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傅雷家書 》是編纂 傅雷 、 朱梅馥 夫婦致兒子 傅聰 、 傅敏 書信 而成的 書信集 。 此書由出版家 范用 促成,傅敏編撰,1981年8月由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社第一次出版,書中英文及法文書信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金聖華 翻譯。 內容 [ 編輯] 《傅雷家書》收錄了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寫給他們的兒子傅聰和傅敏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 [1] 。 內容大約寫於1954年1月到1966年5月(幾乎直至傅雷夫婦去世前)。 由於 文化大革命 的破壞,寫給傅敏的家書遭損毀,因此此書主要收錄傅聰保存在中國國外的書信。 《傅雷家書》成書之後流傳甚廣。 根據傅雷自己所說,寫信的主要目的是: 討論藝術以及中國古典文化; 激發青年人的感想; 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

  2. 根據傅雷自己所說寫信的主要目的是讨论艺术以及中国古典文化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指导儿子的生活。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 [2] 第一封信. 1954年因傅聰赴 波蘭 參加在 華沙 舉行的第五屆 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1月17日其全家在 上海火車站 送別傅聰,而第一封家書日期注為“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 [3] 獲獎情況. 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 參考文獻. ^ 1955年5月11日即超过7000字. ^ 明全, 周. 傅雷家教薪火相传. 语文报. 2013年3月11日, (2013年第10期) (中文(简体)).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说……这就是傅雷写信的主要目的。 ^ 傅雷.

  3. 2020年2月3日 · 2020-02-03. 《傅雷家書》 作者:傅雷、朱梅馥、傅聰.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傅雷的長子傅聰於1954年開始赴波蘭留學,隨後又在西歐一些國家訪學,專攻鋼琴。 從那一年開始,傅雷便以書信的方式對兒子進行教育,直至1966年6月。 傅雷的次子傅敏將這些書信編成一部傅雷家書》,流播坊間影響頗大。 通覽全書之後,只覺得傅雷最吸引人們眼球的教育方法是堅持不懈地向兒子灌輸中國文化。 具體的做法又分三種。 一是在書信中引用中國的古詩古文,二是在書信中議論中國的哲學、文學、藝術,三是寄送中國的典籍、畫冊、拓片。 先說引用中國古詩文。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內容簡介. 經典倫理的故居家書貫穿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傅雷夫婦最後的生命歷程記錄了傅聰從鋼琴學童成為世界級鋼琴家的學習過程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被譽為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金庸)”。 兩代人雙向交流的文字實錄早期傅雷家書未收傅聰回信以後雖有零星收錄但仍以父親的獨白為主。 本版首次選入傅聰家信13通,並精選編排,與傅雷家書緊密呼應,語境更完整、內容更連貫。 嚴肅不失親切,深刻不離日常歷年刊行之《傅雷家書》偏重文化藝術的長篇論述,深刻厚重。 本版則突出“人倫日用”,特別是寫給兒媳彌拉的英法文信,以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展現傅雷“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生活準則,輕鬆溫馨。

  6. 傅雷家書 》是编纂 傅雷 、 朱梅馥 夫婦致儿子 傅聪 、 傅敏 书信 而成的 書信集 。 此書由出版家 范用 促成,傅敏編撰,1981年8月由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社第一次出版,書中英文及法文書信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金聖華 翻譯。 內容 [ 编辑] 《傅雷家書》收錄了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寫给他們的儿子傅聪和傅敏的186封书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 [1] 。 內容大約寫於1954年1月到1966年5月(几乎直至傅雷夫妇去世前)。 由於 文化大革命 的破壞,寫給傅敏的家書遭損毀,因此此書主要收錄傅聰保存在中國國外的書信。 《傅雷家书》成书之後流傳甚廣。 根據傅雷自己所說,寫信的主要目的是: 讨论艺术以及中国古典文化; 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7. 2023年12月17日 · 傅雷家書是傅雷朱梅馥傅聰創作的書信集編者是傅敏。 《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傅雷家書》的出版是當時轟動性的文化事件,多年來一直暢銷不衰。

  8. 傅雷家書是當代經典家書十年前曾經暢銷香港全新增訂本增加了八萬多字是紀念傅雷朱梅馥夫婦在文革期間憤然棄世四十周年的有歷史意義的新書做父母或者老師讀該書都會深受感動都會受益無窮。 《傅雷家書最了不起的是他從最根本最本質的方面去教育兒子即培養兒子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人格寬大的胸襟。 他培養兒子愛自己的民族,愛中華文化,愛親人,品格要高尚,做人要真誠。 他的名言是:「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才是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 」做父母或者老師讀該書都會深受感動、都會受益無窮。 傅雷不但有高尚的尊嚴和人格,而且對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都鑽研精深,互為打通,他的藝術品味和藝術鑑賞力也是極少人能及得上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