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3日 · 創業公司目標不可缺. 張小姐已經成立公司一段時間,在這一刻,她應該要對公司過去的收入情況作出審視。 根據過去的情況,設立一個合適的銷售計劃及訂立每月目標,再根據目標設立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對未來的收入更有把握。 當發現偏離目標時,就要及時採取行動來追趕目標,以防資金鏈突然斷裂,使個人收入減少。 在為公司預留營運儲備金的情況下,理應每月都會取得公司的分成,張小姐要把分成存於兩個不同的帳戶,一個是個人儲備金戶口,另一個是「出糧」戶口。 初期可以按個人支出去設立自己的固定「工資」,其他就留在儲備金戶口。 儲備宜夠12個月工資. 再者,可以每個月固定地從儲備金戶口抽取固定「工資」,這樣便可以大大減少心情因收入增減而波動,亦減少因一時過分節約,導致後期的不理性消費。

  2. 2021年3月4日 · 頻道於去年5月成立,內容由講解何謂股票、甚麼是股票市場等簡單概念,到分享個人理財心得、個人投資組合、分析美股等,配合市況而且亦多元化。 至於為何要開設頻道? Rain說:「希望可以給予年輕人更多希望。 Rain回想自己在投行工作的日子,也正是典型香港人,忙碌工作,沒有「生活」可言。 加上眼見近年社會的發展,明白年輕人會感到在香港工作無論多努力,人工仍然沒法追上樓價、對未來不敢有期望的無奈。 正因自己能夠擺脫無「生活」的生活,她希望自己做投行的背景、在投資及理財方面的知識及經驗可以與年輕人分享,令他們重拾對未來的期望。 我覺得年輕人愈早開始理財,對將來改變命運更有幫助。 我希望可以教導年輕人理財,可以對他們人生有較大利益。

  3. 2023年10月9日 · 收息攻略. 發布時間: 2023/10/09 10:27. 最後更新: 2023/10/09 15:24. 分享: 跌市期間想保持長線投資,又不想集中在港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幫到你。 ETF集指數基金的分散風險作用及股票交易方便的特點於一身。 市場上有各式各樣的ETF,追踨不同的市場、行業及商品等,部分ETF每季、每半年或每年派息一次。 以下將會為大家介紹幾隻高息的港股ETF,當中有幾隻是年初至今仍然錄得升幅,又有高達8厘的股息率,可謂「財息兼收」,讓「食息一族」有更多選擇。 以下股價變幅均以2023年10月6日收市價計算、股息率則以過去12個月派息計算。 1. iShares 安碩核心MSCI 台灣ETF (03074) 股息率︰3.26% 年初至今︰+12.41%

  4. 2018年12月14日 · 幸好汪滔好友陸迪向他施以援手,向大疆投資9萬美元(即70.3萬港元)資金,協助公司渡過難關,後來他也成為大疆的大內總管,主理財務工作。 6.機緣際遇缺一不可

  5. 2020年12月18日 · 黎諾懿指,不少人投資產品時只著眼風險高低,卻未有了解當中的成份;他認為知道所投資的基金如何組成,便可因應市況而改變投資策略。 隨着歲數增長,黎諾懿近年投資態度亦愈趨謹慎,以投資債券、基金為主,因為回報率較高但風險較低。 點擊圖片放大. +3. 收息VS升值? 轉投科技股有得解. 不少港人鍾情投資收息股,黎諾懿亦不例外,曾經買入收息股投資,惟近年已改為投資科技股或優質股,因為股票升值所帶來的回報遠勝收息。 他假設滙豐 (00005) 有6厘息,但買入阿里巴巴 (09988) 或騰訊 (00700) 一年的回報已多過滙豐的派息。 他坦言,在自己仍有賺錢的能力時,會希望可以獲取更多的回報。 今年3月環球因新冠肺炎疫情大跌市,黎諾懿坦言不敢過於進取,只進行了少量投資。

  6. 2018年10月9日 · 根據網紅數據分析平台Cloudbreakr的資料,香港第一名的KOL是Liz 리즈。 相對其他排名的KOL來說,她的粉絲總數不是最多,但影響力則是第一。 而Cloudbreakr的影響力指數是根據KOL與粉絲互動及其增長率和表現計算的。 榜上有名的大多都是藝人如李亞男、單文柔及麥美恩等,他們擁有較高的知名度,粉絲的數目都較普通的KOL多。 其他的KOL主要為YouTuber,利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事情。 現在大部分的KOL的主要收入是不同品牌的廣告,廣告商會根據粉絲的數量及按讚的數,而去選出適合的KOL。 隨着KOL的數量增加,網紅數據分析平台就提供了綜合的數據給廣告商參考。 【KOL排名】本港10大KOL 你識幾多個? 撰文 : 曹佩鈞 本網記者.

  7. 2019年5月7日 · 升職加薪是不少打工仔的夢想,相信沒有人想被降職。 專才招聘公司Robert Half委託進行的最新調查,發現多達52%的受訪管理層曾將員工「燉冬菇」。 調查於2018年12月由獨立調查機構進行,訪問了225位本港商界領袖。 報告指出: 34%的受訪商界領袖指出,要求員工降職的原因是該員工 未能勝任新職位; 31%受訪者提出,降職原因是機構重組或 有關職位已被取消; 28%的受訪者表示, 員工因表現欠佳 ; 8%則指員工 自願降職. 員工須了解原因 過渡安排. 38%的本港商界領袖表示,員工盡可能大方得體地 接受降職 ; 27%受訪者表示有關員工對降職的反應十分激烈,並因此 辭職 ; 25%指員工 感到沮喪 ,對工作失去熱誠; 10%受訪者表示被降職的員工 ,專注在新職位 爭取表現.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