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8日 · 一家人在昕昕確診後,開始學習另一種生活方式。生果、雪糕、海鮮等美食,昕昕都不能吃,但她每日需按時吃小量飯和麵以維持血糖,若15分鐘不進食便有低血糖風險,每日亦需5餐粟粉,一餐能維持約3小時血糖正常。

  2. 家長亦可以透過一些短句等,例如「嘩,厲害﹗」、「竟然可以這樣,真的想不到! 」等,帶動歡樂和興奮的情緒。 英國戲劇家George Shaw 曾說「We grow old because we stop playing」,家長每星期花時間與孩子「驕傲」地遊戲,讓孩子均衡愉快地成長之餘,亦讓自己放鬆神經,保持童心,何樂而不為?

  3. 營養師高敏敏建議,可以將上述健腦食材搭配在一起享用,比如說來一杯莓果優酪乳,除了能補腦, 也可以幫助腸胃順暢,她也提醒,「日常作息一定要正常,像是熬夜、抽菸、喝酒、飲食不均、吃太多甜食油炸物等都會影響腦部運作功能,導致記憶力下降,還有壓力大也會造成腦部疲累。 現代人總是在工作上忙碌奔波,她建議大家,「平時也可以適時讓自己放鬆休息,因為內分泌及自律神經失調,都會造成大腦壓力,進而忘東忘西,雖然大腦在我們人體中只佔全身重量的2%,但卻維持着重要日常,希望大家都能做到正確護腦。 相關文章. 每到下午都覺得精神不濟,腦袋開始不給力嗎?

  4. 2024年4月8日 · 一家人在昕昕確診後,開始學習另一種生活方式。生果、雪糕、海鮮等美食,昕昕都不能吃,但她每日需按時吃小量飯和麵以維持血糖,若15分鐘不進食便有低血糖風險,每日亦需5餐粟粉,一餐能維持約3小時血糖正常。

  5. 2024年5月21日 · 因此,在10 大益食物中,全穀類食物是必需品,其成分中的膳食纖維、維他命B群、維他命E 等,可幫助排便、預防慢性疾病。 許薰云提到,若要確實執行麥得飲食,每天至少需攝取3 份全穀類食物,雜糧麵包、糙米飯、蕎麥麵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 ...

  6. 無論成年人或兒童都有機會患有食物敏感,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患者血液中都有致敏病的基因。. 最常見的致敏食物包括穀物類(如麵筋、果仁類)、海鮮、水果、肉類等。. 仁安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李家樂指,譬如有些人從小到大都對蝦敏感,但也有人在成年後 ...

  7. 理論上,四歲小朋友的口肌已完全發展,可以進食一般成人的食物。 「聽說進食時咀嚼跟小朋友說話能力有關,其實是不是真的? 但除了說話和吃東西都用口這共通點外,兩者好像沒太大關係。 」媽媽提出了這個問題。 只吃碎餸菜 口部肌肉少訓練. 「咀嚼和說話能力有關係」這說法,最多只說對一半。 要弄清楚兩者的關係,首先要明白小朋友說話發展分兩大範疇:咬字發音和語言發展。 咬字發音是指說話的清晰度,常見的錯誤例如:把「三」說成「擔」、「豆」說成「狗」等,或是平常所指「黐脷根」那種咬字不清晰。 這方面跟咀嚼能力可能有關係,因為咬字和咀嚼一樣,需要配合舌頭、嘴唇和下顎的肌肉。 如果小朋友長時間只吃碎肉碎菜,變相減少了口部肌肉訓練。 當相關肌肉不夠強時,便可能影響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