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英語: The Family Planning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縮寫: FPAHK ,簡稱: 家計會 ),為 香港 非牟利志願機構 ,於1950年成立,致力為香港個人、家庭和社會提倡、推廣及提供「性與生殖健康及權利」,包括 性教育 、 節育 、 避孕 及 終止懷孕 等方面的資訊、教育、醫療及輔導服務,並宣揚「計劃生育,克盡親職」的觀念。 現為 香港公益金 會員社會福利機構。 [1] 歷史 [ 編輯] 家計會灣仔診所.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前身為於1936年成立的香港優生學會(Hong Kong Eugenics League),也是世界上最早為婦女提供避孕服務的組織之一,最初在 灣仔 貝夫人健康院 提供婦女節育診所服務。

  2. 《 兩個夠晒數 》 [a] (英語: Two is Enough )是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在1975年推出的 節育 宣傳片,由 無綫電視 拍攝。 宣傳廣告歌曲則由 黃霑 作曲及填詞, 仙杜拉 主唱。 背景. 1970年代初,香港人口急速增長,而且流行重男輕女、追男丁的社會風氣 [1] ;為推廣節育,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曾創作出「貴精不貴多」(1972年)、「生育有計劃,家庭有幸福」(1973年)等宣傳口號 [2] 。 歌曲. 「兩個就夠晒數」這句口號則由家計會首任總幹事 林貝聿嘉 所構思 [3] 。 1975年,任職於家計會的 周梁淑怡 邀請黃霑鋪延成宣傳歌 [4] ,作曲及填詞均由黃霑負責 [5] ,並由擅長廣告歌的 仙杜拉 所唱 [6] [7] 。

  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兩個夠晒數 》 [a] (英語: Two is Enough )是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在1975年推出的 節育 宣傳片,由 無綫電視 拍攝。 宣傳廣告歌曲則由 黃霑 作曲及填詞, 仙杜拉 主唱。 背景 [ 編輯] 1970年代初,香港人口急速增長,而且流行重男輕女、追男丁的社會風氣 [1] ;為推廣節育,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曾創作出「貴精不貴多」(1972年)、「生育有計劃,家庭有幸福」(1973年)等宣傳口號 [2] 。 歌曲 [ 編輯] 「兩個就夠晒數」這句口號則由家計會首任總幹事 林貝聿嘉 所構思 [3] 。

    • 綜合家庭服務
    • 調解服務及離異家庭服務
    • 兒童服務
    • 青少年服務
    • 長者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
    • 專項服務

    本着「兒童為重、家庭為本、社區為基礎」的服務理念,提供整合服務,包括預防、支援和補救服務等,以加強個人和家庭的抗逆力,以及促進各人預防和應付各種困難和挑戰的能力。 家福會轄下有6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分別位於北角、深水埗、觀塘、將軍澳及葵涌、油塘,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全面的專業家庭服務,協助家庭處理各類問題、發展個人及家庭潛能、強化家庭功能、提高對家庭抗逆力,並且推動社區互助的精神,致力建立和諧社會。 1. 綜合家庭服務 1.1. 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1.1.1. 服務對象:個人及家庭,特別是弱勢社群,包括單親家庭、少數族裔、新來港及低收入家庭 1.1.1.1. 家庭輔導組:透過個案輔導、家庭危機處理及治療小組等方法,協助有困難的個人和家庭。 1.1.1.2. 家庭支援...

    為分居及離異家庭提供多元化服務,透過家事調解支援有需要家庭以平和理性態度處理離婚及相關事宜,使雙方及子女的利益同被顧及;同時鼓勵離異父母建立「兒童為本」精神,透過共享親職及穩定的親子聯繫,協助兒童適應家庭轉變。 1. 調解中心 1.1. 於1997年開展家事調解服務,幫助分居 / 離婚人士以和平理性的態度處理爭議,達成雙方接納的家事調解協議。本會繼而於2001年設立調解中心,統籌和推展家事調解及社區調解服務,以解決家庭成員之間的各類爭議。中心也積極發展專業調解訓練和為大眾而設的調解教育,促進調解專業的發展和普及化,締造和諧社會。 1.2. 臻和薈調解教育及服務計劃:臻和薈是全港第一所提供調解教育及服務的中心,宗旨為整體社會建立和諧家庭及人際關係,中心目標包括推出調解精神及教育,締造和諧社會文...

    提供兒童寄養服務、幼稚園社工服務、愛心社區保姆服務、兒童課後照顧及支援服務,協助及支援有需要的家庭,促進兒童的成長和發展。 1. 寄養服務及緊急寄養服務 1. 寄養服務:寄養服務旨在安排因家庭問題而缺乏父母或家人照顧的兒童,暫時入住寄養家庭,使他們得享家庭生活及適當照顧,待其家庭情況改善後,返家團聚,或直至有其他較長期的照顧安排。為有需要兒童選配寄養家庭,提供24小時家庭照顧,並提供督導及支援,確保寄養家長的照顧質素和促進寄養兒童的適應。兒童離開服務後,亦提供為期3個月的跟進服務。 2. 緊急寄養服務:緊急寄養服務目的是協助因遇到突發或緊急事故而缺乏父母照顧的兒童,提供即時及短期的家庭式住宿照顧服務,讓他們繼續享受家庭生活,直至他們能與家人團聚或獲得長期住宿安排。寄養期限最多為6個星期。 1...

    藝進同學會賽馬會將軍澳青年坊:家福會的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座落於將軍澳區,服務對象為區內6至24歲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
    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為幼稚園、小學及中學提供駐校社會工作服務及其他服務計劃,以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發揮潛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為有需要的學生和家庭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對象為幼稚園、小學、中學學生及其家庭。
    衝突化解培育服務:回應青少年朋輩間衝突上升的趨勢,家福會透過在學校和社區推行「朋輩調解計劃」、「和平與調解教育系列」、「生命旅程調解教育系列」及「和平動力」計劃,如訓練課程、工作坊、講座、為相關專業人士提供培訓活動等形式,協助青少年以和平及理智方法處理人際衝突,並在校園及社區建立平等相處、互相尊重的文化,反對使用暴力解決問題。服務對象為青少年、家長、老師及相關專業人士。
    青少年精神健康服務:家福會設計一系列的預防性活動,包括個案、咨詢、工作坊、講座、訓練、活動及小組,以配合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需要及發展,並強化他們的支援網絡及系統,以促進他們身心靈的健康成長。
    「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主要針對互聯網普及所產生的新問題,如:沉迷上網、網絡欺凌、網絡代溝、不良資訊泛濫及過量使用智能手機等,家福會設計各種創新及多層次的介入手法,包括教育性、預防性及治療性的活動,並與不同專業的人士合作,深入探討網絡問題。同時由2011年起設有健康上網支援網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網站,定期發佈實用資訊,為全港的中小學教師、學生及家長提供健康上網支援服務,以推...
    特殊教育需要服務:設計不同小組活動,協助主流學校裏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及疑似但未經證實的個案及其家長,包括讀寫障礙、過度活躍症、阿氏保加症等。

    為有需要的長者、家庭及殘疾人士提供家務支援、個人照顧、護理、復康、日間照顧、護老者支援、健康生活推廣及社區支援服務等,讓長者可以按其意願繼續在社區內生活,於家中安享晚年,護老者亦能得到適切的支援。 1. 長者鄰舍中心:家福會的九龍城活齡中心,透過不同服務,包括輔導、家訪、外展、諮詢及轉介服務、治療性及發展性小組、學習及興趣班、專題講座、戶外參觀、旅行、節日聯歡及大型活動、護老物資借用及代購、午膳服務、認知障礙症患者及照顧者支援等,促進60歲或以上人士建立健康、積極、活躍和快樂的晚年。 1. 綜合家居照顧服務:由8隊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提供不同種類的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如護理服務、復康訓練、家居安全及家居改善建議、個人照顧、護送服務、暫託服務、幼兒照顧、洗衣、膳食服務、購物、家居清潔、心理社交支...

    理財教育中心:家福會自 2007 年起開展理財教育服務,並於 2017 年正式成立理財教育中心,透過體驗活動及社交媒體,向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分享正確的理財觀念及實用理財技巧。此外,更從美國引入理財社會工作證書課程 (Financial Social Work Certification),旨在增進業界的理財教育知識及技巧,惠澤社群。
    婦女及家庭成長服務:
    全人專業服務:提供度身訂造的收費服務,致力增進個人身、心、靈健康,提升處理個人、家庭或工作問題的能力。
    家福慈善基金:為接受家福會服務並有經濟困難的人士與家庭,提供短期的經濟援助,幫助他們脫離困境,重建希望。所有申請均由負責社工評估,再遞交基金秘書審核。
  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熱線輔導 或稱電話輔導 [1] 是一種輔導服務,透過輔導探討來電者的處境、問題及危機,並提升來電者的自我認識及發展個人潛能,從而協助來電者克服困難及障礙 [1] 。 對於 抑鬱症 及 懼曠症 的患者,熱線輔導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2] [3] 。 發展 [ 編輯] 主要條目: 生命線 (熱線) 、 戒煙熱線 (英語:Quitline) 、 危機熱線. 1953年英國為提供企圖自殺者的服務而創辦 撒瑪利亞 ,1963年澳洲成立類似組織 生命線 。 熱線輔導則起源於1958年 美國 自殺預防中心 [4] ,當時熱線輔導是為了向企圖 自殺 者提供即時的危機介入。 後來則發展成為 精神病 康復者、問題賭徒、 酗酒 人士、 性暴力 等的支援及輔導服務。

  5. 1982年3月港鐵 港島綫興建佔用修頓球場家計會及隔鄰的貝夫人健康院等政府建築物作為工地以興建灣仔站。 港島綫通車後,政府重新修建修頓球場,成為符合現代標準的運動場地。

  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卓慧敏 (Cheuk Wai Man,1977年 — ), 香港 亞洲電視 前女藝人。 早期曾在 有線電視 電影台擔任主持。 2002年加入 亞洲電視 ,擔任過多個 綜藝節目 主持,也參演過部分劇集。 2009年,卓慧敏與 亞視 中止工作合約。 官司事件 [ 編輯] 2004年,卓慧敏隨同《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III之永恆國度 》劇組赴 番禺 拍攝。 在一場 槍戰 戲中,卓的耳朵被震傷,但她被告知因不符合規定未獲受保。 據卓慧敏所稱,此後四年,受損的耳朵未見好轉,反而引起 憂鬱 症狀。 2008年,卓慧敏入稟 法院 上訴得直,獲准向亞視索賠。 電視劇( 亞洲電視 ) [ 編輯] 2003年 萬家燈火 飾 余如珠. 2004年 子是故人來 飾 Jeanie.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