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6日 · 俗稱「西環碼頭」、「西環天空之鏡」的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吸引無數巿民前來打卡;雨後的水氹反射出動人美景,貨櫃、卡板、石壆化身奇趣遊樂園。. 居港意籍攝影師Pierfrancesco Celada在誤打誤撞之下來到西環碼頭,馬上就被吸引住了。. 他幾乎每天 ...

  2. 2021年3月2日 · 最近海事處宣布於本月1日起以防疫為由封閉西環碼頭,今後要出示有效安全卡或工作證才能進入碼頭。 打卡勝地遭封,有網民傳言因有人玩出火所致,而網民亦紛紛重貼昔日在碼頭拍下的明媚時光,並以IG hashtag「#Instagrampier」緬懷一番。

  3. 2017年11月21日 · 換個講法叫做「西環碼頭」、「西環天空之鏡」,又或者英文「Instagram Pier」卻是有名得多。. 意籍攝影師Pierfrancesco Celada長期在這裡拍攝,不是為了留夕陽美景,而是為了記錄前來拍攝打卡的人。. 他更開設了一個「insta_pier」的Instagram帳號,專門上載 ...

    • 每日前來拍攝,維持半年
    • 重重複複又有何不好?
    • 私心希望碼頭維持原貌
    • 相片把社會現象呈示出來

    Pierfrancesco現時專注記錄高密度的現代化城巿,於2014年10月移居香港,發現這裏尤為適合。 剛來港的時候,Pierfrancesco居於堅尼地城,一日在家附近閒逛時來到了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那時候我並不了解這裏,甚至連名稱都不知道。」但在這一處細小的地方,有不同的人在做不同的事,有來拍攝的、有來遛狗的、有來運動的,吸引了Pierfrancesco的注意。「碼頭工人反而是少數。在週末、在黃昏,人們就會前來。或者是一個人,或者是跟朋友一起。海邊較為涼爽,而且空曠,毋須困在細小的單位內。他們會做運動、閒談、釣魚、遛狗,可以自由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基本上無人會看管住你。」 家住附近,Pierfrancesco幾乎每天都會前來拍攝,維持了6-7個月,他會認得前來拍攝婚照的攝影師,會認得前...

    正是因為人們喜歡在這裏拍照打卡,並上載到Instagram,才有「Instagram Pier」的外號。而在觀看不同人攝於Instagram Pier的照片時,Pierfrancesco發現大量重重複複,相同的照片;人們在同一地方、同一景色,擺出同一個甫士。「我一直都對於人們自拍行為以及自我詮釋(Self-interpretation)感到興趣。我不肯定背後的原因,或者是基於一種對於這個地方的歸屬感,所以要跟隨社會大眾一起做相同的事吧!」 「在『Instagram Pier』拍攝的相片有很多,但以『Instagram Pier』作為主題的Instagram帳號卻是沒有,於是我想何不自己做一個呢?」insta_pier帳號在2016年10月建立,幾乎每天都會更新,「我想嘗試不同的東西,我上載自...

    在2017年10月林鄭月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第六部分第229點「美化海濱」寫道:「爭取在2018年第一季以短期租約推出位於堅尼地城的一幅用地作社區園圃及相關用途。」引來團體和居民反對,稱計劃將會減少中西區本來就不足的休憩用地。Pierfrancesco亦有關注事件,並說自己心情複雜。 他並不完全反對善用海濱這一個想法,又指出計劃中將會出租作社區園圃的1至3號泊位,並非最多人使用的區域;現時無法肯定或否定社區園圃的成效,不能認定是壞事。但另一方面,他亦擔心土地未來會變成餐廳、酒吧,或者其他的私人用途。「坦白講,我自己是希望碼頭可以保持現狀,好讓人們可以前來享受時光。尤其是在香港,自由的公眾地方並不多。我也聽說過政府有意增設圍欄、進行美化修輯。雖然可以降低危險,卻是犧牲了這裏的特質。」

    「我的作品具諷刺(Ironic)的意味」Pierfrancesco以攝於日本的得獎作《I wish I knew your name》作例子解釋:「作品想講的是日本人與人之間缺乏交流(Miscommunication)以及分離狀態(Separation)。我最初以為是因為自己言語不通無法融入,但經觀察之後發現,就算是日本人與日本人之間的互動也不如想像般容易。這不是個別的情況,而是整個社會的現象」。 Pierfrancesco其他的作品包括米蘭的《Hinterland》、中國的《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都是這般,觀察與發現人們的行為慣習,並以相片形象出來呈示觀眾。不過每個地方有各自的社會現象和文化。

  4. 2018年10月28日 · 打卡小貼士:查定日落時間、適合帶備不同攝影器材 1. 西環碼頭是欣賞日落的絕佳地點,如欲前往拍攝日落,可事先想天文台查詢日落時間。2. 碼頭環境寬敞,適合設置較佔地方的攝影器材如腳架。但碼頭多為公眾所用,攝影時亦同時請尊重其他享用 ...

  5. 2017年11月27日 · 西環碼頭不單能拍出有如「天空之鏡」的倒影,也可以折射出最港式的日常生活風格——「攝位」、混搭,與變通。 在每天爭分奪秒的物流之間,夾雜着自在閒逸的人流(和遛狗)。 除了硬繃繃的貨箱之外,周邊原本用來泊船上落貨的配套「硬物」,都被軟化成異常親民的城市家具。 岸邊的一排排生鐵繫纜樁和一疊疊木卡板,正是遊人欣賞維港的「自助」觀眾席。 而那最「招牌」的燈柱與三角形防撞石壆組合,給人「玩轉」的新功能更是層出不窮——這一回是攀爬架,下一回已變作另類健身椅。 甚至連那畫在地上、構圖有點似機場跑道的雙黃線和雙白線,也不會被人輕易「放過」,只見一些路人迎着海風,沿線在碼頭寫意地「滑行」。 從各類即興的貼地創意玩法,到區內居民日常的在地休閒活動,各路用家已替這個借來的空間,發掘出多元互動的公共價值。

  6. 2020年12月29日 · 《香港01》旅遊記者精選9大日落觀賞地點,包括「IGable」的西環泳棚、西環碼頭,亦有新手都適合的行山路線南朗山、西高山、紅香爐峰,原來北角亦有個隱世睇日落地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