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創新科技署管理的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和鼓勵大學、本地公營科研機構(如研發中心)和私營企業在不同科技範疇研發,以及在公營機構試用其研發成果,其中包括超過60 個涉及樂齡科技的項目,獲批資助額超過2億元。 有關項目的例子包括資助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一項利用長者的生命體徵和步態模式,開發認知障礙症風險評估解決方案的研究、資助香港中文大學構建一個針對有言語障礙的高齡和殘疾人士的廣東話和英語雙語實時自動語音識別系統等。 普及長者使用數碼科技. 7. 除推動樂齡科技普及化,政府更致力推動數碼共融,協助長者接觸、認識和使用數碼科技產品和服務。

  2. 香港的青年精神健康服務. 根據相關統計數字全球10%至20%的青少年出現精神健康問題, 4. 而成年人患病率則為10.7%。 由於青年人錄得較高的患病率而延遲治療對他們成年後的生活可造成影響因此精神健康服務對青年人而言尤為重要在香港政府按照分層護理模式保障青年人的精神健康並透過跨專業團隊為他們提供精神健康服務。 分層護理服務可分為預防、識別及介入3大部分,由醫療界、教育界及社會服務界共同協作,提供以下低至高強度的服務: 分層護理服務的不足. 2017年4月,精神健康檢討委員會發表《精神健康檢討報告》 6. ("《報告》"),指出本港為青年人提供的分層精神健康服務有不足之處。 《報告》指出,由於基層精神護理 (即第一層和第二層服務) 7.

  3. 25-39歲的較年輕母親的勞動參與率在2007-2018年間倒退部分由於幼兒照顧服務嚴重不足此外幼兒照顧服務未能全然滿足用家要求包括服務時間過短收費過高和服務地域錯配

  4. 這使婦女在現時政府的退休保障計劃中可謂全面缺席,家務僱員被遺棄在制度的缺口而料理家庭的婦女,並不是家庭的附庸,而是犧牲年輕時發展個人潛能投身有酬勞動市場的機會,為家庭以致整個社會培育下一代照顧上一代,負起無酬勞動的重要責任,她們老來的生活不應受到保障嗎?但政府在諮詢文件中卻以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要在合理及可持續的基礎上幫助不能自助的人去形容這群婦女,香港人的母親,實在是極涼薄的做法。 支持聯席「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公義分配社會資源.

  5. 護老者長期照顧家中弱老亦承受重大身心壓力,容易令自己健康狀況也變差,致無力繼續照顧弱老;社區支援服務有助分擔護老者的照顧工作與負擔,讓他們有喘息的機會,從而鼓勵及協助護老者繼續照顧弱老,令弱老能實踐留在社區居住的意願。 上述統計處調查發現約1/4 長者(280,500 人)自我照顧能力低3,於日常生活需要別人協助;當中47.6% 有照顧者提供協助。 在該群有照顧者照顧的長者中,37.3%(49,700人)以子女為主要照顧者,26.3%(35,000人)以配偶為主要照顧者。

  6. 為鼓勵年輕家庭多積極考慮生育行政長官在2023 年 施政報告》以組合拳的方式,公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為 有初生嬰兒的家庭提供優先選樓及配屋、加強托兒支援、 增加稅務優惠、發放新生嬰兒獎勵金等安排,以締造一個 有利年輕家庭生育的環境。 (四) 加強精神健康支援 . 政府一直非常關注青年的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 已就青少年的全港精神健康調查結果向政府提出多項針對 性的具體建議。

  7. 資訊科技貧窮 為了方便長者不需要長時間排隊輪候使用普通科門診服務,醫管局最近特別新增了電話預約服務然而此項服務正好反映決策者對香港長者的資訊科技貧窮問題的認識程度嚴重不足不少年老長者皆向工聯會表示,電話預約並非真人服務」,當中的電子錄音根本就完全聽不明白,再加上電話預約系統要求長者要輸入繁複的按鈕程序才可以成功預約,對於一些教育水平不高的長者而言根本不懂處理;就是一些教育水平稍高的長者,也會因為本身的聽覺能力下降而未能有效應用電子預約服務的技巧。 工聯社委建議 . 盡快推行全面的退休保障制度,積極考慮工聯會多年來建議的包括強制性公積金及社會保險兩部份的綜合退休保障制度; . 取消高齡津貼計劃的離港限制; . 全面檢討目前為長者提供的社會服務,確保不會忽視清貧長者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