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15日 · 藥方以二陳湯為基礎化痰祛濕),再配以疏解外感及調整胃腸的芳香揮發性藥劑而成。 目的就是排濕,用芳香、利水、溫燥的藥物將人體多餘的垃圾排出,提升自我恢復能力,創造一個乾燥環境。 適用於消化系統弱的人,感染新冠後會怕冷,同時有嘔吐、腹瀉、腹脹。 按說明書服用即可。 對於沒有感染的人,平時消化系統又不好,舌苔厚膩,可以2至3天吃1次,給體內創造良好環境,這樣就算感染了病情也會比較輕,或恢復得快。 至於金花清感顆粒和連花清瘟膠囊,前者是偏重熱,病人感覺惡寒輕或不惡寒,甚至怕熱、咽紅咽痛、鼻塞流涕、口渴、咳嗽或咳而有痰等,舌質紅,苔薄黃。 後者用於發熱或高熱、惡寒、肌肉痠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咽乾咽痛等,舌偏紅,苔黃或黃膩。

  2. 2020年5月18日 · 藥性平和的祛濕中藥,如白朮、茯苓、扁豆,和有補益健脾作用的中藥,如淮山、黨參、黃芪,都常用於祛濕湯水。 要紓緩因天氣潮濕多雨而引起的筋骨痠痛、疲倦乏力、胃脹脘痞,可飲用粉葛扁豆茯苓瘦肉湯。

  3. 2024年4月15日 · 痰濕蘊結者可通過化痰祛濕的辦法減輕身體痰濕積聚有助促進氣血運行和改善脾胃運化常用方藥如二陳湯半夏陳皮瓜蔞等脾胃氣虛者可通過健脾補氣改善運化提升體力常用方藥如補中益氣湯黃芪黨參淮山等

  4. 2023年5月22日 · 巧用具有利水化濕的中藥茯苓薏米冬瓜皮玉米鬚砂仁草果陳皮白朮等煲湯或泡茶飲用均可起健脾利濕調節胃腸的作用. 藥膳調理:土茯苓祛濕湯. 材料:土茯苓300克,赤小豆、扁豆各30克,瘦肉300克/豬脊骨600克,蜜棗3粒,陳皮1角. 做法:1. 赤小豆和扁豆洗淨,用水浸泡2至4小時. 2. 瘦肉/豬脊骨汆水. 3. 土茯苓切塊後洗淨、汆水. 4. 把所有材料放入鍋裏,加2公升水煮沸,轉中火煲約2小時. 5. 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劉玉萍(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

  5. 2021年3月22日 · Share. 甲藏真菌——真菌接觸皮膚裂縫或甲牀傷口,便有可能造成感染形成灰甲。 真菌藏於甲內繁殖,致甲面混濁、變黃或變灰、變厚或變脆,甚則令甲板變形。 (設計圖片,metamorworks@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春風吹起,濕度飈升。 在溫暖潮濕的環境,甲癬容易發作。 甲癬(灰甲)是個既影響指甲外觀,也可帶來不適徵狀的感染性皮膚病。 中醫認為灰甲的發生與氣血不足及邪有關,正氣不足容易受到感染,病情反覆難癒,容易復發。 針對屢醫不效的灰甲,除要注意正確用藥及妥善護理外,配合中藥扶正,增強體質,有助戰勝病邪。 灰甲醫學名稱為「甲癬」(Onychomycosis),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

  6. 2021年4月5日 · 木棉花不是祛濕首選,潘咨遐設計兩款食譜,用效果較溫和藥材入饌,一掃濕氣。如有疑問,宜先諮詢中醫。 茯苓陳皮粥 功效:健脾利 材料:茯苓15克、粳米200克、陳皮6克、冰糖適量 做法: 1.陳皮刮囊,洗淨

  7. 2021年6月28日 · 功效:驅風祛濕、益氣舒筋. 相關字詞﹕ 每日明報-健康. 【明報專訊】夏季天氣炎熱,潮濕多雨,加上頻繁吹冷氣或受劇烈溫差刺激,對長者來說,容易因正氣不足再加上感受外邪而引致痛症。 要改善長者夏日「周身骨痛」的問題,可藉驅風散寒,輔以益氣扶正,透過增強體質來增加身體對於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1. 相關搜尋

    袪濕沖劑袪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