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26日 · 因為來自父母與社會集體的催婚經常給單身者很大的壓力父母都有無法陪孩子到最後怕孩子沒人照顧的擔憂與恐懼所以愛就變質成了負向壓力。 有人怕「嫁不掉」,有人怕「娶不到老婆」,所以到處相親,拚命找愛:有錢人的愛、帥哥美女的愛……殊不知這種「找伴的焦慮、催婚」的能量,往往會把對方嚇跑,你可以試著把自己放進對方的視野(或是自照鏡子)看一下焦慮的自己. 是什麼狀態,如果你是對方,你會有怎樣的感覺? 有個找我做一對一個案的學生問,怎麼樣才能找到伴侶? 我問她微信頭像下那句話是什麼? 她說:「一個人好好走自己的路! 解法→. 我問她:「那妳到底是想找伴侶? 還是想好好走自己的路? 」她瞬間啞口無言,這就是一句話破木馬程式「矛盾點」的方法。 還有以下這個問句,也可以快速篩出「單身焦慮」模組:

    • 《今生是第一次》
    • 《月薪嬌妻》
    • 《春夜》
    • 《怎麼就,結婚了》

    「像以前一樣,因為相愛而結婚, 是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才舉行的儀式, 現在我們,就只是, 為了平凡的生活去做些甚麼。」 《今生是第一次》的故事始於一段「契約婚姻」,30歲的女子尹志浩母胎單身,希望有自己的房子但離目標還很遠。38歲的男子南世喜是背了30年房貸的房奴,一位對世俗情感冷漠的不婚主義者,陰錯陽差之下尹志浩與南世喜展開了「房客房東」的契約婚姻關係。 這部劇的主角們主要都是韓國88世代(1988年出生)的年輕人,經歷過韓國最輝煌的時期也同時遇到韓國最不景氣的時期,這部劇除了挑戰婚姻這個概念、韓國重男輕女的文化、也寫實描述了韓國年輕人的困境。一位買不起房子,一位買了房卻成了房奴,這時候結婚對他們來說不是基於愛情,而是現實考量。 結婚是必要的嗎?結婚是因為愛情嗎?在《今生是第一次》中一再...

    婚姻的本質,是愛情嗎? 也是一樣以「契約婚姻」為題,日劇《月薪嬌妻》用輕鬆有趣、有點呆萌的方式談這件事,主軸也比較圍繞在婚後女性價值上。《月薪嬌妻》男女主角沒有感情基礎,只是將婚姻當作正大光明能在生活、收入上共同合作的契約。 這段感覺搞笑無厘頭的契約婚姻,某種程度上也是帶我們檢視「婚姻的本質」,婚姻等於愛情的美好結局嗎?或僅僅只是一張契約?就在主流價值觀認定結婚就是真愛的表現,是愛情開花結果的象徵,《月薪嬌妻》裡反覆用男、女主角一來一往的理性對話,帶著我們釐清婚姻這件事:婚姻就是一種契約,你可以選擇簽或不簽。 例如女主角美栗在陰錯陽差下到男主角平匡家裡擔任清掃的家政婦,當男主角平匡因為被公司裁員需要找新工作,而向美栗提出希望可以入籍成為正式夫妻的要求,讓美栗覺得結婚變成只是一種手段:不需要付...

    在結婚的十字路口猶豫: 這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春夜》探討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踏入婚姻前的「婚前出軌」,正值適婚年齡的女主角,也有多年穩定交往的對象,卻在這時候遇到讓她再次心動跟在乎的男生。 在《春夜》裡我們看到,結婚不再只是基於愛,而是有外在家人的壓力、現實客觀因素的種種考量。以結婚為前提下,我們好像就不能再不切實際,放膽的去愛了? 最後女主角的決定或許在客觀上不是最好,但又怎樣呢?不管是否結婚、跟誰結婚,我們都該把「不委屈」擺在第一順位,不是為了任何社會壓力結婚,而是真正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望。

    《怎麼就,結婚了》是一部愛情小品電影,男主角鄭成碩為了「愛情金錢一把抓」、女主角朴海珠為了「逃離結婚的重擔」,兩人決定展開3年的「契約婚姻」! 沒錯,又是一部談契約結婚的片,從最近開始流行起這樣的題材也可以發現,時下的年青人對婚姻的態度已跟過往不同,開始會去質疑婚姻的必要性,不是為了結而結。 《怎麼就,結婚了》裡就寫實呈現出男、女面對「催婚」這件事所遭遇的不同態度。男性若剛好適婚年齡還不結婚,通常不會被說什麼,反觀女主角朴海珠正值適婚年齡,卻被周遭的親友瘋狂催婚,但還沒遇到真愛的她,真的不想要隨便將就一個男人。 這部電影呈現的是現代人面對「催婚」、以及抱持「不婚主義」的態度,適婚年齡的你應該會在片裡找到共鳴。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 越是將要結婚,越容易互相猜疑。當你們在做婚姻決定時,謹慎會碰撞出更多猜疑。多數人會不由自主地將對方代入自己聽說過的那些結局悲慘的婚姻故事中,懷疑對方不誠實、偏執、控制狂、自戀、黏人、有家暴傾向⋯⋯當然,這些你懷疑伴侶身上存在的毛病都有可能是真的,但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 吵架不好,但不吵架更糟。想要走入婚姻的伴侶們需要學會如何科學地吵架,並最小化其傷害。在你們互相戴上戒指之前,你們可以重點關注一下你們吵架的過程。如果你和伴侶在吵完一架後,依然不拒絕結婚的決定,那就說明你們都知道了該如何控制爭吵。
    • 先投入所有,再決定是否願意一生如此。愛情就像購物,人們都想先試用再購買,可惜婚姻不能「試用」。但你可以先試著投入所有的努力到這段關係中,再決定結果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 學會聰明地維護自尊。戀愛的浪漫在於你可以完全做你自己,愛得瘋狂;但是婚姻關係卻少了一絲夢幻,多了一些現實。你不能任性地做自己了。你要學會控制你的脾氣,給另一個人騰一些空間。
  2. 2017年4月24日 · 35歲結婚並已懷孕的皮雅薩指出她身邊大多數的女性朋友都在28歲左右結婚然而10年之後這些朋友裡面已經有一半的夫妻離婚。 自在的選擇最好. 此外,在皮雅薩的訪問經驗中也提到,在印度,女性的婚姻通常由家長安排,由不得自己選擇,然而在20多歲時曾被安排婚姻最終以離婚收場的女性,當她們在30歲時再度被安排婚姻時,普遍都表示他們更滿意後者的婚姻關係,並更能舒適地與現任丈夫相處。 對於此現象,美國伴侶研究所皮爾森博士(Peter Pearson)解釋道,「一定年齡後,女性往往會有更成熟的心靈,也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進而能更正確找出適合自己的伴侶」。

  3. 2015年12月7日 · 1. 婚前同居,並不會解決現有的問題. 事實上,還可能讓事情變得更糟。 如果你們常常吵架,為了承諾過的事爭吵,就算沒住在一起就已經常常感到不愉快;那麼同居可能會讓這段感情毀滅——特別是那些為了要不要結婚而爭執的情侶。 和一個不想結婚的人住在一起,並不會讓他變的想結婚 ;和一個想婚的人住在一起,也無法改變他們想結婚的念頭。 「他們不會改變心意的,」 McGrail 說:「如果一方需要真正的承諾,而另一方並不想要;那麼,透過共同生活來改變這種情形的機會非常渺茫。 2. 先談談你們的現況. 同居的目的應該一開始就很清楚了;這會只是一段試驗期,還是一輩子的事情? 彼此對未來的計畫是什麼? 「我認為,對你們這段感情的現狀進行討論,是很重要的。 」Alpert 說:「我們現在處於什麼階段?

  4. 2019年5月15日 · VO 精選好書 2019-05-15. 圖片來源: Pexels 。 《VO》導讀: 原本相愛的兩個人,為何在結婚以後變得越來越無法忍受對方呢? 曾經與先生十分恩愛的韓國女生朴是炫,在婚後與先生爭吵不斷,於是他們決定「休婚」——不是離婚也不是單純的分居,而是讓彼此從婚姻關係中暫時休息,在沒有放棄夫妻感情的前提下分開居住。 她也在休婚期間,對於婚姻有了不同於以往的體悟。 (責任編輯:翁筠茜)

  5. 2017年11月8日 · 是什麼讓這層依賴消失?. 又是什麼讓他毅然決然決定離開?. Levinger指出, 吸引力 (attrac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障礙 (barriers to abandoning it)、以及 更好的對象 (presence of potential alternatives) (Levinger, 1999)等三個因素將決定他是留或是走。. 正因為你原先期待從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