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21日 · 中國. 藝文中國. 兩千年前大墓驚現廣州黃埔 西漢南越國越人貴族墓助推古粵探源. 撰文:羊城晚報. 出版: 2023-10-21 10:00 更新:2023-10-21 10:00. 7. 記者10月19日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廣州市黃埔區又有重大考古新發現鑊蓋頂嶺遺址發現西漢南越國時期的大型越人墓葬一座。 據考古專家介紹,該座墓葬是嶺南地區首次發現的封土周邊設有環溝的早期墓葬,墓葬形制反映出西漢南越國時期,番禺都城東北遠郊的高等級越人貴族墓葬中楚越交融的態勢,它的發現為早期嶺南文明探源,以及中國化進程的研究闡釋增添了新的考古實證。 鑊蓋頂嶺有春秋戰國時期文化遺存.

    • 對拼音符號好奇 源自伯伯「字典神功」
    • 看何文匯著作自學粵語 關注正音運動
    • 粵音不斷變化 係咪要跟傳統嗰套?
    • 日日講但冇人識粵語拼音
    • 不了解粵語談何守護

    他對粵語的興趣,單純從文字開始。兒時由保母婆婆託管照顧,婆婆的丈夫關伯原是《華僑日報》負責執字粒的印刷工友,對文字部首非常熟悉,一揭字典便能輕易查出。小孩子對此查字典「神功」滿懷好奇,一直欲知字典裏藏着什麼符碼。「我見到關伯本中華新字典就十分好奇,點解咁得意,有啲拼音字母喺上面呢?不過當時佢都唔識解,只係查到字出嚟。」 直至初中中文老師強調讀音,不時提粵語九聲等聲調拼音,溫佐治對文字拼音更加有興趣。彼時電視正熱播《妙趣廣州話》,由粵語學者現身親解不同中文字,讓他大開眼界,「原來簷蛇因為牠本身是依附在屋簷上的動物,所以寫法上『簷』就有這個意思。」他從節目中再次看到那些拼音符號,卻依然大惑不解,於是開始購書自學。

    他買來兩本自習的工具書《粵音韻彙》和《粵語自學提綱》,前者是中國首本以國際音標記錄、研究的粵語著作,由黃鍚凌於1941年編著;後者則為粵語學者何文匯於千禧年後出版。他日夜苦讀理解,從書中認識粵音系統。不久更在校際粵語正音大賽中,認識何文匯教授,跟對方電郵來往,請教粵語知識。 與此同時,社會出現粵語正音的爭論,以時任中大中文系教授何文匯為旗手的粵語正音運動,一度引來抨擊。他倡導的一套《廣韻》粵音古音,被指責食古不化,另有粵語文化傳播學會創辦人王亭之,及次文化堂彭志銘等人的其他說法。溫佐治說那幾年粵語的社會討論最為熱熾,「大家都拎啲字出嚟講,究竟邊個係正確讀音呢?大家翻書核查後都提出不同理據。」

    縱然溫佐治無緣考入中大追隨何文匯教授,他亦開始思考自己多年研習的粵語,是否應有套標準。他升讀城大中文系繼續苦研聲韻學,大學一年級越級挑戰大三程度的聲韻課程,論文以「試論反切及粵音正音的看法」為題獲高分,老師認同他一番見解。 「你問我呢,我傾向跟傳統音字表,因為如果你冇個根據呢,就冇個基礎,唔知字原本點讀。但個標準係點定呢,𠵱個話題好艱深,唔係我本人可以做到。最慘係教育局至今都未有標準。」溫佐治說,香港未如大陸有國家語委會,負責審音、釐定語言標準,僅推出《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和《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讓學校跟隨授課。 「但有審音標準又係咪好事呢?今天如果有人讀咗有別古音嘅粵字,我哋又可唔可以話佢錯?」溫佐治指粵語正音多年的爭拗,源於各家對制定讀音標準有很大分歧。「改革個『革』字,你讀完係開口...

    溫佐治認為,港人要改善懶音,要先學懂粵語拼音。他理解學校中文課因課節限制,老師無法詳細講解粵語聲韻學,課餘亦忙於處理其他教務。「中文科聽講讀寫太多內容要教,考試亦以目標為本,多操練佔分較多的部分,幾經取捨下,粵語正音終還是被捨棄不教。」 即使早年高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口試卷加入朗讀篇章,考核學生粵語正音,溫佐治卻認為,考生沒基礎粵語知識,考他們什麼正音、難讀字,也是徒勞。「我們從小沒學過拼音學,好難死記硬背那些讀音。」 那些年溫佐治苦讀粵語音法,中五時已精通古今聲韻學和粵語系統。訪問這天他帶來自習書目,指著音標拼音說,港人學英語和普通話都從拼音學起,對普通話的b、p、m、f並不陌生,但對日常使用的粵語卻一臉茫然,與它像個「最熟悉的陌生人」。「aa、e、i、o、u、oe、eo、yu、ng這些韻...

    但既然港人如今都已識講廣東話,何須再學粵語拼音?溫佐治:「你問我點解仲要學粵音拼法,同點解我哋今日仲要學唐詩宋詞一樣,𠵱個千年學問,喺古代係絕學,讀書人下不少苦功鑽研,今日發展成我哋嘅語言,點解我哋唔學識呢?」他說古人如李白、杜甫,創作格律詩抒懷時,也需要按平仄規格去作。「雖然用普通話都讀到𠵱啲詩詞,但當我們揣摩古人嘅情感,係咪應該以貼近佢哋嘅語言,先至更加掌握理解呢?」 溫佐治並非反對普教中。「語言沒有高低之分。但不應抬高一種語言,貶低另一種。」他翻查粵語的歷史,發覺這門語言源遠流長,讀音系統大致在唐宋時代定型,粵語的平、上、去、入,基本上對應宋朝官修讀音字典《廣韻》。「不是說普通話發展得太快只有四個聲調不好,而是我們以粵語讀唐詩宋詞會較好聽易記。」 更何況,粵語是大部分港人的母語。「...

  2. 2017年7月2日 · 廢墟、廢近年成為探險勝地,其中達德學校更充滿鬼故,2011年更有多名初中生去探險疑似「撞邪」,自揑頸部、狂咬同學手臂。近幾年政府聘請看更,不許人再闖入探鬼。但恐怖背後,對村民來說達德學校卻滿載溫暖回憶。多個屏山鄧氏子弟都在這裡就讀,鄧達智更難忘當時下雨時可赤腳上學的 ...

  3. 2023年4月30日 · 南漢二陵博物館展出260件文物 鮮活重構廣州古代先民日常點滴. 去年剛剛發掘出土的文物,今年就出現在展廳,與觀眾見面——近日,《尋跡羊城——2022年廣州考古新發現》在南漢二陵博物館開展。. 展覽以18個考古項目、260件(套)出土文物向公眾展示過去一 ...

  4. 2018年10月9日 · 記者逐一向全港所有直資私立資助及官立小學查詢各校中文科教學語言以下是以粵語教學的小學名單: + 25. *資料以校方公布為準家長可向相關學校查詢。 【普教中一文睇清 全港小學中文科以普通話教學粵普同時教學一文睇清 全港小學中文科以粵語及普通話教學 幼稚園概覽網上版出爐 首次提及SEN及非華語學童支援. 教育. 親子. 普教中. 1. 0. 1. 粵教中.

  5. 2020年11月2日 · 一文睇清全港小學中文教學語言 以粵語或普通話教學小學名單.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曾指出,世界中文發展將以普通話為主,質疑未來應否仍以廣東話學習中文,其說法再次引起社會討論,指他「質疑」廣東話學中文的成效。. 政府自2008年起推行普教中,2016年 ...

  6. 2022年4月1日 · 深度報道. 粵語忌諱與地方命名——從汲水門到信德街. 撰文:01周報. 出版: 2022-04-01 16:16 更新:2022-04-01 16:16. 21. 上期於 香港粵語中的忌諱與委婉 一文提到語言忌諱與古代迷信有關人們因害怕不幸之事來臨而避免提及有關字詞。 同時,語言忌諱也與人際關係有關,為了避免惹人反感,人們會避免提及被視為不雅及無禮的字詞,更會因應聽者的身份及近況,而調節及篩選說話的主題和用語,從而達到理想的傳意效果。 粵語有着大量因語言忌諱而生的委婉語(euphemism),而粵語忌諱現象不單在民間流傳,更能在官方文件中看見其影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