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英國對香港的管治源於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時清朝戰敗後於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1860年,清朝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法聯軍打敗,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割讓交由英國管治。

  2. 這名火車大盜是英國刑事史上富傳奇的人物。 有15名大盜在30年前控制了一架從倫敦前往格拉斯哥的郵政火車,勒索260萬鎊現鈔。 團夥以三角鋤要脅火車司機,該司機受驚過度,不能再工作,並於劫火車事件發生後七年死亡。

  3. 自新界在1898年租借給英國,清兵自炮台撤退後,炮台曾用作警署,二戰期間遭日軍佔據,後用作華英中學校舍、東涌鄉事委員會及東涌公立學校,直到1979年炮台被列為古蹟,炮房成為展覽中心兼東涌鄉事委員會辦事處,陳列東涌炮台的圖片及照片,供遊人

  4. (澳洲 )(本報墨爾本訊) 去年的流浪漢世界盃足球賽掀起難民潮,多達20名留下的球員已獲得難民身份。 這些球員來自至少三個非洲和中東球隊,去年12月參加流浪漢世界盃期間,滯留澳洲並尋求庇護,當時共有49名球員未登機返回。

  5. 阿弗列‧希治閣爵士,KBE(1899-1980)生於英國倫敦,一生拍下多套經典的心理懸疑驚慄片,素有「緊張大師」的美譽。 希治閣高中時期學習航海科技,晚間修讀藝術,畢業後工作與廣告有關。

  6. 新大會堂由英國建築師羅納德.菲利普及艾倫.菲奇於1956年設計,自50年代後期開始動工興建,選址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臨海填海地上,佔地一萬一千平方米,由兩座獨立的建築物(低座及高座)及一個紀念花園組成。

  7. 香港政府透過駐日盟軍總部尋回愛德華七世伉儷(其後運返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及昃臣爵士的銅像,昃臣爵士銅像其後重置於皇后像廣場南面,而維多利亞女王銅像則重置於1957年落成的維多利亞公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