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概論. 愛新覺羅雖是清朝國姓,但是在滿文資料中很少使用這個名稱,如《 滿文老檔 》和《 滿洲實錄 》中,一共只出現過三次。 文獻上對於其姓氏起源有各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該姓氏发源地在 宁古塔 旧城东门外三里。 “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 不過由於各項說法經常自相衝突,目前學者一般相信,這個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創造,用來塑造其地位。 爱新觉罗在女真姓氏中,原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姓,直到历史上清朝建立成為國姓地位才逐漸提高。 16世纪 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 努尔哈赤 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2. 愛新覺羅在滿語含義為「黃金」,原先在滿族姓氏結構中,「愛新」其實是穆昆(族名,滿語: ᠮᡠᡴᡡᠨ,穆麟德轉寫: mukūn ),滿語「金」之意;「覺羅」是哈拉,直到皇太極建國清朝,決定效仿漢制,取消遠支大宗之分,才使「愛新覺羅」成為一個整體

  3. 愛新覺羅宗譜 是專門記載 清朝 皇室的 族譜 ,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本家譜。 共分8冊,也就是星源吉慶、甲册、乙册、丙册、丁册、戊册、己册、庚册。 星源吉慶記載的是皇帝的兒女及后妃,甲冊記載的是 清太宗 以下的子孫,乙、丙二冊記載的是 清聖祖 以下子孫,丁冊記載的是 清顯祖 以下子孫,戊、己、庚三冊記載的是 清肇祖 和 清興祖 以下子孫。 宗譜歷史. 中國 從以前就有修訂 玉牒 ,也就是皇家宗譜的習慣。 從1656年開始每10年編修一次玉牒,清朝總共編了26次,由於皇室人口眾多,到後期已經有數萬人,連玉牒也重達8公斤。 清朝最後一次修訂玉牒是在 光緒 33年 (西元1907年),而1912年 清朝滅亡 後,修訂玉牒一事擱置,直到1915年才通知各地 愛新覺羅 宗室報戶口,準備再次修訂玉牒。

  4. 毓鋆 (1906年10月27日—2011年3月20日), 愛新覺羅氏 ,名 金成 ,號 安仁居士 ,來台後曾化名 劉柱林 (救命恩人之姓名),生於大清 北京 , 清朝宗室 後裔, 滿洲 正紅旗 人, 儒家 學者,創辦 奉元書院 ,以私人講學,外界稱其為「 毓老 」,在台灣宣揚 中華文化 六十餘年。 毓鋆自稱是 禮親王 代善 後裔,但其所用字輩與禮親王家同代之人相異 [1] 。 家世 [ 編輯] 毓鋆乃 清朝宗室 出身,為 禮親王 代善 的後裔,母親出身 鈕祜祿氏 ,毓鋆生前曾當面向弟子提及其父並非誠厚,因為當時他所用信箋上印有取自《論語》:「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之意的「世鐸精廬」,被以為紀念 世鐸 [2] 。

  5. 臺灣正體. 愛新覺羅宗譜 是專門記載 清朝 皇室的 族譜 ,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本家譜。. 共分8冊,也就是星源吉慶、甲冊、乙冊、丙冊、丁冊、戊冊、己冊、庚冊。. 星源吉慶記載的是皇帝的兒女及后妃,甲冊記載的是 清太宗 以下的子孫,乙、丙二冊記載 ...

  6. 其他人也問了

  7. 多爾袞 ( 滿語 : ᡩᠣᡵᡤᠣᠨ , 穆麟德轉寫 : Dorgon [註 1] ,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 滿洲 愛新覺羅氏 ,清朝初年宗室、皇父攝政王、權臣、軍事家、政治家、八旗領袖、清朝入關後奠基者之一,曾一度追尊為皇帝,廟號「 成宗 」,諡號「 懋德 ...

  8. 2024年4月18日 · 爱新觉罗在满语含义为“ 黄金 ”,原先在 满族姓氏 结构中,“ 爱新 ”其实是 穆昆 (族名, 满语 : ᠮᡠᡴᡡᠨ , 穆麟德转写 : mukūn ),满语“ 金 ”之意;“ 觉罗 ”是 哈拉 ,直到 皇太极 建国清朝,决定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才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整体姓氏。 根据 女真 文学家兼 满学 家,清朝 宗室 后裔 金启孮 考证, 觉罗氏 源于金朝时期的“交鲁氏”。 但关于“爱新”为“金”姓的解释,有认为其意源自清皇族与金代女真统治者源于同一部族之说,然而 清太宗 皇太极 对此予以否认:“然大明帝非宋帝之裔,我又非先金汗之后。 ”(《满文老档》(太宗朝)第七函。 《清太宗实录》卷9) 清亡以后族人为防止身份遭到危险大多改姓,现今发展大致分为以下情况: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