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8日 · 精神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2-03-08. 分享此文章. 承上篇: 重性抑鬱症個案分享 | 看似有情已無情(上). 終於,我提議陳總讓她入住醫院,離開熟悉的環境,於一個安全而又放鬆的地方好好休息。. 世事往往就是如此,刻意的得不到,隨意的卻又剛好遇上 ...

  2. 個案 1:醫生我該如何選擇. 醫生,我該如何選擇? 很多病人會問我的看法,希望我給他們指引。 曾經有一個20歲出頭患有焦慮和抑鬱的女性問我,我應該繼續追尋我的理想,成為老師嗎? 我應該與家人同住嗎? 另外一個50多歲的男士,他是因為工作壓力而誘發了抑鬱症,經濟上不是問題,我應該提早退休嗎? 情緒問題很容易令人跌入迷失的狀態,原本頭腦清晰的人亦會變得頓時迷失,失去自我,以及經常懷疑自己的能力或價值。 因此,我會建議他們先治好抑鬱或焦慮問題,將影響深遠的決定延遲,平靜了之後,再往內心深處尋求答案。 選擇,很不容易, 因為選擇的反面就是放棄,選擇了A,在某些情況下就等於放棄了B,因此選擇的過程,在某程度上就是「放下」/let go 的過程。

  3. 2022年2月23日 · 重性抑鬱症個案分享 | 看似有情已無情(上). 麥棨諾. 精神科專科醫生. 日期: 2022-02-23. 分享此文章. 已一個年過六十的婦女來說,張女士真的「聽話」得過份。. 她的「聽話」可不止於日常生活的種種,連吃什麼、與何許人士見面,都言聽計從,我覺得 ...

  4. 楊小姐患上抑鬱症已多年, 每天失去動力, 沒有自信, 不想見人, 典型的抑鬱症狀。她曾求助輔導服務但效果不明顯。評估過程發現個案的成長過程曾被朋友、男朋友利用及傷害, 童年時亦生活得不開心, 沒有人關心她, 亦常被打罵。她的父親是唯一一位愛她的親人

  5. 抑鬱症的一些常見徵兆有: 你可能會有以下感受: 情緒低落、難過或想哭. 坐立不安、煩躁或焦慮. 有罪疚感、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對自己感到失望. 空虛和麻木. 孤獨、很難和其他人相處. 生命裡沒有值得高興的事,或無法享受自己平時喜歡的事物. 感覺身處的世界很不真實. 對自己沒有信心. 絕望和對未來毫無希望. 出現自殺的想法. 你可能會有以下行為: 刻意避開自己平時享受的社交活動和事物. 傷害自己或採取自殺行為. 說話時感到困難、難以清晰地思考或作決定. 對性行為失去興趣. 沒記性、很難集中. 吸煙、喝酒的量比平常多或出現濫藥的情況. 很難入睡或睡太多. 長期感到疲累. 因胃口差而體重下降,或因胃口增加而體重上升. 身體感到疼痛,但沒有任何明顯原因. 行動緩慢或變得坐立不安和煩躁.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2年6月24日 · 3. 過去兩年因疫情而求助的抑鬱症個案屢見不鮮特別對於在家工作的打工仔每天都過著有開工無收工的日子社交生活又因防疫措施而被完全隔絕心情可謂是谷到爆」。 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提醒在家工作的上班族,若然負面情緒仍然持續,無法集中精神及冷靜思考,已是一個心理警號,應考慮馬上放下手頭工作稍作休息。 如長期無法抽離工作狀態,更可能會令負面情緒惡化而誘發抑鬱症。 三十多歲的阿慧(化名)是名雙職母親,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疫情初期的她已要在家工作。 她以為這種新模式可以讓她兼顧工作及育兒,奈何好動活躍的小朋友經常使她分心,無法集中精神處理公司事務,往往花費兩倍多時間才能完成工作。 再加上長時間留在家中,與外傭及家中長者的磨擦日漸加劇,令她漸漸出現負面情緒。 流水作業 終日埋首工作.

  8. 2023年10月25日 · 本文帶大家了解抑鬱症的常見徵狀、誘發因素及治療方法。 閱讀全文. 18793次閱讀. 抑鬱症 重度抑鬱症. 精神科專科何雅莉醫生鼓勵道:「抑鬱症是『有得醫』! 及早正視情緒問題,以免病情愈陷愈深,自己不用那麼辛苦,家人、事業、日常生活各方面受到影響亦會愈少。 」究竟抑鬱症有甚麼先兆? 如何有效治療重度抑鬱症? 本文帶大家了解抑鬱症的常見徵狀、誘發因素及治療方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