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麥明詩結婚 相關

    廣告
  2. 由專業律師證婚監禮,全包套餐$1900起,一站式代辦註冊手續,全港12間婚禮中心,方便快捷。 本行曾獲《新人至愛婚姻監禮人服務》大獎,憑著專業及貼心服務,獲得廣大客戶肯定和認同。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2日 · 前港姐麦明诗及其兄长,早前再以首置身份入市购入长沙湾宇晴轩3座高层C及D室相连单位,悭税逾188万元。 麦明诗两兄妹於前年中购入屯门菁隽3个单位,前者於今年初将前年中所购屯门菁隽单位业权内部转让予其母后,最近便再以首置身份入市,斥810万元买入长沙湾宇晴轩3座高层C室。 其兄所持的菁隽两个单位,於去年底已沽出一个,另一个则内部转让予其父,今次以868万元购入D室单位。 两人今次只须缴付楼价3.75%的印花税,即合近63万元;若果以非首置身份则须付楼价15%的新住宅印花税,即约251.7万元,换言之,两人今次悭税近188.8万元。

  2. 2024年5月30日 · 令外界大感震惊的是,同年12月,崔泰源在报纸发表公开信,承认出轨金熙英并育有一名6岁的私生女,与妻子卢素英关系持续恶化,早前已谈论过离婚细节。 但卢素英对此予以否认,坚称要守护家庭。 韩媒称,崔泰源在2003年第一次被捕后,与当时担任心理咨询师的金熙英相识,两人同居并生下女儿。 (韩联社/彭博社)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3. 2024年5月30日 · 【10:01】被告栏有陈志全、黄碧云、杨雪盈、何启明、郑达鸿、柯耀林、李予信等人,部分被告变化较大,如彭卓棋短发造型,身型消瘦。 林卓廷、梁国雄、邹家成等被告进入被告栏,向旁听公众挥手。 【09:50】民主党前主席刘慧卿、民主党主席罗健熙等人到场旁听。 早前31名被告认罪,包括林景楠、伍健伟、戴耀廷、区诺轩、锺锦麟、赵家贤、梁晃维、徐子见、岑子杰、毛孟静、刘泽锋、黄之锋、谭文豪、李嘉达、谭得志、胡志伟、朱凯廸、张可森、黄子悦、尹兆坚、郭家麒、谭凯邦、刘頴匡、杨岳桥、岑敖晖、王百羽、袁嘉蔚、冯达浚、吴敏儿、范国威及吕智恒,其中伍健伟和林景楠原表示拟不认罪,但分别于去年11月的案件管理聆讯,及上月的审前审核改为认罪。 责任编辑:李孟展.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4. 2024年2月14日 · 首先,罗奇称,2019年修例风波导致中央为香港立国安法,削弱了香港的自治。 这个理由完全是建基于其个人的偏见。 两年前,罗奇还称由于国安法“他再也不会踏足香港”,若是一个严谨理性的学者,又岂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事实上,国安法不仅没有削弱香港的法治,而是在巩固香港的法治,维护香港的稳定发展环境。 我们可以设想,假若没有国安法、黑暴持续至今,香港机场瘫痪、交通瘫痪、游客绝迹,GDP能有如今的增长速度? 罗奇以香港股市较1997年时只升了5%为由,攻击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这种观点也是极其狭隘的。 判定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只看单一数字,香港股市的表现受各种因素影响。

  5. 2020年4月20日 · 香港会不会变? 如果照有些人的所作所为,不要“一国”,只要“两制”,或明或暗搞“港独”,甚至与西方反华势力沆瀣一气,拚着命诋毁和颠覆内地的一制,这样下去,不用说2047,能不能50年不变,恐怕也要打问号了。 现在谈2047为时尚早,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可以成为思考“变与不变”的参照系,这就是基本法序言中所讲的“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 当年确定实行“一国两制”且50年不变,考虑的就是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 50年后变不变,肯定也要看香港那时的历史和现实情况。 到了2047,如果国家和香港都繁荣稳定,基本法得到有效贯彻,“两制”相安无事、相得益彰,“一国两制”当然就会延续。 “50年不变”写入了基本法,有法律的严肃性,但不妨把它理解为“长期不变”的另一种表达。

  6. 2021年6月20日 · 二〇〇六年十月二十八日,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霍英东逝世。 新华社消息中一句“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道尽其精彩一生。 如今,霍英东虽故去十多年,但与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合作,已成为霍家三代人的传承。 霍英东曾每周乘船前往广州南沙,与工作人员一起踏遍南沙大小山头,思考、策划发展大计。 /资料图片. 打破封锁. 七十年前,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最严酷的禁运政策,禁运种类达两千一百多种。 从事运输业的霍英东毅然选择与共产党合作,冒巨大风险将物资辗转运往内地。 霍英东长子霍震霆当时仅五六岁。 在他记忆中,父亲那时很瘦,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但我父亲很坚持,对国家有利的事,他一定会做。 次子霍震寰告诉记者,在别人看来,霍英东是“最笨的”。 “因为他运输的是最便宜、赚钱最少的。

  7. 2018-09-29 03:16:54 大公报. 字号. 如之前所说,我有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和文学。 这个研究兴趣的发现,主要还是得益於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六年的本硕连读。 “国学”这个专业设置,避开了西方现代学术的分科方式,也就是说,在这裏,我们进行的是当下很流行的所谓“跨专业”、“跨领域”的学习,毕竟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像今天将学术劃分为文学、哲学、历史学等,如此泾渭分明的科目,而是彼此贯通,同时内在自成体系。 硕士一年级的时候,我与同门随导师到天津做田野调查,在参观“饮冰室”之时,留意到梁启超在美学方面的研究,顿生兴趣。 随后,向导师请教,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渐确定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即关於梁启超美学思想的中国古代文化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