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4日 · 胰臟癌好發於60歲以上族群,另外,抽菸、肥胖、慢性胰臟炎、糖尿病、胰臟相關家族病史、喜歡高糖、高熱量食物,都是罹患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 看更多: 胰臟癌/罹患癌王沒救了嗎?

  2. 2023年7月18日 · 癌症指數準確度多?抽血癌症指數偏高,就代表罹嗎?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指出,幾乎所有癌症指數都無法作為診斷罹的依據,「都還是需要影像檢查與病理切片才能確診」。

  3. 胰臟位置深問題難發現,檢查以發現早期胰臟癌為主. 醫師表示,由於胰臟的位置相當深,在檢查時若有問題也相當難發現,而胰臟癌初期腫瘤非常小,就連超音波檢查也和健康的胰臟非常相似,很難發現其狀況,往往發現時已進入晚期。 所以相較一般檢查時會以「發現早期腫瘤」為主,其方向較廣而言,胰臟的相關問題會以「發現早期胰臟癌」為主,其方向鎖定。 也因此在檢查胰臟癌時通常也會有其他的輔助檢查、診斷,如檢查是否有膽袋腫大、胰管腫大、黃疸問題等做詳細確認,以避免發現時已晚,也影響了後續治療的效果。 胰臟癌相關症狀,若有抽菸、家族史多加留意. 除了檢查外,胰臟癌也會有相關症狀出現,雖然其如其他疾病一般非常類似,但也應當留意並合理的懷疑。 常見如上腹疼痛、體重莫名減輕、小便變黃、皮膚變黃、灰白色的糞便等。

  4. 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第四位,在2021年,胰臟癌導致889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5.9%。胰臟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於過去十年錄得明顯升幅,從2011到2021年,因胰臟癌而死亡的人數躍升75%。

  5. 2022年3月26日 · 胰臟癌的危險因子,分為三種,可改變、不可改變及風險尚未明確的因子. 4個可改變的危險因子: 1、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30,會增加20%罹患胰臟癌的風險。 2、抽菸:與從未抽菸者相比,抽菸者患胰臟癌的風險大約是其兩倍。 3、糖尿病:第2型糖尿病風險高。 4、工作接觸特殊化學品:工作中大量接觸乾洗和金屬加工行業中使用的某些化學品可能會增加患胰臟癌的風險。 3個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

  6. 胰臟癌是胰臟細胞發生癌變而產生的腫瘤,死亡率高。從背痛位置了解胰臟癌初期病徵,點擊文章了解更多胰腺癌的資訊,包括胰臟癌成因、症狀、檢查和治療方法。

  7. 儘管 胰臟癌 並不算常見,在台灣的十大癌症目前排在第八位,但和排在它前面的肝癌、肺癌、大腸癌等相比,卻有更的死亡率,而且病程的進展也相當快速,依台灣本土的資料,大約只有五分之一的患者在發現時還有辦法開刀。 對於許多癌症,手術是最有機會痊癒的治療;然而大多數胰臟癌患者在發現時已經無法開刀,因此整體的五年存活率只有 5-10%。 近年健康概念更加普及,許多患者在健檢或門診都會特別詢問胰臟癌的篩檢;一般最常見的方式是抽血檢查腫瘤指標(CEA/CA-199)以及安排腹部超音波,但是這些方式究竟有沒有幫助呢? 無症狀人群中,CA-199 上升只有不到 1% 是胰臟癌

  8.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統計,胰臟癌一年造成近2500名國人死亡,雖然數目相對於肺癌、肝癌、大腸癌等三大來說並不多,但卻是十大癌症裡死亡率成長幅度最大的癌症,這也讓胰臟癌在十大癌症裡的排名,於2019年一舉超越胃癌,成為第七大國人致死癌症。

  9. 2018年12月27日 ·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許樹湖表示,胰臟癌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癌症,因胰臟位於胃部後方、腹腔深處,難以透過超音波一窺究竟,且胰臟癌預後極差、復發率又高,故坊間傳聞「透過參加健檢,藉由抽血檢驗CA19-9,即可確診是否罹患胰臟

  10. 2019年3月8日 · 若罹患胰臟癌,病患常會被告知「腫瘤指數偏高」,這個腫瘤指數(癌指數)指的就是CA-199。 若在診斷胰臟癌的同時,就發現異常的CA-199數值,這個數值往往與臨床病情有所關連,數值愈高,腫瘤的惡性度與整體腫瘤負荷就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