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2月6日 · 在否定上述說法前,先看看以下一個問題:舊時中國男人和女人一生中最不想遇上怎樣的境況?. 要探討這個問題,可由廣東人這句俗話說起:. 女人 ...

  2. 2017年3月8日 · 莊子以朱泙漫散盡家財向支離益學習屠龍之技為例,說明技藝無處可用,諷刺那些付出所有追求塵事的人,往往徒勞無功。 莊子指出世人之境與至人之境所追求的迥然不同,至人明白「道」而不談論「道」,世人明白「道」而喜談論「道」,並慨嘆世人困於塵世俗務,無法追求自然大道。 譯文. 莊子說:「了解道很容易,不去討論卻很困難。 了解道卻不妄加談論,是通往自然之境界;了解道而加以談論,是走向人為之世。 古時的人體察自然而不追求人為。 」朱泙漫向支離益學習屠龍的技術,耗盡千金的家產,三年後藝成卻沒有施展技巧的機會。 聖哲對必然的事物不與人拗辯,故此沒有爭論;凡人卻把不必然的東西視作必然,因而爭論不休。 引致紛爭,是因為對行為有所追求。 紛爭,依仗它到頭來只會自取滅亡。 世俗人聰明的舉動,總離不開送贈與酬答。

  3. 2018年10月19日 · 小 蝶. 網上資料顯示「銀牡丹」羅艷卿共拍了三百多齣電影,產量之多令人咋舌。. 相信最令愛看粵語片的觀眾留有印象的是她與馮寶寶合演的 ...

  4. 2017年1月18日 · 那時的電影劇情簡單得多忠的就是忠奸的永遠是奸黑白分明例如戰爭片中的美國佬一定勝利,「日本仔肯定遭殃其實沒有字幕也看得懂而且入場時派送戲橋」,其中有本事預先介紹劇情。 至於「片上中文」的逐句字幕翻譯,已是上世紀60年代以後的事。 初期的字幕都採用書面語,也就是白話文,外語片和國語片也都如此。 也有例外,就是歌唱粵語片,歌詞都用廣東話寫在銀幕下面,不少觀眾看電影時都跟着唱。 至於近年廣東話字幕的趨勢,大概可以從語言和社會的改變來分析。 流行文化帶起 網絡世代傳播. 語言方面,粵語向來處於劣勢,未能登大雅之堂。 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字有音無字,不可以完全書寫出來。 其實粵語跟其他方言一樣,保存了不少古音古字,近年經過學者的努力,重新在古籍中發掘出一些已被人遺忘的粵音古字。

  5. 2016年7月26日 · 2016-07-26. 莫理斯. 香港的《種族歧視條例》在二零零九年生效,但許多根深蒂固的稱謂,一時之間很難改變得來。 例如「鬼佬」、「鬼婆」、「鬼妹」、「鬼仔」是廣東話對白種人的慣稱,算不算種族歧視? 這些叫法,都源自晚清時期已經存在的「番鬼」這個舊稱。 中國人的自我文化核心主義形成得很早,自古便視中原以外的化外之民為蠻夷,就算是我們嶺南人,在先秦時期也屬「南蠻」;所以後來接觸到歐洲人的時候,把他們一律視為「番邦」、「鬼子」,其實毫不出奇。 而「番鬼」一詞,本身亦可能是從音近的「佛朗機」演變過來的。 「佛朗機」是明朝時對葡萄牙人的稱謂,來自阿拉伯語Farangi,原意是「法蘭克」(Frankish)(他們大概是古代阿拉伯人最先接觸的歐洲人),後來成為泛指歐洲人的代名詞。

  6. 2017年12月24日 · 千年簡牘揭秦始皇「求仙問藥」之謎. 中國考古工作者最新研究發現,秦始皇嬴政的求「仙藥」政令2,000多年前已能下達至鄉鎮。. 湖南省文物考古 ...

  7. 2020年2月9日 · 2020-02-09. 去年為高山劇場「粵劇教育及資源中心」主持了三場的師承系列講座,其中一場邀請了紅伶高麗介紹她的師父鳳凰女。 在準備講座資料時,發現鳳凰女的師父紫蘭女是一位思想新潮的前輩藝人。 紫蘭女是廣東省南海人,原名︰盧綺文,1917年出生,丈夫是陳錦棠的徒弟、「佛山粵劇學院」副院長梁蔭棠先生。 紫蘭女12歲入行,18歲成名,年輕時在美國及加拿大巡迴登台,20世紀30年代擔任勝壽年劇團的正印花旦。 勝壽年劇團前身是人壽年班,1933年人壽年因丑生羅家權槍殺徒弟唐飛虎案散班後,桂名揚的徒弟靚少佳與原班人馬(除羅家權外)接手重建,班名改為「勝壽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