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你認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到底在哪裡?感覺得到、說的出來,但你能用一張圖就說得透徹嗎?一位華裔插畫家 劉揚(Yang Liu ),對於東西方文化比較,則是擁有相當犀利的眼光跟觀察,這樣的能力也與她的生活經驗有所相關。

  2. 2017年4月17日 · 一張圖看懂蜀漢亡國的真相──姜維擋下曹魏10萬大軍,為何後主劉禪還是輕易投降?.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三國末期曹魏滅蜀的故事非常精彩,身為孔明大弟子的姜維為何阻止不了蜀漢滅亡?. 有人認為姜維北伐窮兵黷武,必須負起亡國的責任 ...

    • 「露」與「不露」──在人群裡尋求自我的支點
    • 重點不是「我們在哪裡」,而是「我們」──Youtuber 與觀眾間的歸屬感
    • 精確地「漫不經心」──在「正式」與「非正式」間擺盪
    • 非正式的擴張──傳統媒體「Youtuber 化」

    「一個人獨處,很少人耐得住寂寞。我所觀察到現代人是不甘寂寞的,不甘寂寞而且不安於室。」裴元領認為,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是一個需要隨時有聲音陪伴自己的年代,舉例而言,通勤途中所見戴著耳機的低頭族,已是再平凡不過的景象。 科技的發展使生活佈滿視覺與聽覺的衝撞,我們很難想像現代人可以活在一個沒有音樂,或是沒有任何影像的情境裡面。 只要處在無聲之中,人們就會開始焦躁不安,而開始找點聲音或做點什麼,希望自己與他人產生連結,卻又不希望透露太多隱私。在這樣雙重的糾結之中,「影音」正好成為向眾人適度揭露自我的理想媒介。 不過,要選擇揭露什麼樣的自我,卻也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人總是在想與他人「相似」和「相異」間拉扯,換言之,如果與他人完全一樣就顯得自己毫無特色,但要承認與他人完全不同,卻也是極為困難的事。 因此...

    「YouTuber 不是真的『生產』了什麼給觀眾,而是『交換』了什麼。」裴元領說,人在互動的過程中,靠太近怕被看穿,離太遠又覺得疏離,因此 YouTuber 透過影像,與觀眾在適當的距離間產生了「交換」。縱然 YouTuber 會因觀眾的點閱而帶來產生某種程度的收益,但這個「交換」並非指金錢的交易,而是因為共同的興趣在拍攝與觀看中產生「部落化」(註 1)的現象。 然而,在部落化所形成的複雜網絡中,擁有不同嗜好的族群是否會因此產生過度密切聯繫?對此,裴元領持保留態度。他認為,部落化使少數的人群聚在一起,但不會無限擴大,當人們找到一個與自己興趣相符的部落,便可能將所有注意力投入於部落裡的共同興趣,減少對於其他議題的關注,進而覺得部落所感興趣的事物即為天下大事。 在特色相異的族群中,大家並不是用友...

    若視 YouTuber 為時代中所產生的社群媒體,那他們與過往的表現形式有何不同之處?裴元領透過 MV 的比較,向我們說明不同世代的表演者有著什麼樣的改變。 在80、90年代 Michael Jackson 的MV中,每個舞步都非常到位,絕不容許任何閃失,幾乎與機械訓練一樣,是一種標準化的表演方式。反觀台灣搞笑團體「這群人」的「超瞎翻唱」,表演者以國、臺語翻唱外國流行歌曲,並模仿MV的片段,讓他國流行文化藉由表演者的再現產生笑料。 仔細觀察影片內容可以發現,「這群人」在歌詞改寫、表情、服裝等細節有著一定刻意的設計,卻在其中營造出不經意的「超瞎」情節橋段。同樣是表演者,這就是今日 YouTuber 與二、三十年前的不同之處——設計一種不是很隱晦的暴露,並在呈現的同時,也希望觀眾去注意到這些其實...

    大眾改變了對表演形式的喜好,除了使 YouTuber 在社群媒體中竄起,也讓傳統媒體走向不同的表現方式。 「連 Discovery 都跟著改變了。」裴元領說,Discovery 在過往擁有傳遞知識的權威地位,如今卻受觀眾偏好轉變所影響,讓許多以炫技為主的真人實境秀,取代了原本的知識性節目。 而記者在網上抄新聞,再刻意以誇大的口吻播報,甚至直接在新聞片段中演戲,種種被視為「媒體亂象」的行為,其實亦是資訊產製者想透過非正式地呈現,找尋擁有共同嗜好的群眾,藉此提升自己的收視率。「廣義來講他們也是 YouTuber 。」裴元領以YouTuber 的特色,詮釋了主流媒體近年的改變。 在時空環境的演變之下,片段化與非正式的表現形式被大量運用,操作得宜的 YouTuber 能透過非正式的展演闡述某些正式的...

  3. 2017年7月7日 · 三十歲最喜歡三井跟赤木,因為他們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夢想,還有夢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 先說三井,擁有一票鐵漢粉絲,號稱永不放棄的男人,不下備的8+9射手,「我認真起來連我自己都害怕。 」這種中二名言或許你我都曾經說過。 更讓人害怕的是,我們從來不認真。 「如果我認真寫起小說,幾把刀都不是我的對手⋯⋯」 「還不是家人反對,不然我明明就是當演員的料,隨便演都比那個誰好⋯⋯」 是啊,世上沒有比找藉口、比放棄更容易的事了,自己放棄就算了,還要嘲諷努力的人,彷彿這樣就能好過些。 三井壽也曾經是這樣:國中最佳球員→二次受傷→放棄夢想→去體育館打架鬧事嘲笑別人的夢想.

  4. 2018年5月28日 · 地點 華山1914文創園區「青鳥書店」. 時間 19:00-21:00. 入場 現場繳交150元入場費,附台灣在地茶飲自由取用。. 總報名連結 https://goo.gl/forms/WSZbjdHWe7gmu2nL2. 關於《諸子之書》. 自《傾斜之書》中的〈問聃〉、〈離騷〉,到《擲地無聲書》(該書已絕版)中的 ...

  5. 2016年9月20日 · 原來偏見可以澆滅一個人的夢想——她因為肥胖而被認為「不適合當志工」.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他們當時還是實踐社工系大一的學生,在一次服務性社團國際志工社的志工甄選中,擔任評審的社工系主任問了其中一位同學「是否有三高」;而最後 ...

  6. 2019年10月5日 · 「我現在到全世界各地都過不習慣了。 」他嘆氣。 即便上海店的生意比較好,羅樹德因「過不慣」回台. 圖片來源:上報攝影 張家銘。 家族生意遍布各地,所以羅樹德在美國、英國、上海都待過,但是,每一次他都又回到台灣來。 1998 年,他曾經到上海開店,他說,上海店生意非常好,比台北店更好,可是他最後還是「過不慣」。 2006 年,羅樹德「台商回流」回到台灣來。 「我在上海被騙過好多次。 」他愁眉苦臉地告訴我,比如說,有一次他送地毯去一個客戶家,開門的男人說,等太太回來看看再付錢,羅樹德不疑有他,放下地毯就回去了;第 2 天去原處收錢時,發現全戶都搬空了,匆匆忙忙問隔壁鄰居,鄰居說,「喔他們只是來住2天的,我們這裡沒人認識他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