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日 ·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向外辐射带动能力强大,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除了促进低空飞行器产业自身的发展外,其还将赋能多个产业,为其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这些行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旅游观光、物流运输、空中交通、城市管理等,诸如无人机送外卖、空中出租车等新生活模式在不远的将来都有望实现。 低空经济与上述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将使城市摆脱地面空间的限制,并将低空空域这一自然资源转化为可以实现新型商业和社会价值的经济资源。 低空空域所蕴藏的巨大价值可以同土地相比拟,将同低空经济产业一道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全新引擎。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在低空经济这一赛道处于领先位置。

  2. 2024年3月25日 · 首届香港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研讨会日前成功举行,吸引了大湾区的多个城市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院校机构超过130人参加会议。 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无人机联合会主席杨金才和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 (研究及创新) 赵汝恒教授等出席并致辞。 研讨会上,大湾区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低空经济前沿动态、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合作机会进行了研讨,并以“低空畅想,智汇湾区”为主题,就香港如何赋能大湾区低空经济建设进行了交流对话。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将有利地推进无人机、低空经济产业与香港在产学研用各领域全方面的深度融合,有望实现在专业研究和技术应用上创造巨大发展机会,继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快速占领高地。

  3. 2024年5月25日 ·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指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科研教育等行业和应用产经,产品包括无人机、直升机等。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在医疗、气象、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目前,低空领域的主要产品有备受关注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 从应用场景区分,低空经济可以划分为城市场景(城市空中交通)和非城市场景(偏远地区的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救援、抢险救灾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人民币。 中新社、光明网. 网友观点.

  4. 2024年2月14日 · 首先,罗奇称,2019年修例风波导致中央为香港立国安法,削弱了香港的自治。 这个理由完全是建基于其个人的偏见。 两年前,罗奇还称由于国安法“他再也不会踏足香港”,若是一个严谨理性的学者,又岂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事实上,国安法不仅没有削弱香港的法治,而是在巩固香港的法治,维护香港的稳定发展环境。 我们可以设想,假若没有国安法、黑暴持续至今,香港机场瘫痪、交通瘫痪、游客绝迹,GDP能有如今的增长速度? 罗奇以香港股市较1997年时只升了5%为由,攻击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这种观点也是极其狭隘的。 判定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只看单一数字,香港股市的表现受各种因素影响。

  5. 2024年3月6日 · 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创民族复兴伟业。 相关内容.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预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

  6. 2020年11月3日 · 2020-11-03 04:23:25 大公报. 字号. “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近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央将进一步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 有中央的支持,有良好的基础,有独特的优势,香港面临千载难逢的“十四五”机遇。 然而,一些人却危言耸听,把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说成是“内地化”“边缘化”。 如此论调,似是而非,值得警惕。 历史是最好的说明,也是最有力的证据。 40多年前,改革开放大潮湧动,香港成为联繫内地与世界的纽带。

  7. 2023年9月19日 · 一、国际贸易是香港经济的生命线. 第一,从香港四个主要行业(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占GDP的比重来看,在疫情前的2018年,四个主要行业分别占GDP的比重为19.8%、4.5%、21.2%、11.9%。 2021年,贸易及物流行业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至23.7%,继续排在四个行业的首位,排第二才是金融服务业(占GDP的21.3%)。 第二,从就业人数看,四个主要行业(金融服务、旅游、贸易及物流、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8%、6.6%、18.6%、14.3%,贸易及物流业都远高于其他三个主要行业。 2022年12月从事进出口贸易及批发的就业人数达到432737人,占总就业人数的16%,位居各行业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