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4日 · 遇到張生這種情況,申請人需要提供更多文件,解釋妻子另一層物業之用途,例如提供租約證明單位正在出租,而正在申請轉按那層樓則是自住用途,說服力才較為充份。 另外,按保公司有兩間,按證及昆士蘭(qbe),兩間都可考慮申請,作為後備方案。 轉按批核規則依舊嚴格. 從上述3宗案例可知,按證公司雖然放寬按揭保險規限,但轉按批核沒有鬆手,而對於「甩走」發展商二按至銀行高成數按揭的相關交易,對於物業是否屬「自住」的審批過程更非常嚴格。 相反,新買一手、二手按揭審批彈性較高,比如妻子本身持有另一層物業,丈夫新買層樓申請8成按揭,在提供合理解釋後,很多個案皆會獲批。

  2. 2022年4月25日 · 住宅放寬按揭成數 (一) 在2019年10月政府放寛按揭,1000萬元以下住宅放寛至8至9成,俗稱「林Plan」。. 有些人認為,細價樓原本因舊Plan 擠壓在600萬元的 高成數按揭 樓價上限,一下子放寛至1000萬元,會導致細價樓樓價颷升。.

  3. 2022年1月25日 · 2022-01-25. 香港人喜歡炒股,近年更由炒港股伸延至炒美股,甚至借孖展博取最大利潤。 但殊不知原來買樓申請按揭時,孖展息須計入每月供款與入息比率以及 壓力測試 ,有股票投資者買樓時險些失預算。 Samson (化名)近年開始沾手股票,由港股征戰美股屢有斬獲,預備將部分收益用作首期買一層住宅。 本來有正職的他,月入都足夠通過入息要求及壓力測試,但正正是因為他利用銀行出糧戶口進行槓桿炒賣股票,申請按揭即出事。 原來Samson很多時候短線操作股票時,都採用較高孖展比率,簡單而言是借錢買入股票提升回報率。 近月他的股票倉孖展貸款餘額平均約200萬元,年利率為3%,還息不還本,每月利息約5,000元。 【孖展息計供款與入息比率】

  4. 2021年6月25日 · 2021-06-25. 黃馮律師行被接管事件去年底震驚全城,近日另一間全港二手樓宇市佔率極高的王潘律師行,因為合夥人被廉署刑事調查,遭全港銀行「恐慌式」封殺(Block)拒做生意,惟事件揭露大型銀行處事較官僚,相反中小型銀行靈活作風顯智慧。 王潘律師行被銀行短時間內輪流割席後,新客當然敬而遠之,一眾透過該行進行樓宇買賣的準業主要馬上轉律師樓,銀行按揭才可以順利發放貸款。 但對於手續接近完成,正等待提取按揭貸款的借款人而言,不同銀行處事手法截然不同。 大銀行無論貸款是已批或未批,借款人統統要轉律師樓才可以繼續進行按揭程序,此硬作風不排除會令個別借款人因為成交期死線太近,未能及時轉律師樓而趕不上物業成交,淪為苦主。

  5. 2019年10月26日 · 2019-10-26. 最近數月,各大銀行先後削減現金回贈,並調升按揭利率,轉按活動因而轉趨淡靜。 不過,當特首林月娥上周放寬按揭成數後,這項融資活動似乎重見曙光。 轉按目的主要是賺取現金回贈及加按套現。 兩年前按揭利率普遍為2.375%,現時大銀行則為2.625%,即每100萬元貸款額,每月供多182元。 雖然每兩年轉按一次,可以賺取數萬元現金回贈,但以400萬元貸款額計每月供多728元,始終有心理影響。 另外,由於社會動盪,業主套現再買多層物業或車位意欲下降。 雙重打擊下,轉按成交淡靜了很多。 但自從上周三施政報告宣布放寬按揭成數,1,000萬元以下住宅最盡可借八成;800萬元以下住宅最多可借九成,轉按查詢突然急升,業主將物業「一開二」財技,突然又可以大顯身手。

  6. 2018年1月17日 · 2018-01-17. 政府想遏抑樓市升勢,有時裝腔作勢,說私人住宅落成量增多,有時卻鬼拍後尾枕,說土地問題嚴重。 財爺陳茂波早前透露,今年共有1.98萬個私人住宅落成,估計明年將有2.07萬伙,2020年將達2.78萬伙,及至2021年亦有超過2.3萬伙。 9萬個新單位在未來四年湧現,情況是否很嚇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估算有「篤數」成份,一手新盤呎價2萬元並非新奇事,500呎單位隨時開價千萬,發展商傾向劏成兩個250呎單位,每間賣500萬元以上,反而賺錢更多,令到住宅供應有發水迹象。 筆者粗略估算,9萬個新單位中,不少只能住1至2人,假設每個新落成單位最終平均住2至3人,未來4年,約20萬至30萬人居有其所。 上述數據能否衝擊樓市?

  7. 2021年6月21日 · 投資回報率 (一) 計算方法. 投資之路五花八門,在討論區不乏股票與物業投資的爭論。. 一個普通投資者,購買股票少有借「孖展」投資,也少有購買幾百萬元股票,但購買住宅物業多數也會借取按揭,物業價值也最少幾百萬元,兩者的「入場費」已差天 ...

  1. 相關搜尋

    鄭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