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20日 · 班度拉指出了四個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成功經驗:過往曾有成功經驗;(2)他人經驗:看見相似他人曾有成功經驗;(3)社會說服:他人認為你成功;(4)生理訊號:發現自己投注了大量時間和精神在活動中。 由班度拉設計的初始模型開始, 很多同代的自我效能版本都有自我歸因的因素,人們把成功或失敗歸因於自己的能力 。 歸因思考的問題之一在於根本的歸因錯誤:美國人認為他人的錯誤行為都是由品性形成,而自己的錯誤行為都是由環境導致。 例如, 人們在路上開車時,如果被其他車插隊超車,會覺得對方是個混蛋;但如果自己插隊,卻會說如果他再遲到就會被解僱。 人們通常會做與動機相關的歸因:「老師人很差,所以我的成績才會不好。

  2. 2016年11月22日 · 1. It’s the belief that the ability to learn is not fixed, that can change with your effort. 這個理論相信學習的能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因你的努力而改變。 2. We need to measure whether we’ve been successful, and we have to be willing to fail, to be wrong, to start over again with lessons learned. 我們需要衡量是否成功,並且必須願意接受失敗、願意犯錯,才能吸取教訓並重新開始。 *補充*. fixed (adj.) 固定的,不變的. measure (v.)

    • 木村拓哉 believe1
    • 木村拓哉 believe2
    • 木村拓哉 believe3
    • 木村拓哉 believe4
    • 木村拓哉 believe5
  3. 2020年8月28日 · 你是否曾經問過自己,你想創造什麼樣的未來? 而你又是否正在創造你想要的未來? 試著回想過去的經歷,我們都有許多「設定目標」的經驗,也許是學生時期為每個寒暑假設下如學語言、瘦身的充實假期目標,也許是初入職場為自己設立階段性的工作目標,又或許是事業已有一番成就,開始為自己接下來的年歲設定想達成的目標成就。 未來驅使著現在的生活,因為對未來有了想像,我們汲汲營營地經營著現在,也正是未來使我們步步趨向更多的想像與挑戰。 圖片來源: Unsplash. 為自己列一張「未來清單」 有些人會列出自己的「人生清單 (Bucket List) 」,人生清單上的事項通常是你想在這輩子完成的事情,也許是跳傘,也許是環遊歐洲三個月,又或許是學會某項技能,一項一項做完就從人生清單上劃掉。

    • 木村拓哉 believe1
    • 木村拓哉 believe2
    • 木村拓哉 believe3
    • 木村拓哉 believe4
  4. 2019年3月22日 · 我們從何而來? 根據「科學決定論」,上帝只能決定宇宙的初始狀態. 從很久以前開始,答案便幾乎只有一個:神造萬物。 這個世界其實是一個相當恐怖的地方,因此即使強悍如維京人,也相信有超自然的神存在,從而去理解一些諸如閃電、暴風雨與月食等自然現象。 現在,即使科學已經為這些自然現象提供了更好、也更具一致性的答案,但還是有許多人仍舊依附在宗教上,因為宗教給了他們慰藉,而且他們也不信任或不瞭解科學。 目前,創世(宇宙的起源)是宗教還能置喙的領域,然而,即使是這個領域,科學也已經有長足的進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能為宇宙的創生,提供明確的答案。 我之前出版了一本書,主要討論上帝是否創造了宇宙,結果引起了一些騷動。 科學家就宗教議題發表言論,的確讓人惱火。

  5. 2014年6月24日 · 分享本文. 本文作者: Colbivan. Steve Jobs 這位傳奇人物我就不加以介紹了,我相信大家對他的認知除了他所經營的 Apple 之外,就是他的口條和演講能力。 感覺他對任何事都可以有很多想法,而他的思想總是能和他對 Apple 產品的品質要求相互映襯,像是他面對錯誤的方式(創新的過程一定會犯錯,最好的方式就是要立即承認並面對錯誤,才能夠馬上著手處理問題),或是他對於細節的專注(設計不是他看起來美不美,而是它是否也很實用)。 他除了對自己的產品很有想法之外,他也有很多人生見解,以下是從他的一些訪談和演講中所整理出來的名言佳句,與大家共勉之。 「Creativity is just connecting things.

  6. 2019年12月6日 · “I believe the ordinary meets the extraordinary every single day.” 圖片來源:《旛轉幸福》劇照 珍妮佛勞倫斯飾演一名單親媽媽喬伊,獨力撫養著自己的子女,她沒有傲人的學歷或工作經驗,也沒有豐富的資金,她靠著自己對發明的熱忱與創意的巧思,打造了全 ...

  7. 2020年1月20日 · 我回到教室時,我的同事對我露出奇怪的表情。 要分辨學生是否潛心研習教材、樂在課堂學習,通常是一件難事。 但是我可以感覺得到,那天的兩堂課有明顯的差異: 紅球鞋課堂的學生似乎更專注、更有想法,笑聲也比較多。 我發現,這個差異有部分可能不只是因為那雙紅球鞋,也來自紅球鞋對我的影響。 看到同事的反應,我並沒有覺得侷促不安。 相反地,我覺得更有自信。 雖然我講授的是全新教材,卻更肯定它的效益,在帶領討論時更泰然自若,在轉換時也更熟練。 每一堂課結束時,我都會請學生填寫一份簡短的問卷,評估我的專業地位和能力。 例如,會要他們猜測我在學校的位階,以及我的研究刊在《哈佛商業評論》的可能性有多高。 有趣的是,穿紅球鞋的我在學生眼中的位階較高,他們也認為我的顧問費較高。 這全都拜一雙紅色球鞋所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