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9月15日 · September 15, 2020. 血壓只是下壓 (舒張壓)≥90mmHg),而上壓收縮壓正常(<140mmHg),也是高血壓一種又稱單純舒張期高血壓。 這樣的病人以男性中青年居多,血管彈性還不錯,但是緊張度過高,是由於體內交感神經的興奮、張力過高引起體循環周圍血管阻力增加,常常會有精神緊張、情緒焦慮、心率增快、睡眠不佳等。 早期可能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僅僅會在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後發生血壓升高,並在休息後恢復正常。 隨著病程延長,血壓明顯的持續升高,逐漸會出現各種症狀。 若不加以干預治療,病情繼續發展,收縮期和舒張期血壓都會升高。 關鍵詞 : 中醫 , 壓力 , 浸大中醫 , 高血壓.

    • Page 4 of 5

      血壓只是下壓(舒張壓)高(≥90mmHg),而上壓(收縮壓) ...

    • 腸胃及肝臟科

      腸胃及肝臟科 :都市人食無定時,容易觸發腸胃病,不妨改善 ...

    • 中醫九型體質

      中醫 九型體質 Michele Ho December 11, 2023 Michele Ho ...

    • 浸大中醫

      中醫治療尿路感染|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臨床部中醫臨 ...

    • 骨科

      中醫4 大療法治坐骨神經痛 筋骨失養可靠敷貼針灸通經絡 ...

    • 耳鼻喉科

      中醫 九型體質 養生治未病 照住銀髮族 自然療法 飲食新知 ...

  3. 2018年8月31日 · 2018年8月31日. 如血壓只有下壓舒張壓≥90mmHg),上壓收縮壓正常(<140mmHg),也屬高血壓又稱單純舒張期高血壓。...

  4. 中醫治療高血壓和一般療法不同的是中醫對待高血壓的看法並不一樣很多人把高血壓視為疾病但正如上邊提及以現代研究的方式仍然無法得知高血壓的病因為何所以比起疾病」,高血壓其實更接近一種病徵」,這和中醫治療疾病的角度不謀而合。 中醫看病,講求的是「辨証論治」,以簡單的方式來說,中醫把所有疾病都分為表、里、寒、熱、虛、實、陰、陽等。 以流感作為簡單的例子,不同病毒引起的流感需要用不同的疫苗或抗生素;但如果以中醫的方式治療,則取決於病人的表現,例如發熱嚴重的是「風熱証」,怕冷明顯的是「風寒証」,即使致病的病毒並非相同,並不一定會影響中藥的效果。 這種治病的方式使中醫在無法確定病因或致病因素時,仍能發揮一定的療效,這就是中醫的特點之一。

  5. 2020年3月9日 · 中醫根據高血壓主要徵狀如面紅目赤頭暈頭脹頭痛視物昏花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脈弦而有力等常將高血壓辨證為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痰瘀互結等證型。 治療上常採用平肝潛陽、育陰熄風、活血化痰等治療方法,使機體達至陰陽平衡。 我採用一張治療高血壓的通用處方,臨牀上取得較好降壓效果,如與西藥配合,效果更佳。 高血壓通用處方: 生石決明30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生代赭石30克(先煎),生珍珠母30克(先煎),生地黃15克,白芍12克,玄參12克,天麻9克,鉤藤12克(後下),杭菊花10克,牛膝12克,桑寄生15克,丹參15克,葛根15克,甘草3克. 加減:如形體肥胖,痰多,舌苔厚膩者,加瓜蔞10克,膽南星6克,橘紅6克,法半夏9克.

  6. 2020年9月15日 · 單純下壓升高也是高血壓也有心腦血管病的風險也會嚴重損害患者心腎功能比如初期無症狀的也往往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明顯增加)。 患者需要儘快改善生活方式如減重限鹽戒煙緩解精神壓力解除緊張焦慮的情緒改善睡眠避免熬夜同時早期中醫治療介入運用非藥物中醫療法或中藥調整氣血陰陽之偏倚可以使經絡臟腑功能回復正常有助於血壓降低。 中青年往往由於工作緊張繁忙、情志不遂,肝氣不舒;或過食肥甘厚味、多食少動,脾胃積滯,內生濕熱;或性情急躁、肝陽上亢;或起居失常、晝夜顛倒、耗傷肝腎。故中醫病機表現為虛實夾雜,而又以實證為主,多見木鬱土壅, 氣滯血瘀或痰濕阻滯。 輕型高血壓患者首選非藥物中醫療法,例如:太極、氣功,或簡單從放鬆、腹式呼吸入手,也可以採用指壓按摩、針灸、食療等。

  7. 內容. 「三」成因. 「三」引發的病症. 中醫看法. 養生食療. 高血壓. 上(收縮) 代表心臟收縮泵血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 下壓(舒張壓) 代表心跳之間心臟放鬆時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 血糖. 血糖過高會引致脂肪及蛋白質代謝紊亂. 有機會導致糖尿病. 血脂(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容易積聚在血管裡. -預防血管閉塞和破裂. 高血壓. 2014/15 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15-84 歲人士從自述或在身體檢查時量度發現患有高血壓的總患病率為27.7% , 其中47.5% 在人口健康調查前未被確診。 高血壓的總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持續上升, 比例由15- 24 歲的4.5% ,上升至65-84 歲的64.8%。

  8. 2023年5月14日 · 中藥對高血壓的治療方式通常是多維度的它們不僅可以針對症狀進行治療還能調節整體身體狀態以達到長期穩定的降壓效果常見的中藥降壓劑型包括中藥湯劑中藥丸劑中藥顆粒和中藥貼敷等。 這些劑型在中藥治療中具有廣泛的應用,並且在降低高血壓方面顯示出一定的效果。 中藥成分對降血壓的作用機制是多方面的。 首先,一些中藥成分具有降低收縮血管的作用,可以減少心臟對血管壁的壓力。 此外,一些中藥成分還具有利尿作用,可以促進體內多餘的液體排出,從而減少血管內的液體量,進一步降低血壓。 此外,中藥還可以通過調節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改善全身的狀態,進而對高血壓產生積極的影響。 儘管中藥在降血壓方面有一定的潛力,但對於中藥的研究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