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屈原列傳》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史記》是中國第一部記傳體的通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種體裁。列傳用以記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跡。

    • 宋玉對楚王問

      譯文 譯文一 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也許有不檢點的行 ...

    •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長,西漢夏陽( ...

  2. 屈原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_司马迁文言文_古诗文网.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 屈原列傳》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史記》是中國第一部記傳體的通史,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帝太初四年共約3000年的歷史,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種體裁。列傳用以記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跡。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 其後 楚 日以削,數十年,竟為 秦 所滅。

  6. 屈原賈生列傳電子全文,全文檢索、相關於屈原賈生列傳的討論及參考資料。 有簡體字版、繁體字版、英文版本。 史記 : 列傳 : 屈原賈生列傳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7. 屈原列传 . 屈原 者,名 平 , 楚 之同姓 [1] 也。 为 楚怀王 [2] 左徒 [3] 。 博闻彊志 [4]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 [5] 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6] 。 怀王 使 屈原 造为宪令, 屈平 属草稿 [7] 未定, 上官 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 不与,因谗之,曰:“王使 屈平 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 伐其功 [8] 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 屈平 。 屈平 疾 [9] 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8. 《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 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 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 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 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 」楚使怒去,歸告懷王。 懷王怒,大興師伐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