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現時研究中心正籌備「香港史檔案特藏(Hong Kong Collections)」,收集英國本地居民的私人藏品,同時亦發展「香港歷史相片(Historical Photographs of Hong Kong)」網站,蒐集並保存在港人與香港相關的歷史物品,例如相簿、證件等,經同意後在網上發布。. 江偉欣指 ...

    • 5+1 計劃「快靚正」 為下一代不猶豫
    • 九七前發居英權 留人才平穩過渡
    • 北京態度突轉變 倫敦難得不退縮
    • 兩局議員赴英游說 當地輿論抗拒移民
    • 劉慧卿:英國未盡道義責任 游說成效低
    • 雙重國籍 反制還是默許?
    • 估計中方仍有後着

    2020 年 5 月,全國人大通過制訂港區國安法,英國外相藍韜文明言考慮放寬 BN(O)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持有人入境條件。7 月 1 日,國安法在港生效翌日,首相約翰遜指國安法違反中英聯合聲明、損害香港高度自治;藍韜文隨後正式宣布推出「5+1」簽證計劃,容許 BN(O) 護照持有人與家屬,入境英國工作、讀書,居住滿五年可申請定居,再居住多一年可申請入籍。 該簽證 2021 年 1 月 31 日起接受申請,在此之前,BN(O) 護照持有人可透過例外許可(Leave Outside the Rules)逗留英國半年,再申請 5+1 簽證。根據英國內政部數字,自 2020 年 7 月中,六個月內有約七千港人循「例外許可」進入英國,包括張先生一家。 因資金不多,張先生考慮過移民泰國、馬來西亞等亞...

    移民對港人來說並不陌生。回望七、八十年代,尤其是六四事件後,香港出現空前的信心危機,掀起第一波移民潮。1989 年底,在港人要求發放居英權的強烈呼聲下,英國推出「英國國籍甄選計劃」(俗稱居英權計劃),名額五萬個家庭,目標是公務員、紀律部隊成員、專業人士等,成功申請者及其家人不必離開香港,已能取得英國公民身分和居留權。 當年英國政府內部文件逐步公開,本土研究社參與「香港前途研究計劃」,看過有關居英權計劃的檔案,文件主要來自外交部,夾雜內閣、首相府、內政部等文書。透過各國檔案,特別是英國國家檔案館的解密文件,本土研究社了解到 1997 年前香港前途議題的推進過程;退出計劃後,他們仍繼續從事檔案研究。該研究社成員夏淳權分析,居英權計劃主要目的,是安撫香港民心、挽留人才,達成平穩過渡。 2014 年...

    本土研究社留意到英國駐華使館電報,提及 1989 年 3、4 月,英國三次詢問中方對給予港人英籍的取態。時任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等都表示,這是英國的「內部事務」,英方因而認為居英權計劃不會引起中國反對。 12 月,英國外相韓達德(Douglas Hurd)正式公布居英權計劃,北京卻大感不滿。根據聯合聲明英方備忘錄,英國不會向有 BN(O) 身分的港人發放居英權。中國以此抨擊英國,在外交部記者會上指責英方違反聯合聲明的「莊嚴承諾」,時任港澳辦副主任魯平等人威脅反制,親中報章亦有類似聲音。 綜合倫敦外交部、駐華大使唐納德(Alan Donald)和港督衛奕信匯報等文件,夏淳權說,英國推測中方可能低估了計劃規模,也沒預料英方會直接給予港人英國公民身分。記者讀到,英方猜想中國在...

    除了中方,當年不少英國議員也反對居英權計劃,擔心計劃引致大量港人移民英國,如執政保守黨前主席譚百德(Norman Tebbit)就斥責計劃違反保守黨禁絕大規模移民湧入的承諾,時任工黨影子外相高富曼(Gerald Kaufman)亦反對給予港人居英權,認為港人並無特別急切的需要。 1984 年 12 月 19 日,中英兩國簽署聯合聲明,在此前後,香港的行政、立法兩局議員多次赴英游說。最觸目的一次,當屬 1984 年 5 月,行政局首席議員鍾士元帶領代表團往倫敦,希望在英國國會辯論香港前途問題前,向官員及議員反映港人意見。 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是當年代表團成員之一。她接受本刊訪問時憶述,代表團未到埗,當地政界已向傳媒表示,代表團打算游說英方讓數以百萬港人移民到英國。於是,代表團甫下機,便被傳...

    民主黨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劉慧卿認為,英國作為前宗主國,對香港有道義責任,應將有 BN(O) 身分的港人悉數納為英國公民。當年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稱,聯合聲明能保障港人主權移交後的生活,劉慧卿並不認同。她覺得,如果英國對香港前途有信心,就不會憂慮給予所有香港人居英權,會招來大批移民,因為若香港未來沒有大變故,港人根本不會移民。 她又批評英國當年不惜開戰捍衛福克蘭群島,香港同為其殖民地,英國卻對香港民意置諸不理,不肯給予全部港人英國公民身分,未盡道義責任:「甚麼是 BNO?Britain says no!」聯合聲明簽署後,戴卓爾夫人訪港並召開記者會,當時是《遠東經濟評論》記者的劉慧卿,也以「道義責任」質問對方,何以把幾百萬香港市民交到獨裁政權手中。 她指,有能力的人本就有條件入籍其他國家買個保障,...

    與三十年前相比,今天英國民意或有改變,但中方對新計劃依舊不悅,宣布由 2021 年 1 月 31 日起不承認 BN(O) 護照為旅行證件和身分證明。 夏淳權指,中方認為國籍議題牽涉主權和權力象徵,所以十分堅持。解密文件可見,英方當年猜想北京反制居英權計劃的措施,與現在相似,包括拒絕承認成功申請者的英國公民身分、不准他們使用在計劃中得到的英國護照出入香港、要求公務員聲明自己沒有外國居留權等。英國承認,若中方決意行動,只能嘗試談判,勸喻中國不要進一步反制。 英殖時代至今,中方都視香港華人為中國公民。由於中國國籍法不容許雙重國籍,中國不承認港人 BDTC 和 BN(O) 等英籍身分;即使 BN(O) 護照是中英談判的結果,北京過往也只承認為旅遊證件。英國在檔案內指,中方不能承認雙重國籍,否則在東南...

    翻查資料,除了嚴詞批評英國,以及威脅不承認居英權計劃下發出的國籍,當時中方最大動作,就是在基本法中,禁止高級官員和大部分立法會議員擁有外國居留權。作為基本法起草委員,譚惠珠說,居英權計劃對基本法影響不大,因計劃推出時,基本法已接近完成。 申請居英權計劃而成為英國公民的港人,法律上是否中國公民,至此仍有爭議。直到 1996 年,人大常委會解釋中國國籍法,具中國籍的在港港人,任何外國國籍均不獲承認,包括循居英權計劃獲得的英國公民身分,只視其外國護照為旅遊證件;若放棄中國籍,須向入境處申請。此舉變相默許多重國籍。 譚惠珠形容,中國出於好心,以上述「變通解釋」嘗試淡化香港雙重國籍問題,不等於中國放棄了「主權、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港人要尊重中國在香港的主權及管治權。 她指,英國推出 5+1 簽證,違...

  2. 東江水五十年 檔案解構香港水源. 編輯│楊英傑 記者│黎淑怡 攝影│黎淑怡 美術│馮一芯. 東江水一直是香港的主要水源,但最近政府計劃在將軍澳興建海水化淡廠,預計在二零二零年落成,可望能滿足香港半成至一成用水量。. 近年中港關係惡化,有內地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自稱「英倫控」的黃裕銘熱愛與英國相關的事物,從小對西方歷史感興趣,覺得英國的歷史悠長輝煌,香港也曾是英國殖民地,認為英國與自己有貼身的關係,於是漸漸喜歡上英國文化。

  5. 歷史專頁冒起 民間書寫香港史. 自反修例運動後,多個香港歷史專頁在網絡冒起,既有講述香港殖民時代,又有敘說改革開放後的中港兩地變遷。. 精美的設計圖片以及淺白易明的文字,吸引了不少觀眾訂閱,有的專頁內容更出版成書籍,主打「香港史 ...

    • 英屬香港 wikipedia1
    • 英屬香港 wikipedia2
    • 英屬香港 wikipedia3
    • 英屬香港 wikipedia4
    • 英屬香港 wikipedia5
  6. 海陸兩個英國部隊皆在港設立少年團,而一九六九年成立的「皇家香港軍團(義勇軍)少年領袖團」(下稱義勇軍少年團)隸屬英國陸軍,是云云制服團隊之一。 前義勇軍少年團指揮官鮑志良憶述,當初舉辦這個活動是期望青少年參與正當的軍事訓練,培養紀律,免入歧途。 「我們都是『白社會』,要與黑社會爭成員。 」他強調當時所有開支由政府資助,學員參加活動、吃飯、制服等費用全免,他認為這對吸引青少年參與很重要。 借用軍方資源「好玩」 林家輝 (左一)少年時參與義勇軍少年團,現時擔任香港少年領袖團 (F中隊)義務導師,更帶同兒子一起參與訓練。 (周佩儀攝) 當時的義勇軍少年團,有軍部支援,訓練根據英國陸軍少年隊的訓練內容。

  7. 英港人數量之龐大,是家庭連接家庭,群組接通群組,在各個城市組織起港人社區。 對於故土的情懷,剛到埗的港人顯然未能放下。 但「圍爐」心態能延續一輩子嗎?

  1. 英屬香港 wikipedia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horizonhotels.com.hk

    位於九龍核心地段,毗鄰匯集購物、消閒和文化藝術的尖沙咀,讓生活節奏時刻緊貼香港的繁華脈搏。 交通便利,鄰近港鐵尖沙咀、紅磡及黃埔站、海底隧道及碼頭,酒店更提供穿梭巴士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