 · Share. 細看夾子葉面中間有3至4根感應毛,昆蟲被夾中後要觸碰感應毛兩次,兩瓣葉才會快速閉合,因此就算強行放入一隻死蚊也無法令夾子閉上。 (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我會買第一棵捕蠅草是因為家中有好多蟑螂。 」19歲學生潘百浚(Xavier)兩年多前買了第一株捕蠅草(俗稱花市夾),結果真是成功幫他夾住蟑螂。 一個星期後,捕蠅草進食完成、夾子打開,殘留一個完整的蟑螂外殼。 因為捕蠅草所分泌的消化液無法分解昆蟲外殼,實在有衛生問題和有礙觀瞻,於是Xavier靜靜地將捕蠅草放回溫室,只執行了一次任務就宣布「退役」,變回可愛的純觀賞植物。 踏入夏天,到底要不要買一盆捕蟲植物幫忙食蚊捉蟑螂? 此文將會為你解構。 一、捕蟲界明星 捕蠅草不吃蚊.

  6. 2020年11月24日 · 筷子一旦發霉,即使用清潔劑把細菌或黴菌殺死,筷子本身的內部結構或早已經被黴菌分解和改變,有可能釋出有毒物質。 他建議,如發現筷子有霉菌,應該立即更換。 至於多久才更換新筷子? Yuki建議,無塗層的木或竹筷子,一般半年到一年便要更換;而有塗層的筷子,由於一般質量可能較差,建議3個月到半年便更換。 火鍋忌用膠筷 小心中毒. 選購塑膠筷子,由於很難從外表判斷其成分,一般建議選擇有信譽的廠商,不要購買雜嘜或過於廉價的膠筷。 另外,蔡紹康提醒,避免使用膠筷吃較高溫食品,比如火鍋、鐵板麵等,皆因高溫下有釋放有毒物質的風險。 防滑坑紋 易成細菌溫牀.

  7.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副教授方麗影指高溫增加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風險常見由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菌金黃葡萄球菌等引起。 細菌在危險溫度範圍,即4℃至60℃,尤其容易滋生,「細菌繁殖以每20分鐘為一個循環,以幾何級數增長,當(數量)達到10萬粒或以上,進食到這些受污染的食物後,就有可能肚瀉、嘔吐等」。 避免吃壞肚皮,從外賣運送時間、儲存環境到食物種類、包裝等,都有講究,由專家指點5條食物安全deliver rule。 1. 雞鴨、蛋奶、魚肉高危. 香港食品科技協會創會會長袁仲安指出,「細菌像人一樣,需要進食來生長」,它們會分解蛋白質,將其轉換成胺基酸,用作繁殖生長,所以在高蛋白質食物中更易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