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近期國內單日確診數居高不下,累計超過百萬人確診,無症狀或輕症的確診者,隔離第七天過後,不用篩檢就可以戴口罩外出。. 不過有不少民眾到 ...

  2. 探索科學新知、體驗生活科學,今天的發現科學專題,要帶您了解負壓病房的原理,我們都知道新冠確診者都必須進入負壓隔離病房治療,因為這裡的設計,是利用氣壓的落差,讓病房外的空氣可以流進來卻出不去,連排氣孔的..

  3. 2021年7月22日 · 最新科學. 探索科學新知、體驗生活科學,今天的發現科學專題,要帶您了解疫情下的有用知識,施打新冠疫苗,可以讓染疫風險降到最低,但仍有 ...

  4. 在疫情期間,有很多是關於飲食習慣、運動強度與運動時間改變的報告,整體而言分成: (1) 被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無法外出的民眾 (2) 疫情期間的一般民眾。 在這二部分,根據問卷的結果,有如下的結論:「在受隔離的民眾,其飲食及運動的改變,根據幾項國內外的調查報告,一般而言運動時間較少,坐著休息時間增長,吃得比較多而且較忽略健康的飲食」。 雖然他們都知道或被告知不健康及過多的飲食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容易受病毒感染,但由於在室內無法外出,吃變成唯一享受與休閒,所以體重增加了。

  5. 新冠肺炎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月23日公布,上週新增2例兒童重症MIS-C個案。 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特別提醒,輕症免隔離實施之後,家中若有小朋友染疫,家長要特別注意後續MIS-C的警訊,持續發燒且有6大症狀應..

  6. 2020年9月11日 · 1.首先儘量縮短隔離時間. 2.提供正確資訊. 3.日常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即時補足. 4.減少無聊及增加善意溝通. 5.提供充份聯絡工具如手機、充電線、插座等. 6.建立24小時線上服務專線。 總之要讓被隔離者感受到人們的關懷、社會的支持、政府的保護,讓他們體認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是他們最大的「自癒能力」與「精神支持」。 (二)對兒童的心理影響. 根據師大李思賢教授,有關疫情線上調查發現,47%的民眾對疫情可保持平靜,有22%至27%對疫情感覺相當緊張與擔心,特別孩子的心理狀態與成人不盡相同,孩子呈現的情緒反應不是憂慮,而是討厭、生氣,因為想玩,卻不能去玩了。 根據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於2003年所訂之《SARS安心防疫手冊》,同樣適用於新冠肺炎,歸納要注意下列數點:

  7. 由於疫苗普及加上有了口服藥物,不少國家開始放寬邊境管制及防疫規定。. 英國跟丹麥二月就解除所有防疫規定,英國甚至不再要求確診者隔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