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9日 · 今年金鐘獎最大贏家莫過於出演花甲少年轉大人的盧廣仲莫屬當初電視劇播出, 令人驚訝的是這個超具台灣味的創作歌手,連演戲都能如此細膩。 最耐人尋味的便是劇中與資深演員蔡振南一鏡到底的吵架片段堪稱本劇經典盧廣仲從一開始因為車禍開始創作的契機再拿下許多校園歌唱大獎後被製作人相中出道卻先從小型演唱會開始累積實力爾後推出一百種生活爆紅經歷退伍後人氣下降的低潮期選擇花11天走路回台南找回創作靈感。 無論遇到什麼困境,盧廣仲總是用正面的能量去應對、去發聲。 在慶祝我們小隊長的得獎之餘,一起來回味盧廣仲最拯救靈魂的6首療癒歌單! 《一定要相信自己》

    • 《寄生上流》改寫奧斯卡史,奪最佳影片等4大獎
    • 打破「一吋高」的字幕障礙!解密《寄生上流》奪獎的「2關鍵」
    • 從《寄生上流》到《小丑》:「底層人民」的故事成國際共鳴
    • 推薦閱讀

    南韓電影《寄生上流》成為首部勇奪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的外語片,創影史紀錄,除影藝學院力求革新,劇情本身雅俗共賞,反映全球氛圍,更是本片跨越語言障礙,贏得人心的關鍵。 南韓導演奉俊昊執導的韓語片《寄生上流》(Parasite),在第92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入圍6項大獎,最後除如外界預料拿下最佳國際影片大獎外,還在其他項目擊敗英語片對手。 《寄生上流》不但拿下最佳原創劇本,更成為奧斯卡史上,首部同時獲得最佳導演與最佳影片2項大獎的作品,更勝過2019年西班牙語片《羅馬》(Roma),同樣入圍最佳影片與導演,卻僅拿下導演獎的成績。

    獎項揭曉前,外界雖看好《寄生上流》,但仍對美國影壇就外語片的接受程度存疑。部分原因在於,美國大眾與影人多半看慣沒有字幕的英語片,不習慣畫面出現字幕,降低對外語片的接受度。奉俊昊也曾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呼籲奧斯卡會員嘗試跨越那「一吋高」的字幕障礙。 跨越字幕障礙後,《寄生上流》能夠比過往的外語電影更深入人心的關鍵,或許也在於它雅俗共賞,亦能反映當下社會趨勢的內容。 從「最佳外語片」更名而來的「最佳國際影片」,過去集結了前一年歐美各大影展的強片,今年也不例外,《寄生上流》就是去年法國坎城影展金棕櫚的得主。但與多數藝術片風格明顯,節奏較緩、劇情張力較低的作品不同,《寄生上流》劇情高潮起伏節奏明快,更用幽默諷刺的口吻,探討當代社會貧富差距、社會階級與人性貪婪等嚴肅議題,或許就是它能在會員投票制的奧...

    此外,近年國際社會都致力關注公義議題,《寄生上流》透過貧困一家人潛入富豪家中擔任不同工作的故事,凸顯貧富階級的懸殊差異,以及底層人們為求生存、為了家人,因而展現的各種善與惡,甚至最後對富豪階級展開大反撲,這項主題也搭上社會關注焦點、反映國際氛圍。 或許這項趨勢的另一個例證,是電影《小丑》透過一名在社會中處處被打壓、霸凌的男子,搖身變為高譚市頭號梟雄的過程,反映當下美國、甚至是國際社會的某種挫折心境,成為史上首部全球票房突破10億美金的限制級電影,並在本屆奧斯卡入圍11項大獎。 此外,美國影藝學院近年飽受多元性不足的批評,努力邀請更多國籍、女性、不同族裔的會員加入,努力回應社會期待。原先被各界批評非常「老、白、男」的這一屆奧斯卡金像獎,《寄生上流》能創下的亮眼紀錄,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時勢創...

    【南韓演藝圈亮麗的背後】14 年有 30+人自殺!記者曝南韓娛樂產業問題:成名和衰退只在一瞬間 【這不是提倡女權的電影】台男含淚力薦《82 年生的金智英》:這是一部你媽媽、女友、同事的故事 一個查無此人的計程車司機,竟成為民主英雄──南韓賣座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寄生上流破小金人紀錄 雅俗共賞是關鍵〉。首圖來源:Parasite / 기생충臉書粉專,經編輯合併。)

  2. 2017年9月25日 · 科幻電影根本亂演一通──外星人才不會浪費時間炸巴黎鐵塔和白宮,光要搞懂巴哈賦格曲的重要性、電子舞曲界的各種儀式、爵士樂即興演奏的規則等等,早就忙不過來了。 而這之中最讓外星人摸不著頭腦的,大概就數爵士樂演奏了。 想想,有個樂團每晚演奏完全相同的曲子,但每次都把它變得不同,有什麼比這還玄? 要怎樣才搞得懂? 再說,有種東西叫「搖擺」(swing),爵士樂迷推崇不已,本質卻難以捉摸,幾乎無法解釋與測量,該如何一語道破? 此外,有種曲風表面上相當隨興,大多臨場發揮,演奏時人人渾然忘我;骨子裡卻顯然有套鐵律,背後還有眾人敬畏的傳統,要從何理解這種曲風的結構? 還有,最重要的,此一領域的核心精神極難衡量。

  3. 你認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感覺得到、說的出來,但你能用一張圖就說得透徹嗎? 一位華裔插畫家 劉揚(Yang Liu ),對於東西方文化比較,則是擁有相當犀利的眼光跟觀察,這樣的能力也與她的生活經驗有所相關。 在 1990 年代,正值 13 歲的青春期、對外面世界都充滿好奇與想像的她,舉家從中國北京搬家至德國柏林。 她在德國生活了 13 年後,她開始了她的繪畫計畫,紀錄她在北京、德國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大都市裡的生活經驗與感受。 她總共繪畫出 47 張簡單的藍、紅底畫報,從工作的組織階級到餐廳禮儀,劉揚用非批判性的趣味來捕捉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這有趣的文化觀察,也在 2007 年被德國知名出版社 Taschen 收納成冊、出版,並命名為「東西相遇」( East Meets West )。

  4. 2020年6月24日 · 《只有大海知道》是 49 歲崔永徽的首部劇情長片作品,在台北首映前,此片入選亞太電影獎正式競賽片。 崔永徽擅長製作人文主題的影像作品,在輔大中文系求學時她深受老師-謝錦-的影響,而後便以這位老師為題,跟拍 3 年完成一部名為「謝錦」的紀錄片,2010 年在中小學校、藝文場所等播映,獲得許多回響。 《謝錦》與《只有大海知道》都與教育議題相關,問起崔永徽是否特別關注教育主題? 她直截了當的回答,並不是故意的,一切都是緣分。 為蘭嶼人的憂慮感同深受. 2012 年崔永徽到蘭嶼旅遊,她如此回憶著那趟旅行:「我覺得、我有點很不小心、很意外的走進了蘭嶼的生命史、蘭嶼的近代史。 【 導演的話 】 第一次看見達悟族孩子穿丁字褲站上舞台,我的淚水就沒停過。 在物質文明無限擴張的年代裡,我們可還看見質樸之美?

  5. 2019年4月3日 · 當建築與室內相遇當空間與閱讀對話當細部與光影映疊當藝術書店與理想所在合一藝所青鳥於焉誕生在建築傢俱的環抱裡在書籍海報的簇擁下曾成德與謝文智將帶領大家走讀藝所青鳥以視覺與心靈雙重感染走進書店的大家 ...

  6. 2019年11月29日 · 推薦好劇. 【影評】《夕霧花園》:在那個年代有一種愛,是錯過了對方,卻完整了彼此. 黃懷容 2019-11-29. 圖片來源:《夕霧花園》劇照,由甲上娛樂提供。 「我覺得應該要擺二、三十盞燈籠在水中,在月光下,它們會閃閃發光⋯⋯」 她眨著一雙澄澈得像是尚未入世的眼睛,說著一口音量很輕、語調很軟,話句間洋溢著希望的粵語,敘述著那座在她心中慢慢建造出來的日式花園 。 到底是怎樣的一座花園,才能讓少女如此心心念念? 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只能不斷靠著想像,在腦海中創造花園? 這些答案,就讓我們搭上電影片頭的那輛車,跟著它在環繞著一叢又一叢蓊鬱梯田的山路中攀升、找尋,直到一切有關「夕霧花園」的謎底被揭開。 《夕霧花園》:是一齣小說,也是一本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