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一)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自二 一六年推行,目的是及早識別未出現病徵的大腸癌患者或高危人士,讓他們能夠及早接受治療,大大提高治癒率,而在大腸鏡檢查過程中切除大腸腺瘤,可避免演變成癌症。 現時,計劃資助50至75歲的合資格香港居民定期接受篩查。 大腸癌篩查就風險群組的建議準則是根據專家工作小組經檢視及討論本港及國際間的科學證據的建議而定。 從醫學角度而言,篩查是指為沒有病徵的人士進行檢測,從而找出已患病或較高風險患病的人士。 引致大腸癌的風險因素眾多,其中50歲或以上人士的風險顯著增加,因此專家工作小組建議年齡介乎50至75歲的人士應與醫生商量,並考慮接受大腸癌檢查。 截至二 二三年十二月底,已有超過42萬名合資格人士參加大腸癌篩查計劃。

  2. 近日聯合國轄下的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將手提流動電話手機列為可能致癌類別與殺蟲劑愛滋病病毒及近日傳媒廣泛報道的塑化劑同級。 世衞指出,長期使用手機與患上聽神經瘤的風險有關,每天使用手機超過30分鐘更會令用戶患上神經膠質瘤的機會大增四成。 醫療專家指出,惡性神經膠質瘤不但無法被根治,病人的一年存活率更只有一半。 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當局會否就世衞的報告作出跟進,研究手機輻射對市民健康的影響;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鑑於國際醫學期刊刺針指出,兒童腦部吸收的輻射量比成年人高兩倍,衞生署也建議兒童避免經常使用手機,當局會否特別提醒有年幼子女的家長,並鼓勵市民盡量使用免提裝置,甚至使用短訊等減少輻射的聯絡方法;

  3. 2021年9月2日 · 根據專家工作小組的最新建議,44至69歲的婦女如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而令她們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可考慮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 由香港大學所開發的乳癌風險評估工具已上載「癌症網上資源中心」: www.cancer.gov.hk/tc/bctool 。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表示︰「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並在過去數十年間呈上升趨勢。 政府致力加強癌症防控工作,於二 一九年公布的《香港癌症策略》是本港首個就癌症防控工作而制訂的全面計劃。 推行先導計劃正是實踐《香港癌症策略》提出的方向包括提供實證為本的篩查。

  4. 2019年12月19日 · 詳情可瀏覽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網頁 www.ehealth.gov.hk ,或致電3467 6300向申請及諮詢中心查詢。 有關大腸癌篩查計劃的詳情,請瀏覽衞生署專題網頁 www.colonscreen.gov.hk 。 衞生署亦已設立專人接聽的熱線3565 6288,在辦公時間直接解答公眾相關查詢。 完. 2019年12月19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1時00分. 衞生署今日(十二月十九日)公布,由明年一月一日起,大腸癌篩查計劃的覆蓋範圍將進一步擴展至50至75歲的香港居民,即出生於一九四四至一九七 年的人士。 衞生署...

  5. 根據政府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專家工作小組)就大腸癌篩查的建議,「較高風險」是指有明顯家族史的人士,例如有一名直系親屬於60歲或以前確診大腸癌;或一名以上不論確診時歲數的直系親屬上大腸癌;或有直系親屬確診遺傳性腸病。 「一般風險」則指沒有明顯家族史但年齡為50至75歲人士。 先導計劃針對「一般風險」人士,採用國際間普遍沿用的大便隱血測試作為篩查工具,探測大腸內壁的微量出血,每兩年進行覆檢。 專家工作小組建議「較高風險」的人士不應進行大便隱血測試,卻應就個別情況及年齡採用定期及入侵性檢查,如乙狀結腸鏡檢查或大腸內窺鏡檢查等,從而直接和較準確地檢視大腸內壁情況。 部分「較高風險」人士可能需要接受基因測試,以識別有否遺傳基因病變。

  6. 2023年12月6日 · 現時死因裁判官條例生死登記條例已有相關條文如果符合某些特定條件病人在家離世並不需呈報死因庭不過相應條文並不適用於殘疾人士院舍和並非護養院的安老院院舍的所有死亡個案包括自然死亡個案均須通報死因庭當中可能涉及警方調查死因研訊解剖等程序導致院舍和家人抗拒讓院友在院舍離世。 政府於二 一九年已就晚期照顧進行公眾諮詢,並於二 二 年發布諮詢報告,當中指出政府的立法建議方向得到各界廣泛支持。 為了落實報告中有關預設醫療指示和病人在居處離世的立法建議,我們於本年五月諮詢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並獲得委員會支持,現向立法會正式提交《條例草案》及相關法例修訂。 今次立法目的包括: (一)把有關預設醫療指示的現行普通法規定,編纂為成文法則,以增加相關的法律保障;

  7. 基督教聯合醫院發言人今日(一月十八日)公布一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 一名有骨髓瘤的55歲男病人,自一月十二日起入住基督教聯合醫院內科病房。 病人留院期間,臨床情況穩定。 醫護人員今日下午約二時十分曾與病人溝通,當時病人並無異樣。 及至下午二時三十五分準備為病人量血壓時,發現病人頸部被斜揹袋肩帶纏繞,並失去意識。 醫護人員立即移除肩帶並為病人進行搶救,並即時報警及同時通知病人家屬。 病人延至下午三時三十五分離。 本院對事件感到難過,向病人家屬致以深切慰問,並會為家屬提供所需協助和全力配合警方調查。 醫院非常關注事件,已透過早期事故通報系統向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通報事件。 有關個案已轉交死因裁判官跟進。 完. 2024年1月18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2時03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