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浙江省寧波市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搜尋結果

  1. 寧波市 ,簡稱 甬 ,有時亦簡稱 寧 [註 1]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浙江第二大城市、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和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參 6] 。. 寧波市位於浙江省東部, 長江三角洲 南翼,北臨 杭州灣 ,西接 紹興 ,南靠 台州 ,東北與 ...

  2. Nèn-pô. 宁波市 ,简称 甬 ,有时亦简称 宁 [註 1] ,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浙江第二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參 6] 。. 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 长江三角洲 南翼,北临 杭州湾 ,西接 绍兴 ,南靠 台州 ...

  3. Nèn-pô. 宁波市 ,简称 甬 ,有时亦简称 宁 [註 1] ,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浙江第二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參 6] 。. 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部, 长江三角洲 南翼,北临 杭州湾 ,西接 绍兴 ,南靠 台州 ,东 ...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人口
    • 经济
    • 交通运输
    • 社会事业
    • 历史文化

    浙江省辖地级市

    宁波市,简称“甬”,别称甬上、甬城,浙江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 [127],是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 [131]、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 、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 [110]。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临三门湾,与台州市相连 [198]。截至2023年末,宁波市下辖6个区、2个县和2个县级市,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69.7万人。

    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鄞、四明、明州 ,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发源地,距今4200年的夏朝堇子国被认为是宁波作为邑城的最早起源。宁波自古因港而兴,是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 [210]唐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与广州、扬州并称。宋代又与广州、泉州并列全国三大对外贸易港。明代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定名宁波。 [193]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1987年被列为计划单列市 [212]。宁波舟山港为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

    宁波是东亚文化之都,自古人杰荟萃,涌现了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以及虞世南、王应麟、王守仁、万斯同、全祖望、童第周、屠呦呦、余秋雨等名人名家。 [206] [211]近代后又涌现宁波商帮 [213]和众多甬籍院士,因数量冠绝全国故有院士之乡之称。 宁波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已有400多年历史。

    早在八千多年前,宁波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距今4200年左右的夏朝堇子国,则被认为是宁波作为“邑城”的最早起源,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初,“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以鄞、奉交界处赤堇山为名,后加邑为“鄞”,读若“银”。

    春秋时期(公元前473年),越国并吴后,置句余城(后改称句章,其址约在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赭山王家坝村)。

    楚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06年),楚灭越,杀越王无疆,将江东地域设为江东郡,宁波属楚国江东郡。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以吴越地设会稽郡,治吴县(今苏州),领县二十六,于鄞地置鄞、鄮、句章三县,句章县治在城山渡句章城(今江北区慈城镇),鄞县治在白杜城(今奉化区西坞街道白杜村),鄮县治在鄮山同谷(今鄞州区五乡镇)。 [161]

    西楚元年(公元前206年),项羽定都彭城(今徐州),自立为西楚霸王,封英布为九江王,宁波属九江国会稽郡。

    区划沿革

    2016年,撤销宁波市江东区,将原江东区管辖的行政区域划归宁波市鄞州区管辖。将鄞州区的集士港镇、古林镇、高桥镇、横街镇、鄞江镇、洞桥镇、章水镇、龙观乡、石碶街道划归宁波市海曙区管辖。撤销县级奉化市,设立宁波市奉化区 。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宁波市下辖6个区、2个县,2个县级市,有73个镇、10个乡、73个街道办事处、754个居民委员会和2169个村民委员会。 [207]市政府驻鄞州区宁穿路2001号 [107]。

    位置境域

    宁波市地处中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东经120°55'~122°16',北纬28°51'~30°33'之间,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市、新昌县、上虞区,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市的三门县、天台县相连。宁波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统计年鉴公布的陆域面积是以0米等深线起算),全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为3730平方千米;海域总面积为8355.8平方千米 ,岸线总长为1594.4千米,约占全省海岸线的24%。全市共有大小岛屿614个,面积255.9平方千米 。

    地貌

    宁波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区海拔4~5.8米,郊区海拔为3.6~4米。地貌分为山脉、丘陵、盆地和平原。宁波市山脉面积占陆域的24.9%,丘陵占25.2%,盆地占8.1%,平原占40.3% 。

    气候

    宁波地处宁波平原,纬度适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宁波市的多年平均气温16.4℃,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0℃,一月份最低,为4.7℃。宁波市无霜期一般为230天至24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0毫米左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50小时。宁波四季分明,冬夏季长达4个月,春秋季仅约2个月。若以平均气温大于22℃为夏季、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两季这一标准划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入春,6月第一候进夏,9月第六候入秋,11月第六候入冬。作物生长期30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480毫米,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主要雨季有3~6月的春雨连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和秋雨,主汛期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 。

    矿产资源

    宁波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85种,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萤石、明矾石、叶蜡石、石膏、硅石、氟石、花岗石等,金属矿有铅锌矿、铁矿,都未形成矿床,或虽形成矿床,但品位不高。春晓油气田位于宁波市东南约350千米的东海西湖凹陷区域,总面积22000平方千米,天然气储量达700多亿立方米。而东海向来被誉为“东亚的波斯湾”,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仅在中国大陆架上的天然气储量就有5万亿立方米,原油储量约为1000亿桶 。

    植物资源

    宁波市域内植被分布南北差异不大,而东西方向差异明显。主要森林植被为马尾松,市域南北皆有分布,栽培经济作物则大都适应性较强。随海拔差异,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针叶林、阔叶林、栽培植物和滨海植被。针叶林分布于山顶,多为次生演替形成,部分保护较好地区也有针阔混交林。750米以下山地、丘陵分布有阔叶林,相当一部分为人工造林形成。天童森林公园、瑞岩寺林场、宁海南溪温泉等处保存有阔叶林原始群落。栽培植物多位于海拔50米以下,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人工栽培林木。滩涂和滨海荒地则分布有盐蒿、芦苇等耐盐植物。

    海洋资源

    宁波市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全市海域总面积为8355.8平方千米,岸线总长为1678千米,约占全省海岸线的四分之一。全市共有大小岛屿611个,面积277平方千米。宁波境内有两港一湾,即杭州湾、北仑港和象山港 [129]。

    2023年末,宁波市拥有户籍人口62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其中市区316.1万人。全年全市出生32494人,其中男性16932人,男女性别比为108.8︰100。人口出生率为5.23‰,死亡率为8.55‰,自然增长率为-3.32‰;人口净迁入31692人,净迁移率为5.1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96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79.9%,提高1.0个百分点。

    综述

    宁波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化工基地,是中国华东地区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的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之一。宁波开埠以来,工商业一直是宁波的一大名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 2023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52.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3.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540.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28.5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之比为2.3∶45.8∶51.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7036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24176美元)。 2023年,宁波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384.1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5.9亿元,增长6.3%。全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5.1亿元,增长2.2%,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农林水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20.6%、10.7%和8.7%。

    第一产业

    2023年,宁波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1.9亿元,比上年增长4.7%。粮食播种面积172.6万亩,增长0.1%,粮食产量75.0万吨,增长4.8%;猪牛羊禽肉产量10.3万吨,增长10.4%;禽蛋产量3.9万吨,增长11.3%;牛奶产量4.4万吨,增长3.0%。全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2家,截至年末累计达374家,其中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60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1家。

    第二产业

    宁波市是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 [110],工信部公布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在所有城市中位居第四 [111]。 2023年,宁波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88.2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民营企业增长8.2%。分行业看,在36个行业大类中,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加值比重前十大行业呈“七升三降”,其中化学原料、汽车制造和电气机械制造业分别增长17.8%、13.9%和13.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3%,股份有限公司增长15.3%,有限责任公司增长9.6%,私营企业增长4.3%,外商投资企业增长2.0%,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5.7%。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3873.3亿元,增长1.0%,其中出口交货值3816.3亿元,下降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2207.6亿元,下降4.0%,其中利润总额1375.2亿元,下降2.2%。

    运量

    2023年,宁波市完成全社会货运量8.7亿吨,比上年增长9.1%,货物周转量5342.8亿吨公里,增长12.7%。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9213.4万人次,增长91.1%。其中,公路客运量1953.0万人次,增长76.8%;铁路客运量5780.7万人次,增长95.0%;民航客运量1290.2万人次,增长109.3%。

    公路

    宁波市是浙江东部的交通枢纽,宁波绕城高速公路(G1501)、杭甬高速公路(杭州湾环线高速公路,G92)、甬台温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G15)、甬金高速公路(G1512)、甬舟高速公路(舟山跨海大桥,G9211)、甬台温复线高速(G15W3,象山港大桥及其连接线)、穿山疏港高速(S20)等多条高速公路的穿境而过,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落成,宁波到上海的时间从原先的4个小时缩短为2个小时。 2023年末,宁波市公路总里程达1148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64.7公里。全年宁波港域新建成泊位5个,年末万吨级以上生产泊位118个。甬金铁路正式建成通车;全年新增铁路里程62公里,铁路总里程达437.2公里,其中高铁里程158公里。

    港口

    宁波港是国家大型港口,设备先进,运力充足,不但担负起宁波水路运输的重任,更成为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海运远洋贸易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2023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吨,比上年增长4.9%,连续15年蝉联世界首位,其中宁波港域完成吞吐量6.7亿吨,增长5.5%。全年宁波港域完成铁矿石吞吐量11145.1万吨,增长6.5%;煤炭吞吐量6332.8万吨,下降0.7%;原油吞吐量6200.6万吨,下降1.5%。全年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530.1万标箱,增长5.8%,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其中宁波港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30.2万标箱,增长5.0%。年末宁波舟山港共有集装箱航线302条,其中远洋干线142条。宁波舟山港已开通海铁联运线路超100条,其中固定班列25条,业务辐射全国16个省(区、市)的65个地级市。

    教育事业

    2023年末,宁波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25所,在校学生总数149.7万人。其中,在甬高校16所,全日制在校学生19.9万人;普通高中88所,在校学生10.8万人;中职学校32所,在校学生6.1万人;初中250所,在校学生23.5万人;小学381所,在校学生57.8万人;幼儿园949所,在校学生26.2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全日制民办中小学(幼儿园)621所,在校(园)生16.2万人,占全市全日制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生数的13.0%。 2022年12月1日,宁波市被教育部办公厅遴选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

    科学技术

    2023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631.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财政科技支出182.2亿元,增长20.6%。完成专利授权6.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9372件。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20家,年末有效高新技术企业7021家,同比增长31.6%。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1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410家;新增省科技领军企业6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22家;新认定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累计3个;新增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累计22家;新增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10家,累计80家。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5505项,比上年增长35.1%;完成技术交易额888.0亿元,同比增长72.1%。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宁波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78项。研究出台全国首个《“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社会化服务标准》。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新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宁波奉化陈王遗址和余姚杜义弄汉六朝遗址入选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宁波博物院《汇流——宁波建城1200周年特展》、周尧昆虫博物馆《一蝶一世界——周尧先生的科学人生与昆虫世界常设展览》荣获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水路考古取得新成果,持续推进井头山遗址二期发掘,奉化江流域先秦遗址考古调查新发现先秦遗址19处、文物点2处。全年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55个、城市书房41家、文化驿站18家。

    地名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早在周朝已有此称。“甬”字是古代大钟的一个象形字,在鄞、奉两县的县境上,山的峰峦很像古代的覆钟,故叫甬山,这条江就叫甬江,这一带地方就称为“甬”地。此外,因旧宁波府管辖的会稽山文脉连亘,其主峰上有四个穴,像窗户一样透着光线,被称为“四明山”,“四明”也成了宁波的别称。“宁波会馆”也雅称为“四明公所”。

    方言

    宁波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宁波话拥有29个声母,具有全浊音。宁波话拥有50个韵母,具有入声韵。宁波话有7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宁波话中保留了不少中古音,借助于《广韵》和《玉篇》这些古典的工具书,可以查到它们的最原始的写法。当然,这些字往往十分冷僻难认,非专业人员一般不可能读出和读准。但是,如果从词义的角度来看方言,会发现它的三音节、四音节的俚语、俗语、比喻语、方言成语以及更多音节的短语和谚语,不但可以书写,而且十分精彩生动,这些正是宁波话的最活最有生命力的因素。宁波话中的象声叠韵词、固定搭配、倒置、拟声等语言特点和众多极具乡土特色的民间谚语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意趣。自“五口通商”开埠,西方文化东渐,舶来品也日益进入市民生活视野,旧时称西方为西洋,故有许多名词冠以“洋”前缀,成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语言现象。

    学派

    四明学派:南宋淳熙年间,有“淳熙四先生”之称的明州学者杨简、袁燮、沈焕等人以研究、师承陆九渊的以“心”为构成宇宙万物来源的“心理”合一的“心学”为主,兼综朱子理学诸学学说而形成的学派风格。 姚江学派:其创始人为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余姚人王守仁(别号阳明),因余姚有姚江穿流而过而得名。王守仁继承和发扬了南宋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学思想,集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大成,史称“王学”。其主要继承人有钱德洪、沈国模、史孝咸等。 浙东学派:其创始人为明末清初启蒙主义思想家、余姚人黄宗羲。黄宗羲在政治上公开揭露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指为“使天下不得安宁”的罪恶之源,主张民权。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学术上提倡“经世致用”。除哲学、史学外,对天文、地理、数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都有研究,是清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有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等。

  4. 寧波. (浙江省轄地級市) 鎖定. 寧波,簡稱“ 甬 ”,是 浙江省 轄 地級市 、 副省級市 、 計劃單列市 、 Ⅰ型大城市 [162] 、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 [166] ,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 [1] 。 截至2021年,全市下轄6個區、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98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54.4萬人 [157] 。 寧波地處浙江省東北部、大陸海岸線中段、北瀕 杭州灣 ,東有舟山羣島為天然屏障,西接紹興,南鄰台州,位於東經120°55'—122°16',北緯28°51'—30°33'之間 [96] 。 寧波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是 中國大運河 南端出海口、“ 海上絲綢之路 ”東方始發港。

  5. 其他人也問了

  6. 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九峰山旅遊區位於寧波市北侖區該地距寧波市中心城區約35公里北距寧波北侖新區行政商業居住區中心約6公里交通便捷九峰山屬天台山脈太白山支脈疊峰連岡奇峰挺九因此得名

  7. 寧波. 河姆渡文化發祥的地方,海上絲綢路的起點,藏書破萬的天一閣,浙江的寧波。. 早在7000年前,寧波這片土地就已經有了人類的活動,而這就是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河姆渡文化。.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寧波因爲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而成爲了中國三大貿易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