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初试进入复试的标准: 按主科初试成绩排名(85 分为合格线),择优进入, 原则上按不超过简章公布的该专业招生名额的 2 倍(兼报专业按人数的 1/2 计数)确定复试名单。 (2)复试进入三试的标准: 以视唱练耳成绩过线(具体分数线由附中招生委员会根据成绩情况确定) 为前提(音乐教育专业除 外),按主科复试成绩(85 分为合格线,钢琴专业按照主科初、复试考试合成成绩) 排名,择优进入,原 则上按不超过简章公布的该专业招生名额的 1.5 倍(兼报专业按人数的 1/2 计数)确. 21. 2022年 07月. 武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2022年招生拟录取名单. 音乐理论 598 0 10 武汉音乐学院 附中 招生 名单.

  2. 《中提琴和钢琴奏鸣曲》 (Op.120)是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表现了他在生死哲学方面的乐观态度。 一、《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1894年夏,勃拉姆斯在巴德·伊什尔创作了《f小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起初,这两首奏鸣曲是为单簧管而做。 1894年5月,勃拉姆斯在维也纳的室内乐音乐会上再次被单簧管演奏家里查德·米尔菲尔德 (Richard Muhlfeld,1856—1907)的表演打动,写下了f小调和降E大调两首奏鸣曲。 不久,勃拉姆斯为缅怀密友比尔罗德,将这两首作品改写为中提琴和钢琴形式。 在改编过程中,作曲家为了突出中提琴的音色,增加了专为中提琴演奏的双音,在个别地方音域也有所变动。

  3.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把握这首乐曲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呢?下面笔者将结合全曲的三个乐章,分别从古典音乐的演奏方式,中提琴的音色和发音以及简单的手指技巧练习三个方面来简单探讨学习这首乐曲最应该注意和掌握的几点要素。 第一乐章,快板;作者采用了奏鸣曲式加上 4/4 拍欢快活泼的节奏,彰显了一种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个乐章旋律线条简明,主题明确,结构规整,呈现出典型的早期古典主义音乐的特质。 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这个乐章格外适合我们对古典音乐演奏技巧上的共性特质的练习与把握。 演奏古典主义音乐时所需要注意的共性主要为两点:第一:“二拍不要赶,四拍不要砸”。 这条道理看似简单却往往被很多中国学生忽视。

  4. 具体说, 有如下几点: 1. 重复: 在这四部作品里, 欣德米特经常采用这种规范的做法, 目的是要给人造成一种特别强烈的印象, 因为一个音乐雏型的重复会使人对于这个形式产生期待。这也是欣德米特本人追求一种内在的、动力性和投射性的推力之目的所在。这种推力产生紧张, 通过其重复还会产生一种惯性的势头, 并且是根据经过句的长度不同来聚集紧张度的。 2. 对比: 欣德米特采用的材料或力度会突然变换, 而且变换会愈来愈频繁, 所引起的振动必然反过来强化紧张。引进新的材料与力度激起了新的期待和兴趣, 这就提高了其旋律的紧张度。 其目的是使旋律的第一个细节、乐句、部分又获得了新的动力。 3. 高潮:

  5. 一、格林卡的生平. 格林卡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俄罗斯管弦乐派的创始人,他还被称为是“俄罗斯音乐上的普希金”。 他将俄罗斯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古典音乐作曲技法相融合,为19世纪俄罗斯音乐的发展带来了革新。 1804年,格林卡出身于俄罗斯斯摩棱斯克省诺沃斯巴斯克的一个地主家庭。 在13岁的时候,格林卡开始接受了专业的艺术训练,此时他已经会演奏钢琴、小提琴等乐器。 1830年之后,格林卡先后赴多国学习西欧传统的作曲技法,这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黄金时刻。 在国外的游历以及先前所接触到的十二月党人的自由思想,使得格林卡明白了自己所肩负的民族使命,这促使他下定了要为俄罗斯音乐做出巨大贡献的决心。

  6. 一、古典音乐的发展和变化. Alex Rose指出, 乐章间鼓掌的变化在19世纪中期始露端倪, 而最早的践行者则是贝多芬。在19世纪, 作曲家开始对作品的形式和内涵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开拓, 延展了音乐的连续性和内在意蕴, 力图描绘出一副不断变化的音乐图景, 力图表达更为宽广的情感。随着更多个人情感在音乐中的注入, 狂热、沉思等情绪开始不仅表露在旋律中而且表现在音乐的形式上, 与18世纪主要的幕式的, 娱乐消遣式作品不同, 19世纪的作品开始呈现出更大的整体性、深沉性、自身完美性, 听众开始被要求在音乐的演奏过程中保持肃静以确保音乐的美能在音乐中自我生发出来。

  7. 2018年11月16日 · 一、选择曲目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俗语说: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拔高”的现象,操之过急,常常布置给学生难度较大的钢琴作品,乐曲的难度与学生实际的能力不相适应。 因为师范生学琴年龄普遍偏大,大多缺乏扎实的钢琴基本功训练,难度过高的钢琴作品往往是造成演奏不流畅、不完整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教师在钢琴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的是给学生选择钢琴曲目时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统一的教材显然不能适应一个班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需要,教师要根据每一学生的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与其能力相适应的练习曲,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针对学生学习钢琴起点较低的情况,以选用中小型钢琴曲为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