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9日 · 永誠. - 2021-06-09. Fitz > 生活 Life >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早前進行一項「 史上第一個挖鼻孔研究 」,發現有超過90%被訪者有挖鼻孔習慣。 而呢個壞習慣,原來足以影響健康! 研究團隊以抽樣方式,向1,000名美國人派發問卷,結果發現: 91% 受訪者承認有挖鼻孔習慣; 75% 受訪者覺得呢個習慣好平常; 1.2% 受訪者每個鐘都會挖一次鼻孔; 0.2% 受訪者試過鼻孔發炎; 約20% 受訪者亦有咬指甲等壞習慣。 研究團隊將「挖鼻孔」習慣正名為 Rhinotillexomania,負責研究嘅教授 Jefferson 強調,挖鼻孔唔單止係壞習慣,更有可能係精神問題,如果唔加以管理或治療,會引起更嚴重嘅心理隱患。 屎有助身體免疫力.

  2. 2017年6月29日 · 症狀包括. 突然或反覆發作的癢不適、噴嚏、流鼻涕清稀量多、鼻塞、液倒流、咽喉癢痛、頭目昏脹、眼睛紅腫痕癢,流眼水等。 部分患者可見嗅覺減退、耳鳴、聽力障礙等,嚴重者可演變成鼻竇炎、鼻息肉、氣管敏感、哮喘發作。 檢查可見膜腫脹及下甲肥大濕潤,局部充血色紅,微細血管顯現。 主要成因. 先天性氣管疾病. 鼻腔對天氣變化、花粉、塵埃或特定致敏原產生過敏反應,尤其是於天氣炎熱時,常常出入冷氣場所其溫度及濕度反差較大,使患者鼻黏膜血管猛然收縮,誘發敏感。 後天性致敏原因. 如空氣污染、藥物、花粉等致敏原的長期刺激而致病,當致敏原進入身體後,與抗體「免疫球蛋白E」 (IgE) 結合,引致肥大細胞 (Mast cell)釋放組織胺 (Histamine),刺激免疫系統產生連串的過敏反應。

  3. 2024年4月9日 · Published by Fitz中國組 on 2024-04-09. 事主在這條溪澗感染水蛭. 日前,深圳市民陳先生行山後,發現鼻腔甚為不適,並且狂流鼻血。 他到寶安區中心醫院檢查,醫生從其鼻腔底部取出一條約7-8厘米長的水蛭。 陳先生表示,在攀登山腰時因口渴將清澈溪水洗臉及漱口,回家後連續數日鼻血不止,並感覺鼻腔有異物蠕動。 經過醫生檢查發現,一條正從皮膚血管吸血的水蛭藏匿於鼻腔深處。 取出水蛭後,陳先生所有不適立即消除。 醫生提醒市民,春季為寄生蟲繁殖季節,即便是清澈溪水也可能潛藏寄生生物。 今次事件,估計是陳先生在溪水中吸入水蛭幼蟲導致。 當局呼籲外出時應避免直接用溪水、河水進行洗漱,以防寄生蟲侵入人體。 被水蛭叮咬處理方法. 水蛭叮咬獵物吸取血液.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9年2月9日 · 一般的象鼻蟲都很細小。. 象鼻蟲可從它又長又滑稽的喙辨認出來。. 它長得十分可愛,但真是甲蟲中的一類。. 這裡有一隻寬象鼻蟲 (Broad-nosed weevil) 正在朝看我。. 象鼻蟲總科包括長嘴象鼻蟲 (snout beetles),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品種。. 看到它們長長的鼻子,你 ...

  6. 2017年7月14日 · 常見病因. 體質虛弱,勞累過度,頸項肌肉柔軟度減低. 枕頭過高或過低,使頸項肌肉過於緊張或承托力不足. 睡姿不良,肌肉未能於睡覺時得到適當的放鬆. 睡覺時頸肩部暴露,感受風寒,氣血凝滯,經絡痹阻,肌肉拘攣疼痛. 頸部突然扭轉或肩部負重後,致局部肌肉扭傷或痙攣,明顯外傷史. 症狀表現. 一側或兩側胸鎖乳突肌痙攣,僵硬緊張,疼痛及壓痛,重者可波及斜方肌與肩胛提肌等. 患者頭向患側傾斜,下巴轉向健側. 頸部屈伸,側屈,轉動活動明顯受限,尤其是患側,疼痛甚至放射至頭部,上背部,上臂部. 如有外傷史,建議患者照X光以排除骨折,脫位及頸椎病. 局部肌肉按摩. 輕揉按摩疼痛局部,不宜用強烈手法,尤其是疼痛甚者及不能轉動頸部者。 落枕主要涉及以下肌肉:

  7. 2016年8月10日 · 「堅持」就好似男人隨身袋入面包紙巾,平時唔用亂咁放,到打完個吃啑要搵嘢抹 ,係永遠唔會搵到!態度決定一切,平時唔「堅持」,落到賽場就會輕言放棄。 師父,明白了。 後話之二:男神的歸宿 做完訪問,15分鐘之後,發覺自己問漏嘢 ...

  8. 2022年8月28日 · 越野跑殿堂級盛事 UTMB 8月26日展開,今年賽事被喻為疫情後最強參賽陣容,果然選手之間有惡鬥。結果,「K神」 Kilian Jornet 以破紀錄時間四度稱皇,而女子組 Katie Schide 在奮戰下勇奪后冠,同時贏得唔容易。 UTMB 全程約171公里,總爬升10,000米,限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