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糖尿病飲食指南 醫院管理局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14日 · 明報即時新聞.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衛生防護中心指出香港約有十分之一人口患有糖尿病中心表示適當的飲食調節能有效讓血糖保持或貼近正常水平有助預防或延緩糖尿足糖尿眼疾糖尿腎病等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如能適當分配一天的醣質攝取量便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2. 2021年1月4日 · 明報專訊糖尿病人需服藥控制血糖水平年輕病人擔心服藥後增磅年長病人則擔心藥物導致血糖過低暈倒自行減藥糖尿藥是否一定會有副作用

  3. 2022年4月25日 · 港聞. 2022年4月25日星期一. 港聞二. 下一篇 上一篇. 品嘗美食不怕血糖飈升 港研低升糖處理技術. 圖2之1 - 這兩個低升糖指數麵包的口感和鬆軟度都與普通麵包無異,原材料亦 . . . . . . 【明報專訊】對於肥胖人士和糖尿病患者來說,一般澱粉質食品的升糖指數(GI)或過高,但市場上低升糖指數(低GI)澱粉質食品在氣味、味道、質感或賣相方面往往未如人意,而且售價高昂,一直未能普及。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最近研究出一種低GI處理技術,可以免除上述缺點,而且對成本影響甚微,大有普及潛力。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馮凱鍵.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技術項目主管尤茹艷博士表示,澱粉質分子結構可分成三種,分別是「支鏈澱粉」、「直鏈澱粉」和「抗性澱粉」。

  4. 2023年11月9日 · 香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高地區,隨着人口老化,慢性疾病預料也將更為普遍。 根據衛生署年初發表的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本港15至84歲人口中近三成人有高血壓約8.5%人患糖尿病。 另外,高鹽飲食、鉀攝取量不足等引致慢性疾病的風險因素,亦十分常見,45歲以上人士患糖尿病或高血壓的風險尤高,他們患上心臟病的機率,會從40至44歲的1.1%,升至65至74歲的44.5%。 倘若趨勢持續,10年後本港慢性病患者,有可能由目前220萬增至300萬,早發現早治療,有助於控制病情,減低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本港醫療體制,長期以來都是「重治療、輕預防」,公營醫院專科服務佔醫療總開支超過八成,基層醫療佔不足兩成。 公院不勝負荷的問題,近年已顯露無遺,發展基層醫療、提倡「治未病」,對於長遠減輕公院壓力,尤其重要。

    • 市民對中醫藥知識有偏差
    • 了解不足 影響使用中醫意欲
    • 政府醫療機構提供的資訊嚴重不足
    • 中醫藥普及教育 可3個層面入手

    我們獲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進行了一項名為「香港市民中醫藥使用情况:社經背景、選擇過程與政策面向」的研究,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透過電話訪問1502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了解他們的中醫藥使用習慣及態度。在自我評估的層面上,研究發現有高達73.4%受訪者認為自己對中醫藥知識有認識,亦對中醫藥制度有一定了解,如有63.6%受訪者知道醫療券可以用來求診中醫;但在問及實際有關中醫藥知識的問題時則有所偏差:有51.1%受訪者認為安宮牛黃丸不適合用作日常保健,其他則是回答不知道(34.4%)或答錯(14.5%)。 中醫藥業界有聲音認為,目前中成藥及中藥保健食品監管存在漏洞,市民對中醫藥的認知不足可能導致相關產品的誤用,進而影響自身健康。申訴專員公署於2018年發布的調...

    此外,市民對中醫藥知識了解的不足,也會影響他們對中醫的使用。研究發現,在處理一般疾病方面,受訪市民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有43.5%,認為差不多的有31.5%,認為中醫比較有效的有24.9%,可見香港市民對中醫治療一般疾病有若干信心。不過,在處理嚴重疾病方面,認為西醫比較有效的是75.9%,但認為差不多的只有18.7%。 業界的看法則有所不同。我們受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支持,曾於2020年中訪問逾1500名中醫師,有近六成受訪中醫師認為中醫和西醫同樣擅長治療急性病。業界和市民對中醫治療範圍的認知有落差,故此政府應在網絡平台提供更多資訊,增加市民對中醫治療不同疾病的知識。 雖然目前衛生署網站有提供中醫資訊,但中西醫內容比例明顯失衡。以中風為例,預防或治療中風是中醫擅長的範疇,醫院管理局的中西醫協作...

    根據政府資料,「中醫醫院也會舉辦健康推廣及教育活動,讓市民加深認識中醫對促進健康的好處」。然而,中醫藥教育不應只在一個醫院裏進行,而應該普及到不同地區的市民生活裏。中醫藥文化本來就已融合香港市民的日常,他們對中醫藥的認知主要來自親戚朋友,只有極少數是來自醫療專業,尤其是政府資助的醫療場所。研究發現,44.9%受訪者最主要接觸中醫藥資訊的渠道是親戚朋友,其次是大眾傳媒的22.2%,有11.1%來自私家診所及醫院,只有5.1%來自政府診所及醫院,可見在政府醫療機構提供予市民的中醫藥資訊嚴重不足。親戚朋友可以增加市民了解中醫藥知識的意願,但透過這些途徑獲得的中醫藥知識未必全然正確。

    申訴專員公署的報告提出「衛生署應更積極推動宣傳和公眾教育」,我們的研究也發現高達86.9%受訪者有興趣認識中醫藥知識。掌握正確的醫療知識仍需中醫專業人員的指導,故此政府應該和業界合作,結合民間生活智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才能更有效促進市民健康。研究發現有80.7%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大眾媒體推廣中醫藥知識,以增加市民大眾對中醫藥的認知」,也有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在中小學課程中加入中醫藥內容」。儘管中醫藥發展基金支持業界申請資金進行中醫藥教育,政府仍然應主動帶領承擔更多推動工作。 政府可從3個層面入手,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一是透過政府場所或公營機構,如各區民政事務​處、衛生署及醫院管理局的醫院或診所,以提供單張、短片或講座,進行中醫藥普及教育。 二是更積極在大眾媒體上推廣中醫藥知...

  5. 2021年10月11日 · 糖尿病人佳音 港商研發無創驗血糖機. 圖6之1. 【明報專訊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估計全世界有4億多人患有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糖尿病部分嚴重糖尿病人每日需要篤手指數次以檢測血糖。 有初創企業用8年和7000萬元,研發一款無創驗血糖機。 若順利的話,這產品將於明年底取得所需的醫療器械認證,有助嚴重糖尿病人減少皮肉之苦。 明報記者 薛偉傑、攝影 林靄怡. 舒糖訊息科技(Glutrac)創辦人何耀威表示,已故的母親是嚴重糖尿病人,當年每日要刺手指驗血糖幾次,苦不堪言。 因此,他搜尋無創檢測血糖方法,發現外國有研究文獻提出,可以同時用多種波長紅外線和可見光照射皮膚下微絲血管,反射信號經過適當演算法處理,可計算出被檢測者的血糖值。 這種技術方案可以避免刺穿皮膚取血,也毋須試紙等消耗品。

  6. 2020年8月10日 · 即時文摘. 2020年8月10日星期一. 供過於求、薪酬偏低:中醫市場的警號(文:趙永佳、施德安、雷恩) (09:00) 圖2之1. 喜歡看中醫的朋友大概會發現,無論街頭還是商場的中醫診所都愈來愈多。 有說這是中醫發展愈來愈好的現象也有人認為這是中醫市場危機的警號政府支持興建的中醫醫院也將在2024年落成代表中醫在臨牀教學和研究方面即將有進一步的發展。 除了政府支持,中醫的公眾認可也日益增加。 我們在2015年的研究發現,香港市民對中醫處理嚴重疾病和一般疾病的效果愈來愈有信心。 需求沒顯著擴張 供應卻不斷急增. 然而,中醫市場的供求問題也極需注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