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16日 · 屈原的一生及遭遇:屈原投江的故事簡述. 都說端午節的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可你知道屈原為什麼投江嗎? 屈原原來叫羋原! 端午節要到了,你知道這事不? 每日人物-屈原,戰國末期楚國詩人,文學上創作騷體新詩. 求索|端午佳節思屈原. 屈原——為楚國變法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歷史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投江,不想看到楚國滅亡.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他,開啟了中國詩歌的浪漫之門. 紀念屈原,不只是端午節一天. 屈原:少年得志、中年流落,不背叛祖國成為千年偉人. 不贊成屈原投江原因是什麼? 揭開屈原投江真相. 屈原為何兩次被流放?

  2. 2016年11月16日 · 屈原投江的故事. 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来,屈原心丧若死。 屈原披头散发地游荡到了江边,他在汩罗江边一边吟唱着诗歌一边行走。 有一个在江边打渔的渔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于是好奇地问他:“您不是屈原大夫吗?为什么衣冠不整的来这里?发生什么事了吗?”屈原回答道:“众人皆醉我独醒,整个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 他们不愿听见正确的声音,所以我被流放到这里了啊。 渔夫追问说:“我听说古时候的圣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响束缚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随着世俗的变动而变化。 如果朝堂之上都是昏聩不智之人,为什么不隐于众人而要出来反对所有人呢,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为什么一定要洁身于淤泥之中,显耀于污秽之上,却使得自己遭受不应该承受的流放呢?”

  3. 屈原投江的故事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为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扑,失去了楚王的信任,开始远离权力中枢。 此后,屈原只能通过讲学的方式来宣扬变法的思想主张。

  4. 屈原 (前342年2月17日 [1] —前278年6月6日), 羋 姓 , 屈 氏 , 名 平 , 字 原 , 以字行 , 楚國 丹陽(今 湖北省 秭归县 ,一說湖北荊州紀南 [2] )人,自稱是上古五帝之一 高陽氏 的後裔 [3] ,為中國 戰國時期 詩人 、 政治家 ,其先祖 屈瑕 受 楚武王 封於屈 ...

  5. 屈大夫像(取自清乾隆年間《歷代名臣像解》). 屈原 (前342年2月17日 [1] —前278年6月6日), 羋 姓 , 屈 氏 , 名 平 , 字 原 , 以字行 , 楚國 丹陽(今 湖北省 秭歸縣 ,一說湖北荊州紀南 [2] )人,自稱是上古五帝之一 高陽氏 後裔 [3] ,為中國 戰國時期 ...

  6.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7. 2013年6月8日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8. 端午節的故事 - 屈原投江. 屈原是古時候春秋時代楚國的大臣,他很愛國,也很關心 老百姓的生活。. 他時常協助楚懷王,無論是制定法律,或者外交事務,都有傑出的表現,人們也十分愛戴他。. 可是,有一個大臣叫靳尚,他非常嫉妒屈原,常在楚王面前說是屈 ...

  9. 2021年6月14日 · 坚守不变投江自尽 屈原一个人的清醒,无法挽救沉睡的楚国。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与秦王赴约,听信媚秦派,最后沦为秦国的阶下囚。新上任的楚顷襄王,在弟弟子兰的怂恿下,怒而迁之,把屈原流放到更远的南方。这一年屈原57岁。

  10. 端午節相傳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忠心愛國,無奈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屈原感到失望,就投汩羅江自盡。 屈原投江後,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