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2日 · 前幾天,我也在自己的帳號中獲得 AI 生成圖片新功能,馬上實際試試看,發現 ChatGPT 的 DALL.E 3 除了圖像品質提升外,還有一些特殊應用可以超越我已經使用了半年以上的 Midjourney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一一分享這些特殊應用案例。. 之前我在電腦玩物已經 ...

  2. 2018年9月12日 · 這套方法中,有一個重點是: 「根據自己的年度目標來寫日記,看看自己每天做了什麼跟年度目標一致的行動」。 這個想法,終於讓我知道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來介紹「格志日記」。 「格志日記」目前只有 iOS App ,雖然可惜,但他的寫日記方法,或許可以根據你慣用的工具,移植到你自己的日記載體中。 在「格志日記」裡,預先設定好多個「 格子 」,每個格子中一個「 問題 」,讓你根據問題來回答自己今日做了什麼相關的事情,這樣就不怕日記沒東西可以寫。 但是,比起日記沒東西可以寫,更重要的是日記要寫出對自己有意義的東西,甚至是對未來有幫助的東西。 這時候,我就參考永錫書裡的方法,把每天的日記問題,設定成「 跟我的年度目標有關 」。

    • 張家輝1
    • 張家輝2
    • 張家輝3
    • 張家輝4
  3. 2018年9月7日 · 這八篇故事,正是本書方法論的最佳驗證。 本書的日記方法論: 這本書最終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日記方法論。 你可以在章節編排上看到他的結構,但我這裡用不一樣的角度,重新幫大家看到方法論深沈的意蘊。 首先是「SLOW(慢)日記法則的三重性」。 第一重是要怎麼寫出能檢視人生的好日記? 這是本書第一部中所討論的,個人寫日記的SLOW法則。 第二重是如何能夠維持長期的寫日記習慣? 累積得愈久,反饋的能量愈大,這是本書第三部用SLOW法則延伸出來的習慣養成方法。 第三重是永錫令人驚豔的又一個獨創,他將SLOW日記法則擴充到他的企業顧問領域,在真實企業中帶領團隊去每日覆盤,並創造工作上最強大的溝通、目標訊息流,這是本書第四部分的重點。

  4. 2021年8月28日 · 「 SilentNotes 」是一款免費、開源的筆記軟體,以 Windows 電腦端的單機軟體為主,也有推出 Android App ,強調不收集個人資訊、免費使用、數據資料都由自己保管。 如果需要同步,也支援利用我們自己的雲端硬碟或 FTP 進行網路加密同步。 我們可以到「 SilentNotes 」網站,下載提供的 Windows 軟體或 Android App 。 安裝後並不需要任何註冊帳號的動作,如果要當作單機軟體使用,那麼立刻就能上手。 新增一便利貼筆記後,有基本的大綱格式,可以幫我們筆記大多數的文字型資料。 也有獨立的待辦清單便利貼,可以幫我們規劃待辦事項。 而便利貼牆上的便利貼都可以自由排序整理。 如果說想要跨電腦裝置、電腦手機端同步,設定上也非常簡單:

  5. 2016年10月30日 · 之前我在電腦玩物介紹過不同平台的甘特圖軟體,研究了製作甘特圖的流程教學,我自己也開始會針對一些複雜專案,嘗試用甘特圖來計算排程: 在Google Drive免費協作畫甘特圖! Gantter 排程教學. GanttProject 免費中文專案管理軟體下載,製作甘特圖快速教學. 於是我就想說:那能不能在我自己最慣用的「 Google 試算表 」上製作甘特圖呢? 進一步研究之後,發現有一個「 Google 試算表外掛」可以做到,這個外掛叫做「 ProjectSheet 」,使用起來也很簡單,免費就能幫我們建立一套 甘特圖的 Google 試算表範本,裡面還包含了自動排程、統計進度等等設計。

    • 張家輝1
    • 張家輝2
    • 張家輝3
    • 張家輝4
  6. 2015年5月31日 · 0. Google 相簿上傳照片:所謂免費無限容量的細節. 在之前這篇「 Google 相簿無限容量上傳 1600萬畫素照片 1080p影片 」教學裡,我已經分享了關於上傳照片到 Google 新版相簿的所有細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目前 Google 相簿擁有 Android、 iOS、 Windows 與 Mac 上的照片自動上傳軟體,開啟自動備份照片功能後,當手機拍下新照片、把相機連接上電腦,就會自動幫我們把新照片全部自動上傳到 Google 雲端相簿。 而且在自動上傳的設定中我可以選擇讓 Google 相簿自動幫我把照片壓縮到 1600 萬畫素照片、 1080p 影片以內大小,這樣 Google 相簿不會計算這些照片與影片的容量,也就是可以免費無限儲存高解析的影像。

  7. 2018年6月1日 · 睡眠追蹤 App 的第一個基本功能,就是紀錄我們的睡眠時間長度。 只是有的 App 搭配智慧型穿戴裝置,可以自動記錄睡著與醒來時間(例如 AutoSleep 搭配 Apple Watch)。 有的 App 要自己手動開始與結束睡覺時間(例如 Sleep Cycle )。 其實,我原本也是「誤以為」睡得愈少,我可以用的時間就愈多的人。 而且早期的時候,我也是那種「反正我就是要早起」,無論幾點才睡覺,都硬拼著起來做想做的事情的人。 當然,這都不是好習慣。 可是直到我開始認真去做「睡眠時間的長期紀錄」後 ,我開始感受到睡眠長度對於日常工作的具體影響,如果這幾天平均睡不到六小時,很明顯的工作上就容易打瞌睡。 但是如果平均能睡到七小時,甚至八小時,那麼白天工作的表現也會提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