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6日 · 今年是香港演艺学院建校四十周年,其中音乐学院不少毕业生已成名家,个别更获“陈松安提琴表演优异奖”,但对该奖背后赞助人所知甚少。 承蒙王磊教授邀请,笔者上周一在演艺学院作专题演讲,题为《向香港早年小提琴教育家陈松安致敬》。

  2. 2 天前 · 以后,参加过潘耀明、张诗剑等朋友举办的香港、深圳两地作家的交流、座谈等活动,有些活动就在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期间举办,给炎炎夏日带去一抹书香的温润与清凉。犹记得一个细节,某年某月某日我在深圳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是一位我上 ...

  3. 2020年9月12日 · 漫画《13点》是上世纪60至80年代少女们的集体回忆,惠珍由1966年开始至80年代,创作的《13点》角色成为当年万千少女的时装潮流指标。 《13点》是纯女性作品,亦表现香港细緻一面。 香港动漫画联会副会长Alan昨日接到家人通知惠珍离世,家人希望他代通知联会会员。 他说,自去年中珍姐已不再出席联会活动,出现疫情后更少了联繫。 惠珍是殿堂级漫画家,早年记者曾访问她,当时是“婆婆级”的惠珍仍打扮优雅,举止温文又和蔼可人。 次相遇是其作品在机场展出,她毫不吝啬地借出珍藏。 惠珍是香港少女漫画的始祖,当年她创作“13点五十大寿”之际,推出最新画传,首度披露《13点》创作过程背后的秘辛,同时折射出香港这座城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和进步。 自身经历成创作源泉.

  4. 2024年5月6日 · 《中国戏七讲》(楯,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贯通历史与现实,结合几十部经典剧目,从文化史、社会史的角度出发,把以京崑为代表的“中国戏”的特质娓娓道来,鞭辟入里,新意满满,启迪多多。 本书作者开宗明义地说,“今天的年轻人,你可以不看戏,不喜欢戏,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职业和生存方式,但你似乎应该知道自己祖上曾经有过的生存方式,知道作为祖辈们生命组成部分的中国戏。 ”他认为,中国戏是传统的汉文化中人特有的认知、思维、记忆、表达和交流、互动的方式。 诗、词、曲、剧一脉相承,都是基于“兴发感动”的文学述说和情感表达方式。 这就超越了技艺的层面,把戏曲置于大文化观大历史观加以观照,也就为讨论戏曲技艺等具体问题找到了更有统摄性的立足点。 中国人的“文化身份证”

  5. 近日,由黄俊达执导、绿叶剧团的年度新作《落花流水》在深圳“第四届当代戏剧双年展”上演。 散场以后,观众回馈两级分化。 有人看到了每个人生命里都会经历的悲欢离合,有人看到了时间流淌的无情感,有人只是单纯地沉浸在演员的肢体动作和黑色幽默中……\大公报记者 薇 胡永爱. 这部剧究竟说了什么? 观众要如何理解? 对此记者专访了导演黄俊达,但在他看来这并没有标准答案。 “是什么不重要,我们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并用戏剧的方式去演绎。 ”黄俊达说,重要的是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院,去感受戏剧的不同类型并参与讨论。 “我看到大家越来越少去低头看手机,越来越尊重台上的演员,这是重要的,是进步。 创作源于“好奇” 黄俊达是水瓶座,他戏称自己是“外星人”,思维方式非常跳跃。

  6. 2024年2月23日 · 第52届香港艺术节开幕典礼于昨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今次艺术节以“花样年华 献今明经典”为主题,邀请超过1400位优秀的本地及国际艺术家带来逾45场精彩节目、逾150场演出、逾350项加料节目、外展和教育活动。 其中,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带来察.史特劳斯的《拿索斯岛的亚莉安妮》,为今次的香港艺术节正式揭开序幕;闭幕演出将于3月22日由上海芭蕾舞团表演《花样年华》。 截至昨日,香港艺术节售票节目的门票已经售出八成。 \大公报记者 颜琨. 香港艺术节执行委员会主席查懋成、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局长刘震、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部主管(文化、体育及社区联系协作)叶巧儿、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刘明光、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余洁仪等出席并担任开幕礼主礼嘉宾。 中外艺团接连登场.

  7. 2024年3月29日 · 今届电影节的开幕电影是由杨曜恺执导、区嘉雯及琳琳主演的《从今以后》,刚于德国柏林影展夺得泰迪熊奖。 闭幕电影则是由日本导演三宅唱执导,松村北斗及上白石萌音主演的《长夜尽头的微光》亚洲首映。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大公网文学频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