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9日 · 1. 按摩風池穴. 沿頸椎後面兩邊的上斜方肌邊緣,向上摸至後枕凹陷位置。 按摩 5-10 秒後停一停再按,每天按大約 5 分鐘可以放鬆後枕的肌肉,減低頸椎較上節數的壓力。 沿頸椎後面兩邊的上斜方肌邊緣,向上摸至後枕凹陷位置。

  2. 2020年9月18日 · 直頸是指天然的頸椎弧度變直,是都市人的退化性疾病之一。不少人長時間低頭看電話、電腦,令頸椎的壓力大增,軟骨變緊,肌肉不平衡,導致頸椎由原本的C形拉直,同時令胸肌和肩上斜方肌縮短拉緊,頸部深層肌肉和下背下斜方肌因過度伸展拉長及 ...

  3. 2020年3月20日 · 有物理治療師表示,頸椎痛主要是由肌肉不平衡,又或是姿態不良引起,頸椎一旦移位,有機會令手或肩膀麻痺、無力,以及出現頭痛、頭暈、耳鳴等問題。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12月6日 · 台灣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解釋:「其實這就是『交感型頸椎病』的患者,頸椎椎間盤因退化、外傷或反覆抬頭、低頭的過度動作而『激惹』到周圍的交感神經幹,造成的不適。

  6. 2019年1月7日 · 脊髓神經病變」(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一種常見的頸椎病,往往由頸椎退化及勞損引致,多與年齡及遺傳相關。 葉紹亮醫生表示,該病的患者通常5、60歲以上,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2、30歲個案增多,可能與長期使用手機有關。

  7. 2023年7月26日 · 小面關節常發炎 是「頸椎退化」症狀. 李炎諭指出,大約有5成的慢性頸椎痛是小面關節疾患導致,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症狀,小面關節的功能是在肌肉帶動下,完成低頭、仰頭等動作,並且有穩定脊椎的作用,而疼痛的原因大多來自於退化所造成的發炎、軟骨磨損,所以小面關節炎就是「頸椎退化」的意思。 相關文章:頸痛|長期做低頭族頸部不適? 5招伸展運動遠離痠痛、頸椎長骨刺👇👇👇. + 6. 如何治療小面關節疾患? 李炎諭提到,關於小面關節的治療,在臨床上可以直接診斷,可結合X光、CT、MRI做進一步確認是否同時有滑脫、合併椎間盤問題與神經壓迫等問題,若想確切診斷,還可以使用神經根內側枝阻斷術。

  8. 2023年10月9日 · 頸椎間盤突出的影響. 1. 突出的椎間盤有機會壓著周邊的神經線及組織,引起發炎。 2. 初期症狀近似肩頸背痛,肩膊肌肉痠痛繃緊,頭部轉動時感覺不適。 3. 痠痛會由頸部伸延至整個肩膊甚至手臂。 如果不適當處理,神經線受壓會愈來愈嚴重,發炎也會愈來愈嚴重。 4. 有機會出現手部麻痺,甚至麻痺伸延至手指,當麻痺伸延至手指已屬於頸椎間盤突出比較嚴重的情況。 5. 逐漸影響身體活動,例如因為頸部逐漸無力而令早上起床有困難,頭部無論轉向哪一個方向都會產生痛楚,對日間工作活動有很大的妨礙。 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的硬件和軟件. 硬件:將頸椎關節回復正常位置。 首先會用觸診的方法,找出頸椎有錯位的地方,然後用脊醫的手法將椎間盤推回應有的位置,維持頸椎自然的弧度,頸椎支撐頭部的壓力回復自然,不會過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